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樹 偉
(開封市婦產醫(yī)院生殖不孕科 開封 475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內分泌疾病,也是一種常見的生殖功能障礙性疾病[1]。在臨床上,多囊卵巢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失調、無排卵及不孕、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卵巢多囊樣變等。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病因較多,病機復雜,是臨床上最常見、最復雜的婦科疾病之一,也是影響育齡婦女生育的最棘手問題。近年來,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通過藥物、手術、輔助生殖技術等治療手段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性不孕患者進行治療[2~3]。激素水平對于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具有重要影響,為了探討激素水平變化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人工妊娠成功率的影響,開展此項研究。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激素水平偏低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34例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來我院就診的激素水平正常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32例作為觀察組。研究組患者的年齡29~35歲,平均年齡(30.05±1.24)歲;不孕年限3~5年,平均不孕年限(3.29±0.28)年。研究組患者的年齡30~36歲,平均年齡(31.22±1.09)歲;不孕年限2~6年,平均不孕年限(2.89.±0.55)年。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男方處理后精子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女方的基本資料差異較小,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診斷標準為:(1)高雄激素血癥或高雄激素;(2)生化檢測雄激素升高;(3)超聲檢查顯示多囊卵巢。符合診斷標準3項中的2項,并排除排除先天性腎上腺增加、分泌雄激素的腫瘤或庫欣綜合征等,即可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4]。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于月經第2~5d檢測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做好記錄,根據(jù)其檢測結果和既往排卵情況采用促排卵藥物。所有患者在月經或黃體酮撤退性出血的第5d開始口服來曲唑片,每天2.5mg,連服5d,第10d開始陰道B超檢測子宮內膜和卵泡發(fā)育。若卵泡直徑未達到排卵期卵泡大小標準,則根據(jù)卵泡大小及激素水平調整HMG使用劑量為75U~300U/d,每日肌注1次,待卵泡直徑達18~20mm,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單位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0.1mg皮下肌注,誘發(fā)排卵。如果優(yōu)勢卵泡直徑大于18mm超過3個,為防止卵巢過度刺激,停止促排卵治療,超聲監(jiān)測排卵后給予黃體支持。排卵后14~16d行尿或血妊娠檢驗,排卵后5周超聲檢查可見卵黃囊及心博即可診斷臨床妊娠。人工授精的方法:囑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臀部略抬高,用浸有生理鹽水的紗布消毒陰道及宮頸2~3次,用授精管吸取處理好的精子懸液緩慢注入宮腔,停留3~5min。妊娠判斷:在人工授精后14~16d月經未來潮者,進行尿妊娠試驗或血的HCG測定。陽性者在人工妊娠術后5周超聲發(fā)現(xiàn)宮內妊娠囊和原始心管搏動,確診為臨床妊娠。
對比之下,觀察組患者的激素水平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激素水平比較
將LH/FSH分成<2.5組和≥2.5組,可見≥2.5組的臨床妊娠成功率(20.59%)明顯高于<2.5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激素水平與妊娠率關系
不孕不育是指婚后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1年及以上未妊娠。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工作壓力、環(huán)境污染以及性傳播疾病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蔓延等,不孕癥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步上升的趨勢[5]。多囊卵巢綜合征是青春期及孕齡期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婦科內分泌疾病,發(fā)病率高達6%~10%,占不孕人群的30%。對于不孕患者的治療,目前以人工授精治療為主。正常婦女的雄激素主要源于卵巢及腎上腺,雄激素可以促進早期卵泡的生長發(fā)育并在卵泡募集期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卵泡內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以阻滯優(yōu)勢卵泡的發(fā)育,導致卵泡閉鎖及卵子退化,繼而影響婦女妊娠的成功率。因此,探究激素水平對于多囊卵巢患者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激素水平明顯高于參照組,且當LH/FSH≥2.5時,患者的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明顯較高。由此可以看出,激素水平的高低對于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人工授精妊娠率具有重要影響,基本呈正相關關系。LH作用于卵泡膜細胞的LH受體,促進其雄激素的合成與分泌。FEH是刺激卵泡發(fā)育的首要激素,是卵泡發(fā)育成熟的重要調節(jié)因子,刺激卵泡的發(fā)育和未成熟卵泡的募集,在卵泡募集和閉鎖平衡調控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總之,LH/FSH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具有重要影響,在臨床中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提高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