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復旺?薛鴻燕
摘 要: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并進行創(chuàng)新已成為新時代對中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客觀要求。筆者認為,中職英語教師應遵循課程要求,轉變觀念,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共建共享數字化資源,讓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賦能”。同時,中職英語教師應該運用翻轉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利用即時通信軟件建立信息化學習平臺,讓信息技術為中職英語教學“賦能”。
關鍵詞:中職英語 信息技術 應用 “賦能”
一、信息技術“賦能”中職英語教學的客觀需求
(一)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從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至2018年4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文件的印發(fā),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yè)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fā)展,取得了全方位的歷史性成就。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已經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深刻地影響著教育的各個方面。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持續(xù)融合,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并進行創(chuàng)新已成為新時代對中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客觀要求。
(二)中職英語課程標準對師生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
《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改變。一方面,要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路徑和資源”;另一方面,要求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對信息的搜索、整理、加工和處理來完成任務,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
二、信息技術“賦能”中職英語教學的前提與保證
信息化教學借鑒了許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學生、教學過程、媒體作用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而教師則是信息化教學成功的關鍵和根本保證。中職英語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觀念,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信息化教學日漸常態(tài)化,中職英語教師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積極適應新時代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及時捕捉外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變化,不斷學習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嘗試應用新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從而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yǎng),達到新時代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要求。
(二)分工協(xié)作,共建共享數字化資源
備課是教師上課前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除備課標、備學情、備教材外,備資源成為當前進行信息化教學備課的一項重要內容。資源如何“備”?備什么樣的資源?這些都離不開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教師備課,需要查找圖片、視頻,精選習題等,制作PPT和微課,并將學習資源上傳到教學平臺。針對全套教材的系列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設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單憑一個人很難實現信息技術手段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全面應用。此外,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具備資源共享的特性。這就需要學校做頂層設計,統(tǒng)一組織同一年級甚至全校英語教師分工協(xié)作、同心協(xié)力完成,共建共享數字化精品課程資源。
(三)科學指導,規(guī)范使用信息化學習工具
為避免學生不能正確使用手機帶來的問題,部分省份已禁止中小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進課堂。因此,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關鍵是指導學生科學、規(guī)范使用電子產品,讓電子產品成為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信息化教學助手,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賦能”。
三、信息技術“賦能”中職英語教學的探討
(一)運用翻轉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網絡不僅具有各種媒體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功能,而且實現了網上多媒體信息的傳遞和多媒體信息資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種理想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
教師要利用好學生對電子產品感興趣這一特征,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適合學習、開放、自主式的學習環(huán)境。
在課前預習和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筆者經常指導學生運用互聯網查詢所需要的資源,獲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例如,在進行英語第二冊第九單元 Nature的教學時,筆者安排學生在課前上網查詢自然界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環(huán)境污染的類型等,并做好記錄,便于課堂學習時使用;在課堂學習任務完成后,筆者又安排學生課后上網查詢“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并根據查詢的資料做一份關于“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英文海報,在班級宣傳欄張貼,呼吁全校師生保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
如果教師能做到合理設計課前、課后拓展任務,引導學生查找網絡資源,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自主學習,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具有集成處理的能力,它使教學手段趨于全方位、多層次,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更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更好地融合,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感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增強其記憶效果,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因此,中職英語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聯系實際生活,制作教學課件或微課,盡量多多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微課等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使復雜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可以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三)利用即時通信軟件建立信息化教學平臺
在信息化時代,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已經成為終身學習的必然形式,教師應從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者轉變?yōu)樾畔⒒虒W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視覺化和互動化。為此,筆者建立了專門針對本班學生的QQ學習群、微信學習群、釘釘班級群等,分析對比各個軟件的優(yōu)缺點,把相關的學習資源發(fā)到最合適的教學平臺,為學生自學創(chuàng)造條件。有了這些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這不僅突破了教學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學生可以在操場上、家里,甚至公交車上等任何自己喜歡的場所自主學習),還便于學生自己把握學習的進度,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一對一教學”。另外,筆者上傳的學習資源內容有深有淺,可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使用,實現了對學生的分層次、差異化教學,彌補了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
四、小結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英語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改進,更重要的是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產生了巨大沖擊。誠然,信息技術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非常規(guī)教學的全部,也并非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如何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如何根據教學目標有效地把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英語教學,從而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中職英語教學“賦能”?這有待英語教育工作者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單位:東營市墾利區(qū)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