[摘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擁有十分重大且深遠的世界意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新實踐就是其生動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之間存在密切的邏輯關聯,它一定程度上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向全球治理層面的延伸,在外交戰(zhàn)略上實現了“人民中心”向“共同命運”的拓展和跨越,并重新審視了新時期全球治理困境。這為破解全球治理的困境開辟了新思路,為各國應對新時期來自全球各領域的挑戰(zhàn)提供了新啟示,指明了新時期全球治理的改革方向與實踐路徑。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
[作者簡介]韓璐璐(1996-),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 D6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1)04-0047-03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倡導人人共享發(fā)展機會,共享發(fā)展成果,強調國家的興旺與每個人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其價值意蘊既體現在追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民族層面,更體現在追求為人類求和平、為世界謀發(fā)展的全球層面。新時代的中國面向全球治理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方案,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生動地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世界意義。
一、“人民中心”向“共同命運”的拓展和跨越
凱特莫諾夫坦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當今人類發(fā)展進程中最具現實意義的問題?!睒嫿ㄈ祟惷\共同體,就是要使各國家、各地區(qū)、各民族人民的前途命運都緊密相連。以人為本,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最鮮亮的底色。人類命運共同體蘊含的現代人文理念,既源自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豐厚人文意蘊的現代性發(fā)掘,又源于對馬克思主義人文理念的時代性創(chuàng)新。實現人類的和諧共存與全面發(fā)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是明確人類命運共同體真理性之關鍵,也是挖掘和豐實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意義之樞紐。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并非獨立的兩個思想體系,兩者存在十分緊密的邏輯關聯。人類命運共體一定程度上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向全球治理層面的延伸。首先,作為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在緣起上相似,在內核上相通。維護人的生存發(fā)展權利,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二者面向全球治理的共同目標。從“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的傳導邏輯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由國家治理向全球治理延伸的必然結果,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價值外溢的必然產物。其次,作為全球治理的新探索新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抓住大變革的時代機遇以實現“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全面對接,實現中華民族命運與世界命運關系的重塑。實現全人類和諧共存與發(fā)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這是中國以負責任大國姿態(tài)推進全球治理改革實踐的本色。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夠實現“人民中心”向“共同命運”的拓展和跨越,也源于中國共產黨人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及其經驗的不斷總結,源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為世界人民求和平、為人類社會謀發(fā)展的使命。
新時代,中國對外交往實踐的最大特點就是外交戰(zhàn)略基調由韜光養(yǎng)晦向奮發(fā)有為的轉變。這一轉變是對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并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必然要求。從全球性角度講,世界人民的利益之間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尤其在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依存度空前高,聯系愈加緊密,其共同利益愈發(fā)凸顯并逐步擴大。正因為“人類命運作為社會發(fā)展的總體境遇關乎每一個人的利益,是個人和不同國度中的民眾利益得以實現的條件”,所以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都應當樹立新的國際視野,從促進人類發(fā)展這個最大立場出發(fā),在結合本國國情基礎上,善于從自身發(fā)展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善于以開放的胸懷吸收借鑒他國有益經驗,積極推動內外發(fā)展理念策略的革新。
二、以“人民中心”與“共同命運”審視全球治理困境
人類命運共同體所秉持的“人民中心”和“共同命運”的立場為窺破新時期全球治理的困境提供了全新視野,有利于清晰把握新時期全球治理面臨的主要困境,明確引領全球有效治理的領域與方向,使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夠在實踐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認為人類自身的實踐創(chuàng)造了社會歷史,人是“現實的人”,以自身能動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每一步。在人的地位與作用問題上,馬克思在深刻揭露資本主義實質的基礎上,揭示了人民群眾之于社會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地位。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維護人民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核心地位,并“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為奮斗的目標”。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最深刻的批判就是揭開了資本主義生產只為服務資產階級而非人民群眾,只為資本家創(chuàng)造財富而將勞動人民視為財富創(chuàng)造手段的虛偽一面。“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在現實中,“西方社會長期以來把發(fā)展等同于經濟增長、見物不見人的現象”。因此,要實現真正的發(fā)展就必須首先明確“發(fā)展為了誰”這一核心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發(fā)展理念上堅持將人擺在中心位置,將人全面發(fā)展所需要的條件作為系統性的問題來看待,這就需要從經濟、安全、價值等多維度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基礎。
在經濟領域,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仍然被復蘇乏力、消費萎縮、貿易低迷等帶來的陰云所籠罩,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的困境極大阻礙了人類社會物質基礎的夯實。同時,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調整遲滯,使得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各自及其相互之間的權責配比失衡,導致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發(fā)展中大國一直無法獲得與自身實力或所擔責任相匹配的權利而長期陷于被動甚至受排擠打壓的局面。
在安全領域,主體多元、層次多樣的傳統全球安全治理體系雖然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這一體系也存在著結構與進程上的諸多缺陷,嚴重制約著全球安全的治理。西方大國熱衷推行結盟式的“共同安全”導致主權國家間安全利益分歧擴大,國家間利益的競爭與對立使國際安全局勢的不確定性升高,嚴重威脅地區(qū)人民的安全。“民主和平論”的空洞理念使西方主導下的安全治理長期忽視了經濟發(fā)展之于安全的根本性,許多地區(qū)人民飽受偽民主、偽和平、偽人權的荼毒。
在價值領域,全球治理價值困境的核心是多元文明的現實與現行全球治理理念排他傾向嚴重、兼容性不足的矛盾。在“西方中心主義”思想和“文明沖突”邏輯影響下,西方國家長期奉行文化輸出和文化同化的文化霸權主義,其標榜的“普世價值”在本質上是“是西方對付非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這不但阻礙了文明間的交流,更加劇了文明間的沖突和對立,嚴重危害人類多樣文明的生存與發(fā)展。
