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彬彬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初中化學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深度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隨著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實施化學教學的時候,探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以自身現(xiàn)有的教學經驗為切入點,從深度學習準備階段、獲取知識階段、知識深加工階段、教學評價階段這四方面入手,詳細闡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化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知識經濟時代的發(fā)展,推動著學習從淺層走向深層。這一變化,驅動著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督逃敻惶N藏其中》這本書中,肯定了學會學習對個體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呼吁教育工作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在學會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這四方面獲得發(fā)展。在國內,一線教育工作者也對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進行了探究。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學會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強烈的學習欲望的驅動下,以自身的學習需要為出發(fā)點,設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自主地搜集多樣的學習資源,應用適宜的學習策略,多樣化地進行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從而獲得學習效率提升。從學會學習的內涵可以看出,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驅動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下,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層學習。此外,黨的十八大上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同時將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教育工作者研究表明,深度學習是學生深入探究學科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因此,在組織初中化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握時代發(fā)展要求和趨勢,應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筆者在實施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如下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一、 深度學習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認知愿望
深度學習準備階段是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有備無患,明確了深度學習準備的重要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是遷移知識和經驗,實現(xiàn)新舊知識碰撞,建構知識結構的過程。所以,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時候,教師要關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儲備和化學經驗,借助適宜的方式,驅動學生產生認知愿望,在認知愿望的作用下,產生濃厚的化學探究興趣,一步步地走向深入,探尋到化學本質。情境教學法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一種典型的教學方法,而且,學生所經歷的一切學習都是在情境中進行的。因此,筆者在實施初中化學深度學習準備活動的時候,會立足學生的化學學習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愿望,驅動學生深入探究。
以“化學中的質量守恒”為例,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引入化學史的教學要求?;瘜W史對化學發(fā)展過程進行了概括,對于部分初中生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對此,在進行深度學習準備活動的時候,筆者以化學史為資源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看到木炭在燃燒之后變成灰燼,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的場景,在他們變化的過程中,質量是不是人們看到的那樣增多了,或者減少了呢?物質的質量是如何變化的呢?如此場景,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很容易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接著,筆者講述波義爾和拉瓦錫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物質的量進行研究的化學史內容。有趣的化學史內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傾聽的過程中,部分學生自主地在腦海中建立反應前質量總和和反應后質量總和的三種關系,自主地產生認知矛盾。把握時機,筆者提出問題:結合自己的猜測,你比較贊同波義爾和拉瓦錫誰的觀點呢?為什么呢?要如何驗證你的猜想呢?問題的提出,驅動著學生進一步地對物質質量變化進行探究,便于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二、 獲取知識階段:操作實驗,發(fā)展高階思維
獲取知識階段是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層學習的主要階段。在準備階段,學生通過體驗教學情境,產生了認知愿望,同時也把握了深度學習的方向。接下來,需要圍繞具體的任務,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展開探究,由淺入深地建立對任務的認知,實現(xiàn)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離不開學生的思維,同時,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便于學生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但是,受到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影響,部分學生面對抽象復雜的化學知識,往往不知道從何處思考,如何思考,影響了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解決此問題,需要教師化抽象為直觀。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化學教學的重要途徑。通過操作化學實驗,學生可以直接感知化學現(xiàn)象,與化學現(xiàn)象互動,通過分析、研究化學現(xiàn)象,一步步深入地推測出化學結論,實現(xiàn)對所學的深刻理解。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在發(fā)揮作用,便于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因此,筆者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時候,會在獲取知識階段,操作化學實驗,驅動學生思維。
以“氧氣的化學性質”為例,這節(jié)課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化學實驗,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實現(xiàn)深度學習。對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將操作實驗的權利還給學生,驅動他們聯(lián)系已有的化學儲備,創(chuàng)新實驗。具體地,在實施教學之初,筆者先立足傳統(tǒng)實驗的不足,向學生提出問題:在傳統(tǒng)實驗中,教師需要點燃木炭,使其與氧氣發(fā)生反應,推測出氧氣的性質。但是,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點燃木炭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而且,在純氧中的反應現(xiàn)象是較快的,一瞬間就會消失,無法有效地探尋到氧氣的性質。人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筆者的引導下,部分學生發(fā)揮自主性,積極思維。聯(lián)系已有的化學學習經驗,不少學生對反應物、控制反應條件、優(yōu)化反應裝置等進行改進。比如,一個小組利用可控制的氧氣瓶、兩個反應裝置制作了氧氣的制備與探究的一體化裝置。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將兩個反應裝置進行對比。此裝備的實驗現(xiàn)象較為明顯,其中,左側反應裝置中的木炭隨著氧氣濃度的不斷增大而不斷燃燒,且愈燃愈烈。而右側反應裝置因為沒有增加氧氣的濃度,木炭的燃燒情況不如左側明顯。通過該實驗操作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是貫穿于實驗始終的,在實驗操作實驗,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積極思維,設計實驗裝置。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面對實驗現(xiàn)象,積極思維,總結化學規(guī)律,如此不僅輕松地建構了對新知的理解,還鍛煉了思維能力,推動了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進一步地促進了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