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市韓店鎮(zhèn)中心幼兒園 王 帥
目前,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游戲被廣泛應用。游戲化活動可以使幼兒將游戲、學習和實踐三者結合,促進幼兒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基于游戲既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天性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思考,我們認真思考如何利用游戲化的藝術活動來提高幼兒美術教育的效果,以此激發(fā)幼兒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
3~6歲階段是想象力培養(yǎng)最重要的時期,孩子們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深刻認識到繪畫的多樣性、豐富性和趣味性。
在幼兒園中,僅靠老師的一句“來吧,我們們一起來畫畫”很難激發(fā)孩子們的繪畫興趣。在美術游戲中,如果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畫畫,孩子們會更積極、專注于繪畫。
1~3歲幼兒在社會發(fā)展中,開始有和同齡幼兒建立“玩伴”關系的欲望。如果有朋友陪伴,他們會很樂意參加繪畫活動。在老師指導下,幼兒可以相互合作一起畫畫,一支彩筆和一張白紙可以玩上一整天。
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繪畫習慣,同時有效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目前,很多教師在畫畫時會采取“手拉手”的教學方式,這樣很容易讓幼兒形成“畫葫蘆”的心理狀態(tài)。
當幼兒想畫一個東西,但不知道如何表達它時,往往會尋求教師的幫助:“老師,我不會畫。”因此教師在活動中,需要用更多的語言進行引導,讓幼兒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仔細觀察的習慣。例如,當學習畫獅子時,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思考,和幼兒討論獅子的特征,用圖片或書籍加深幼兒對獅子的印象,甚至可以帶幼兒去動物園觀看,增強幼兒表達繪畫內容和構圖概念的欲望。
教師要給幼兒更多的心理靈感,比如獅子頭是什么形狀,圓形還是矩形?鼻子是什么形狀?引導幼兒用基本形狀來描繪“獅子”?;诶L畫對于低齡幼兒存在較大的難度,教師可以設計類似于“捏黏土”的游戲,讓幼兒感知基本形狀,并用黏土來表現(xiàn)“大獅子”,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繪畫本身就是一個即興創(chuàng)作的過程,而坐在固定位置上繪畫只能說是在學習一種技能。在任何時候和環(huán)境中,如果幼兒有繪畫的沖動,我們都應該盡可能給予支持,而不能破壞幼兒的繪畫環(huán)境。
4~5歲、5~6歲幼兒更喜歡水彩畫,但對于他們來說畫水彩畫并不容易,所以教師有必要引導他們玩“意愿畫”的游戲,如印畫游戲、鑲嵌游戲等。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環(huán)境來引導,例如“樹葉印畫”游戲,引導幼兒進行思考想象——秋天來了,樹葉施展出變色的魔法,有些葉子變黃了,有些葉子變紅了,小朋友們的樹葉會變成什么顏色呢?教師通過行為引導:“看,樹葉飄進大海里,變成了藍色的;樹葉飄進了土地上,變成了棕色的……”以此讓幼兒將物體與色彩聯(lián)系起來,鍛煉幼兒辨別和區(qū)分物體的能力,讓活動更具有趣味性。
教師將樹葉刷上水粉顏料,放在紙上用手壓按,紙上就出現(xiàn)了藍色的、棕色的樹葉。幼兒在這種模式下能更快融入美術學習,激發(fā)起學習興趣。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幼兒需要的是多樣化的、能自我展示的空間以充分激發(fā)起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興趣,這樣的美術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游戲化繪畫教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交往的機會,發(fā)展了社交能力,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幼兒繪畫在于興趣、思考和創(chuàng)造,而不是技巧。適當?shù)墓膭顣層變河X得自己的畫被認可和喜歡,并能激發(fā)幼兒不斷學習美術的興趣。
孩子們把創(chuàng)作的作品展示出來后,可以銜接一堂手工課,讓他們自己制作畫框保存畫作。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藝術學習。畫框制作可以采用廢舊紙殼或者樹枝等材料,通過剪裁和貼畫裝飾,以及涂色等變成一個畫框,教師輔助幼兒進行四個邊角的定位,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表揚與贊賞幼兒——“點點頭,插插腰,我的表現(xiàn)最最好”,讓幼兒心中萌生出充分的自信心和榮譽感;讓幼兒帶著上課的成果回家,得到家長的贊賞和支持,以此可以更好地維護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幼兒美術教學是幼兒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教師應將其與日常生活有效結合,通過美術活動傳授美的概念;創(chuàng)造一個特定的美術學習特定游戲環(huán)境,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藝術基礎和美術技能;重視學習興趣,優(yōu)化繪畫環(huán)境,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充實課堂并激發(fā)幼兒美術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