在全球化不可逆轉的在各領域朝縱深發(fā)展的同時,世界各國、各地區(qū)人民也已然邁入利益互融、命運與共的發(fā)展新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在這一時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做到獨自應對來自全球領域的各種挑戰(zhàn),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退回與世隔絕、自我封閉的孤島,同時,報告亦指出當今時代的主題依然是和平與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為指導就要順應新時代歷史潮流、積極回應國際社會普遍期盼、聚焦人類利益的共同交匯點,從“人民中心”的根本立場和“人類命運”的最高處出發(fā)思考全球的善治,明確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當前全球發(fā)展失衡之間的矛盾是現階段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明確對多元文明與異質性存在缺少理解與包容是西方全球治理理念面臨困境的癥結,這無疑為世界各國窺破新時期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了全新視野,也為探索世界各國平等有序參與全球治理的新路徑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實現各國的共同發(fā)展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為破解困擾世界發(fā)展的難題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和可遵循的新范式。應當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思考,堅持求同存異的立場,立足共同合作領域,聚焦共同發(fā)展目標,明確堅持尊重主權,踐行正確義利觀;堅持合作共贏,打造新型國際關系;堅持包容開放,建設共同繁榮新世界;堅持和諧共生,倡導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堅持全面務實,以實際行動助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五條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實現世界人民的共同發(fā)展。
(一)堅持尊重主權,踐行正確義利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并非超主權的治理組織,而是將自身當作治理的統一整體,主張超越國家間、文明間的分歧與沖突,把維護全人類的共同權利、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作為目標。國家主權與共同權利之間是共生的,國家利益與共同利益是共存的,要實現全球的有效治理,就要在堅持尊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實現國家主權與全球治理的相互承認與包容,踐行正確的義利觀,理順國家主權與共同權利、國家利益與共同利益的關系。
“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既要堅定捍衛(wèi)本國的獨立、主權與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又要堅持走和平發(fā)展之路,尊重他國的主權和利益訴求,尊重他國的合理關切,積極開展平等互利原則基礎上的對外合作,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fā)展。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也指出,在國際事務中堅持正確義利觀就是要堅定維護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這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二)堅持合作共贏,打造新型國際關系
合作共贏,就是要堅持以合作超越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堅持以合作促和平、以合作促發(fā)展,以平等互利的共贏式發(fā)展取代獨占獨享的零和式發(fā)展。在全球經濟領域,面對世界經濟發(fā)展難題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時代困境,要摒棄單打獨斗、零和博弈的舊范式,反對自私自利、封閉保護的狹隘主義和霸凌主義,打造開放型世界經濟新格局。在全球政治領域,要堅持求同存異,尊重各國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反對恃強凌弱的霸權主義,堅持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在全球安全領域,合作共贏就必須樹立共同、合作、綜合、可持續(xù)的新安全觀,堅持以對話協商取代沖突對抗,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爭端,攜手各國一同打造共建、共享、共贏的全球安全新格局。在全球文化領域,合作共贏就是堅決反對文化沙文主義,堅持多元文明的兼容并包,實現東西文明的共享與發(fā)展。
(三)堅持包容開放,建設共同繁榮新世界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尤其在與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及各民族開展交流合作時,一定要秉持包容開放理念,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獨有的特質,堅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在和諧相處的基礎上,積極借鑒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文化繁榮的世界?!爸袊鴮ν忾_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fā)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這既是中國給世界的莊重承諾,也是中國堅持不懈的追求。在對外開放領域,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成就證明:開放帶來繁榮進步,封閉導致貧窮落后。在經濟全球化深度發(fā)展、全球各領域互聯更加緊密的今天,奉行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只能走進死胡同,各國只有堅持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持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新格局,才能共同走上一條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四)堅持和諧共生,倡導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了報復。”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是一項全人類的事業(yè),建設永續(xù)發(fā)展的命運共同體必須普及和提高人們的生態(tài)倫理意識,堅持天人合一思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文化氛圍。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堅持和諧共生的基本原則,要努力實現各國際行為主體的和諧共存:第一,正確認識和處理本國利益與共同利益的關系,樹立和諧共生新理念,積極營造民主友善、穩(wěn)定和諧的國際氛圍,既要維護自身生存發(fā)展的合法權利,又要切實承擔和履行好應負的國際職責與義務;第二,推動構建平等均衡的國際權責體系,妥善協調各行為主體間的利益關系,理順各國際行為主體的權責,健全全球治理的權責分配與協調機制,努力實現全球公共事務的共商、共管、共治、共享。
(五)堅持全面務實,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實現全球治理體系的時代性變革,健全全球治理的體制機制,是解決全球治理時代困境的根本途徑,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案的關鍵目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的根本路徑。對于中國而言,要有效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進程,不僅要在理論建設、理念倡導、制度構建等方面下功夫,更要將這些方面的成果積極應用到實踐中。堅持全面務實的最根本原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全領域,堅持以務實行動助推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用行動的落實與成果的鞏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結語
中國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fā)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fā)展,使發(fā)展造福人民。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貫徹以人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始終堅持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同步,自身發(fā)展與世界發(fā)展相促進,人民利益與人類利益相統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努力促進民族復興中國夢與世界和平發(fā)展這一全人類共同夢想的溝通與聯結。
唯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立足人類“共同命運”思考全球的善治,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正確把握新時期世界發(fā)展的主要矛盾,破解制約全球發(fā)展的諸多困境,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王彤.世界與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9.
[7]劉建飛.引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8.
[8]陳岳,蒲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9]王帆,凌勝利.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