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柳杰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課程的教育目標要堅持以立德樹人、培育核心素質為根本教學任務。但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法,單純地讓學生識記歷史事件及其意義,消磨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進行教學改革,提升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等特點,有意識地采取故事教學法,充分還原歷史事件、剖析歷史本質,讓學生樂于學習歷史、善于學習歷史。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的完善、歷史氛圍的創(chuàng)設、多元作業(yè)的投放三方面淺談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深挖教材故事,提升歷史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限于課時的有限性和個人授課技能的局限性往往將歷史課上成了朗讀課,將大量的歷史事件、歷史意義灌輸給學生。不僅造成了課堂氛圍的沉悶乏味,還造成學生在學習時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忽視了對于歷史的深層剖析,從而背誦耗時多、效果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課本材料要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整合,在課堂中有效運用歷史故事法,精選有代表性和啟發(fā)性的歷史故事,多元化地展示給學生,重燃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
教師在選取故事時注重貼合課本,遵循客觀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和指向性原則,并且堅持“大局觀”思維,整合單元內容,有計劃地投放故事材料,避免學生產生贅余感,干擾對知識點的關注度。例如,在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學中,筆者對于相關資料進行研讀和挑選,精選有史料依據的相關故事展示給學生。首先,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史記·殷本記》中記載的“帝乙的長子微子啟,因為其母親出身卑微,非正妻,故其雖為長子卻不能承襲帝位;而帝乙的小兒子辛,因為其母親是正妻故繼承帝位”的故事來說明殷商末期,嫡長繼承制已經確立的史實。隨后,筆者在堅持真實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媒介向學生講述楚莊王問鼎中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等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從而引導學生對分封制進行探索分析,培育學生透過事情看本質的邏輯思維,真正達到“以古鑒今”的教學目標,并為后續(xù)古代中國制度演變的教學奠定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
二、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提升自主參與
歷史是一門追求培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學科,重在培育學生敏銳的歷史分析和綜合判斷能力,在浩瀚的歷史海洋中體味人類發(fā)展史、民族奮斗史、培育家國情懷,為祖國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將歷史融入生活,培育學生的歷史觀和實踐觀。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注重課堂與生活的結合,利用微故事靈活延伸知識點,利用課堂小話劇、歷史故事交流會等多樣化的歷史活動來創(chuàng)設歷史學習氛圍,增設歷史情感體驗,壓縮空間感和距離感,熏陶學生的歷史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對歷史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有意識地將泰勒斯、普羅泰格拉、蘇格拉底等西方先哲的哲思故事引入課堂,并將其思辨的故事穿插入課堂,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認識你自己”以及“萬物本原”等一系列哲理問題的內涵和意義,體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覺醒,并將其與后期西方政治變革和社會變革聯系起來,與同階段中國的思想發(fā)展進行比較和評價,設置變革重心和方向等如何發(fā)展的懸念,供學生自行思考,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比較的綜合觀念,培育他們學習歷史的熱情和信心。
三、遵循挖掘原則,設置多元作業(yè)
為進一步促進歷史教學改革,教師需要從作業(yè)材料和投放模式著手,設置更具靈活性和挑戰(zhàn)性的歷史作業(yè),結合第一手史料和間接史料,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運用能力。
在進行作業(yè)投放時,要采用書面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例如,在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三課《宋明理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內容,讓學生在自由分組的情況下進行理學故事報告研究。各組選擇幾位具備代表性的理學人物,依據教師提供的相關史料進行深入的研究性學習,結合自我理解和體會,寫出一份理學人物故事單,并在課堂上進行闡述交流,一改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在進行人物資料整合、人物故事闡述的同時鍛煉史料分析能力和整合匯報能力。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生活的變遷》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課前要求學生完成一份“家庭口述史”記錄作業(yè),即讓學生主動與家中的長輩進行交流溝通,傾聽長輩經歷過的故事并記錄下來,與現階段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進行比較,編寫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簡報,并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班級中,讓學生從親人的經歷中體會歷史的痕跡,生活的變遷。
總而言之,“讀史明智”是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師需要改變“唯分論”的觀念,提升歷史故事教學法的運用能力,加強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力度,拓寬運用廣度,從教材入手,創(chuàng)設歷史氛圍,通過多元化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感知歷史、認識歷史、理解歷史、愛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