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璧君
部編新教材五年級上冊作文單元安排了四篇文章,分別是《太陽》《松樹》《鯨》《風向袋的制作》,太陽、鯨、松樹、風向袋都是事物。這個單元的寫作訓練就是要求學生介紹一種事物。那么,如何指導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喜歡的事物呢?
一、確定寫作對象,積累寫作素材
1.同桌互相交流,選擇寫作對象
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并明確作文要求,讓學生思考什么事物是自己特別熟悉的,又很喜歡的,閉上眼睛想象它的樣子。同桌互相交流寫什么,怎么寫。因為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所以一開始很難打開寫作思路;選擇的寫作內容也往往局限于身邊的小動物,諸如小貓、小狗、小烏龜之類的,或者是家里種植的植物,吊蘭、月季、仙人球等……
2.借助表格提示,擴大選材范圍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上的表格,從動物、植物、物品、美食和其他方面入手,讓學生討論,拓寬選材思路。學生可能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感興趣,如菊花、小狗、高樓、轎車等。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恐龍”“火星的秘密”“熱帶植物大觀園”這種比較新奇,離生活比較遠的事物,這些事物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至于“松樹的自述”“我的美食地圖”等題目,只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有條理地寫出來,也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對于“泡酸菜”“涮羊肉”“蛋炒飯”等題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事物的色香味形,吃的感受入手寫作。教師要借助表格,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選材,拓展寫作思路。
3.注意觀察事物,收集相關資料
選定了寫作對象,如果要寫“菊花”“小狗”等身邊的事物,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觀察寫作對象;如果寫的不是生活中的事物,離自己比較遠,如“恐龍”“火星的秘密”等,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篩選、整理資料。
觀察事物時,要引導學生按照順序進行。如觀察“菊花”,要按照形狀、顏色和香味的順序;觀察“小狗”,就要抓住外形、動作,有序地觀察。
“恐龍”“火星”等事物離生活比較遠,就要引導學生或者上網、或者查閱圖書,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積累寫作素材。
二、擬寫作文提綱,做好資料篩選
確定了寫什么,接下來就要解決怎么寫的問題。教師先引導學生交流,說一說準備從哪些方面介紹寫作對象。為理清寫作思路,梳理素材,可以先讓學生擬提綱,明確每一段介紹事物的哪個方面。教師也可讓學生梳理寫作思路,明確準備從哪些方面著手,運用什么寫作方法,需要觀察和收集哪些資料。
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根據提綱有針對性地觀察和收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篩選和梳理。如果查閱的資料沒有針對性,不夠準確,教師可以適時點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
三、仿寫例文,嘗試自主作文
可讓學生模仿教材上的例文《鯨》和《風向袋的制作》,嘗試自主作文。為了讓文章生動形象,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引用的說明方法,如介紹菊花時,就可以引用詩句,以增添文采;為了使事物充滿神秘感,可以借鑒《太陽》的寫法,引用相關傳說;為了讓文章更具說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等;說明文的語言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學生可以引用科學數(shù)據。
《鯨》運用了列數(shù)字、分類別、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學生在介紹菊花、小狗、燈這些事物時,就可以模仿《鯨》,運用分類別、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如寫“菊花”時,就可以運用分類別的方法,介紹不同種類、不同形態(tài)、不同顏色的菊花;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菊花的顏色、形態(tài)等寫得生動形象。
《風向袋的制作》則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介紹風向袋的制作過程。學生可以模仿此文的寫法,介紹“風箏的制作過程”“樹葉書簽的做法”等。
四、分享交流,多元主體評價
完成作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文章,互相閱讀并交流看法。如何評價他人的作品呢?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評價,傳授學生評價的方法。
教師可設計一份評價表,選用有代表性的作文,引導學生從“是否抓住事物的特點”“是否能恰當使用說明方法”“是否能分段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這三點進行評價。先讓學生自我評價,再讓同桌評價,最后請其他學生評價。多元主體評價,一方面可以找出文章的優(yōu)點給予表揚,給其他學生啟發(fā);另一方面,可以指出不足之處,讓作者修改,完善文章。
接著,同桌交換文章,用教師傳授的評價方法,從三個方面評價同桌的作文,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同桌的意見修改。
修改完畢,教師可以組織“產品展示會”“我來教你學制作”等實踐活動,把自己寫的事物介紹給別人,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感受說明文的作用。
總之,要指導學生介紹事物,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效指導,讓學生把事物介紹得條理清晰,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