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 李志會 馬紀林 王潔
鎂(Mg)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一些生化和生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低鎂血癥約占住院患者7%~11%,在重癥及其他并發(fā)電解質異?;颊咧邪l(fā)生率更高[1-3]。低鎂血癥可能會導致各種致命性并發(fā)癥,如室性心律不齊、冠狀動脈痙攣和猝死等。此外,低鎂血癥還與住院患者死亡率增加、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延長有關[4-5]。ICU患者低鎂血癥的主要原因是胃腸道疾病和腎臟丟失。結核?。═B)對人類健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在非富裕地區(qū)[6]。脊柱結核可能導致脊柱不穩(wěn)定,后凸畸形和脊柱神經(jīng)受壓,胸腰椎交界處(T12-L1)是肌肉骨骼系統(tǒng)的主要轉移部位之一[7]。脊柱膿腫、脊柱不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和嚴重后凸畸形的病例,手術干預仍是目前主流方案[8]。血鎂水平對脊柱結核患者術后預后尚不清楚。本研究通過觀察本院ICU脊柱結核術后患者血鎂水平與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73例脊柱結核術后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為脊柱結核術后需要繼續(xù)在ICU進一步治療,并預計在ICU停留時間>24 h,病種包括脊柱膿腫、脊柱不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和嚴重后凸畸形。(1)納入標準:入科時呼吸機支持治療的患者。(2)排除標準:①入科前已經(jīng)接受鎂補充治療者;②入科時無法獲得血清標本者。本研究遵循倫理學標準,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使用Microsoft Excel自行設計的表格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術后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記錄患者入住ICU后首次血清樣本檢驗鈣、磷、鎂、鉀、鈉等電解質水平和血白蛋白、血乳酸、血C反應蛋白(CRP)水平,其中血清鎂濃度采用二甲苯胺藍法檢測,血乳酸濃度由本科血氣分析儀測得,并計算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9](APACHE Ⅱ評分)。
1.3 分組 按照血鎂水平將患者分為低血鎂組(<0.7 mmol/L)和正常血鎂組(0.7~1.2 mmol/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 見表1。
2.2 血鎂水平與機械通氣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的關系 由表1中可見,與低血鎂組相比,正常血鎂組術后機械通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0.01),進一步通過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將術后6 h機械通氣時間與否以及術后住院14 d與否作為因變量,將血清鎂、血CRP、血乳酸及APACHEII評分作為自變量,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6 h機械通氣時間與否和術后14 d住院時間與否均與血清鎂和APACHEII評分呈明顯相關性,而與血CRP和血乳酸水平無關,且APACHEII評分是術后6 h機械通氣時間和14 d住院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血鎂則為保護因素。見表2、3。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s)
組別 n 男/女(n)年齡(歲)慢性基礎疾?。╪) 白蛋白(mmol/L) 乳酸(mmol/L) CRP(mg/L) 鈉(mmol/L) 鉀(mmol/L)鈣(mmol/L)磷(mmol/L)APACHEII(分) 機械通氣時間(h)術后住院時間(d)糖尿病 高血壓低鎂組 24 15/25 68.04±6.89 10 13 29.88±5.81 3.07±4.19 30.91±17.94 137.42±3.01 3.91±0.45 2.11±0.731.18±0.30 22.21±2.41 6.00±1.10 14.71±2.16正常鎂組 49 25/24 65.73±11.53 14 21 29.32±3.42 2.04±1.13 28.62±15.42 138.29±5.63 4.02±0.44 2.09±0.581.24±0.23 20.29±5.39 5.06±0.90 13.18±2.11 t/χ2 0.857 0.903 1.252 0.828 0.436 1.609 0.566 -0.859 -1.033 0.129 -0.865 2.104 3.884 2.881 P值 0.355 0.370 0.263 0.363 0.666 0.112 0.573 0.393 0.305 0.898 0.393 0.039 0.001 0.005
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術后ICU機械通氣(6 h)的危險因素
表3 Logistic回歸分析術后住院時間(14 d)的危險因素
本院近3年脊柱結核術后患者的APACHEII評分與術后機械通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呈明顯正相關,是反映ICU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肯定了APACHII評分在ICU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血清鎂水平與術后機械通氣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呈負相關,是影響ICU內脊柱結核術后患者預后的獨立保護因素。
