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娟
摘? 要: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課外閱讀已經(jīng)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一部分,但是當前的課外閱讀教學以枯燥的訓練為主,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厚。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樂于閱讀,進而讀出盎然的趣味。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趣味路徑
當前學生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缺少積極性,如果教師想通過考試刺激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雖然短期有效果,但是長期卻效果不佳?;诖耍處熞淖兘虒W策略,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將他們引入課外閱讀的場域。文章以《The Merchant of Venice》為例,探討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新路徑。
一、“趣”從“史”中來
大部分學生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總喜歡分享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人和事,尤其喜歡聽一些讓他們感到有趣的、好奇的、能對接他們情感的事和物。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在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人都會有高一層次的需求。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高一層次的需求就是在課堂上得到教師和同學的尊重。這個尊重之于課外閱讀,要先尊重學生的興趣。
例如,《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莎士比亞的一部經(jīng)典文學作品,盡管學生閱讀的是簡易版,但是也有一定的難度。要想讓學生的興趣投入到閱讀文本上,教師要先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做一定的鋪墊。通過調(diào)查,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最想了解有關莎士比亞的歷史,因為他們認為這位作家很神奇;他們也想了解這部作品,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部具有諷刺性的喜劇。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教師不是直接將相關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搜集,以小組的形式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學生搜集到的內(nèi)容大部分都是漢語,教師讓學生翻譯為英語,再去仔細琢磨,看要不要做一些修改。教師給每名學生提供發(fā)言的機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相關的趣事。學生在表達的同時,也在體驗樂趣,因為他們的表達能激發(fā)別人的興趣,讓他們感到快樂。有一名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趣事:Up to now,no one knows what Shakespeare looks like. 學生突發(fā)奇想,想給莎士比亞畫像。教師建議學生在閱讀這部作品時尋找一個人物作為藍本進行一定的想象,因為書中的人物會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教師從有趣的歷史出發(fā),將學生引入閱讀中去,在閱讀中體會更多的趣味。
二、“趣”從“言”中來
對于課外閱讀,尤其是經(jīng)典作品,教師要讓學生感知其語言,發(fā)現(xiàn)隱含在語言之后的趣味。當前的課外閱讀教學,教師關注的主要是閱讀中的生詞和語法,還有就是有關情節(jié)的梳理,而對于語言本身教師涉及得較少,學生的體悟也少。當學生能感知到有趣的語言,自然就會更加主動地閱讀。
《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夏洛克說了這樣一句話:I will show no mercy,I do not want it,and I will not give it. I want justice. I want the penalty that is written in the contract. 就語言本身而言,以“I will”“I want”開頭,有漢語里排比的氣勢,將人物的貪婪展現(xiàn)得一覽無遺。同時,從語言的邏輯上看,也是層層遞進地將該人物的道貌岸然、極度殘忍,又極度虛偽的個性展示出來了。再從語言構成的句式上看,它不同于一些文學作品中那些冗長的、結構繁復的句子,明顯地是赤裸裸的表達,沒有絲毫的遮掩,這將人物的肆無忌憚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語言之趣,要靠學生自己領悟。首先,教師讓學生標出生詞的音標,嘗試發(fā)音準確,要能學著讀出一點韻味;其次,教師做一個視頻剪接,展示相關的對話,讓學生對照視頻模仿,不僅要模仿故事的節(jié)奏,還要模仿人物的神情,進而能體會文本語言所賦予的趣和美;最后,教師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表演,借助語言,讓學生將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學生有了體驗語言的機會,語言就變得靈動,他們的才能也就得到多元的展示,興趣自然聚焦到語言上。
三、“趣”從“用”中來
考試其實也是對課外閱讀的一種“用”,但是如果變成了唯一,就顯得有些單調(diào)和偏頗。教師要想讓學生感受到“用”之趣,就要拓展“用”的渠道?!坝谩痹谀撤N程度上就是展示,就是讓學生展示閱讀中的收獲。這種收獲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教師可以將“用”與現(xiàn)實生活對接,讓學生吸收閱讀中的主旨思想,加以借鑒,豐富自己的積累。當閱讀能促進學生改變,閱讀興趣自然就濃厚了。教師抓住《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的一句話“Remember to show mercy to others because mercy comes like rain from the sky”結合文章主題提問:Who will show mercy to us,enemies or friends?從而引導學生提取出觀點:cherish friend ship. 從某個方面來說,這其實是在幫助學生成長,幫助他們改變。其次,教師還可以將“用”與學生的其他學科對接。教師可以讓學生學著去畫畫,畫出書中的主要人物,并在主要人物下面填上適當?shù)膯卧~,如可以在Portia下面寫上“merciful”。教師可以讓學生學著去唱,將書中對“mercy”評價的語段譜寫成曲,這樣會吸引學生一展歌喉。教師還可以將“用”與信息技術課對接,教師教會學生制作主要人物的表情包。這樣讓閱讀真正地走進學生的生活,給生活多姿的色彩,也讓“用”制造出更多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用”課外閱讀,“用”的過程就是激發(fā)興趣的過程。
沒有趣味就沒有真正的課外閱讀,僅靠教師的強行推進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及時找出課外閱讀中的趣味因子,才能讓閱讀漸漸融入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王素花. 讓趣味與效率齊飛:淺談如何打造高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環(huán)境[J]. 英語廣場(下旬刊),2013(12).
[2]陳月. 新課標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