鎂是人體內多種關鍵酶的輔因子。其在腦、心臟和骨骼肌等多個器官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生理作用。鎂缺乏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和普通人群中均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鎂代謝失調主要影響神經(jīng)、肌肉和心血管功能。據(jù)報道,危重患者中低鎂血癥發(fā)生率高達65%[10]。本研究低鎂血癥患者占32.88%,觀察人群是脊柱結核術后的重癥患者,多存在脊柱膿腫、脊柱不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和嚴重后凸畸形,在入住本科前可能已經(jīng)存在鎂缺乏,多由長期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或過度丟失導致。脊柱結核術后患者長期使用抗結核藥物,易出現(xiàn)胃腸道副作用,上、下消化道液體均含有鎂,胃腸液的丟失會導致鎂缺乏。此外,攝入不足亦是鎂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ICU患者通常會接受幾種不同的靜脈內藥物治療組合,并且由于腎功能和/或多器官功能降低而使藥物清除能力受損,再加上潛在的藥物-藥物相互作用可能會影響鎂的體內穩(wěn)態(tài)。如利尿劑、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鈣調磷酸酶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阻斷劑等藥物均會影響機體的血鎂水平,甚則導致低鎂血癥。
鎂是維持細胞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種重要的陽離子,參與多種生理過程,如維持跨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蛋白質和核酸合成;調節(jié)心臟和平滑肌的張力;控制線粒體功能;支持細胞骨架完整性。機體內血鉀、血鈣與血鎂關系密切。低鎂血癥與細胞內鎂的降低有關,而鎂的降低又會釋放對鉀流出的抑制作用。細胞中鉀的濃度升高,將促進尿中鉀的損失增加。低鈣血癥是鎂缺乏癥的常見表現(xiàn),合并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的患者也顯示出低水平的甲狀旁腺激素(PTH),抑制PTH的釋放。血鎂水平的改變可以引起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以及肌肉等多個臟器組織功能紊亂。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低血鎂會延長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11]。低鎂血癥與哮喘、肺囊腫性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諸多呼吸系統(tǒng)疾病關系密切[12],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低鎂血癥導致肌肉無力和呼吸衰竭,從而使患者從呼吸機脫機困難。當前研究已發(fā)現(xiàn),低鎂血癥患者需要更頻繁、更長時間的通氣支持。本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低血鎂水平的脊柱結核術后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明顯高于正常血鎂患者,通過Logistic回歸發(fā)現(xiàn)血鎂水平與術后6 h機械通氣時間呈獨立相關。SAFAVI等[13]發(fā)現(xiàn),低鎂血癥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更長,這可能是由于低鎂血癥與神經(jīng)肌肉阻滯和肌肉無力密切相關。SOLIMAN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低鎂組和正常鎂組之間的ICU停留時間無明顯差異,但在ICU停留期間發(fā)生低鎂血癥的患者其持續(xù)時間更長。本研究低血鎂組和正常血鎂組患者的ICU停留時間無明顯差異,但ICU內脊柱結核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與低血鎂水平具有相關性,低血鎂水平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延長。LI等[15]推測鎂可以作為一個營養(yǎng)觀察指標,結核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常較差。NIELSEN[16]報道,機體血鎂與炎癥反應關系密切,提出亞臨床鎂缺乏與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相關。
綜上,鎂是機體必需的電解質。ICU患者病情復雜且危重,重癥低鎂血癥是影響術后住院時間和術后機械通氣時間的不利因素,由于絕大多數(shù)沒有潛在的相關電解質疾病,且電解質疾病會隨著原發(fā)性疾病進程的消退而自發(fā)正常化。建議在其他住院時間測量這些參數(shù),適當糾正患者血鎂水平可改善患者預后。因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亦未對患者進行補充鎂劑干預,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探討糾正低血鎂對臨床結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