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發(fā)的新冠疫情使得線上教學在全國高校展開,疫情反復使得線上學習成為主流的學習方式,因此針對線上學習效果的研究就顯得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通過對西安某高校105名在校大學生的線上學習效果調查,調查問卷從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對比的角度出發(fā),發(fā)現大學生線上學習效果不理想,針對調查中部分數據的分析,從學生自身,教師教學能力等方面探究影響大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了適當的建議。
關鍵詞:線上學習;大學生;學習效果
1研究背景
2020年初,突發(fā)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倡議,全國高校于2月中旬拉開線上教學的序幕。雖然九月份順利開學進行線下教學,但是疫情的反復使得線上學習的方式勢必會長期存在,并且已經成為教育的新型手段。在線上學習的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大學生對線上學習容易產生懈怠,不重視,不積極,缺乏主動性[1],因此對于大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的研究,探究影響大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的因素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對西安某高校學生發(fā)放線上學習效果問卷,調查大學生線上學習的現狀,同時與線下學習做對比,探討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因素,并針對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和策略,不僅針對疫情下的教學,而是更好的指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提供參考意見。
2理論基礎
我國早期對于網絡教學比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是張家華2009年的研究,他以學習條件理論和教學系統(tǒng)要素理論為依據,在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網絡學習影響因素的模型——LICE模型,該模型將網絡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歸為四方面:學習者(Learner)、教學者(Instructor)、網絡課程(Curriculum)、以及學習環(huán)境(Environment)[2]。因新冠疫情期間大規(guī)模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也推動者國內相關學者對于線上學習的研究,現在國內大多數認為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因素需充分考慮學習者,教學者,學習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3]。
3大學生線上學習效果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以西安某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為對象,2018級至2021級學生都有線下學習和因為疫情線上學習的經歷,對于線上學習方式有較為深刻的感觸,樣本涵蓋了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圖1),比較廣泛。調查問卷采用線上發(fā)放,線上填寫和回收的形式,發(fā)放105份,回收105份,有效105份,有效率100%,線上學習效果調查問卷以線上和線下學習效果對比得出,分別從準時程度,學生專注程度,回答問題正確率,課后作業(yè)質量,教師備課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其中調查對象的男女人數分別是男生56人,女生49人。對于調查對象線上學習設備使用情況,調查顯示使用電腦61人,使用手機23人,使用平板21人。
3.1上課準時程度
選項設置(A:線上上課更準時;B:線下上課更準時;C:兩者沒有區(qū)別):調查結果顯示有41.9%的同學認為線下上課更準時,有39.05%的同學認為兩者沒有區(qū)別,只有19.05%的同學認為線上上課更準時。調查結果與預期結果不符,線上上課的方式不用花時間在去教室的路上,只需要打開上課軟件就可以,應該有更多的同學可以按時上課。線上上課相對于線下上課,缺乏了老師直接的管理,有些同學容易放松自我,或者由于網絡的問題無法及時簽到等等,都有可能造成上課不準時的現象。
3.2學生專注程度
選項設置(A:線上上課更專注;B:線下上課更專注;C:兩者沒有區(qū)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認為線下上課更專注,人數占比為71.43%;有16.19%的同學認為沒有區(qū)別,而認為線上上課更專注的同學只有12.38%。這個數據表明線下上課的方式對學生注意力有約束作用,減少學生分心的可能。線上上課學生所處環(huán)境比較獨立,缺乏教師的監(jiān)督,對于自我約束能力較低的學生來說,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線上上課對學生自律性要求較高。
3.3上課回答問題正確率
此問題根據兩種學習方式各設一道題,但選項設置相同。選項設置(A:0%~30%;B:30%~60%;C:60%~90%;D:90%~100%)。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線上上課有43.8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正確率在30%~60%,有38.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正確率在60%~90%。而對于線下上課,只有25.7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回答問題正確率在30%~60%,有55.2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正確率在60%~90%。此數據表示線下學習比線上學習有更高的學習效果,線上上課老師與學生不能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學生不能及時解決掉上課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和困惑,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同時線上可以通過發(fā)彈幕,留言等方式和老師溝通,雖然沒有面對面溝通來的直接,但是有助于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通過打字與老師溝通或回答問題。
3.4線上學習能否替代線下學習
選項設置(A:完全可以;B:部分課程可以;C:不可以)調查結果顯示:有9.52%的同學認為線上學習可以替代線下學習,有20.95%的同學持反對意見,同時大部分同學(69.72%)認為部分課程可以替代線下學習(圖二)。對于一些偏理論性的課程,線上學習或更加靈活,可以有重點的進行學習,并且可以使用回放功能,可以反復觀看。而對于一些實踐類的課程,例如體育,實驗等等,線上學習則無法達到操作目的。
4線上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
4.1學生自身因素。線上學習的效果與學生自身是否具備主動學習能力密切相關。主動學習能力體現在自律,制定學習目標,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4]。線上學習缺乏教師的管束,部分學生很少能夠主動建構知識框架,而且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匆忙應對,對課程內容沒有進行深度學習,只是在期末考試前突擊復習。而對于自我約束能力高的同學來說則不存在這些狀況。在問卷調查中,對于影響線上教學各因素問題排序一題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一因素得分最高,平均綜合得分為7.95。這恰恰說明了學生自身因素對于線上學習效果的重大影響。
4.2教師教學能力。教師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能力,是學生評價一堂好課的主要依據,教師教學態(tài)度認真,合理涉及教學環(huán)節(jié),帶動課堂氣氛,有效組織討論,這些都是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因素,所以,教師應掌握使用線上教學設備的能力,可以靈活使用各種方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問卷調查中,對于影響線上學習效果因素的排序,有關教師方面的因素分別排于第三位:教師的監(jiān)督管理(平均綜合得分6.66)和第五位:教師的教學方式(平均綜合得分5.53),因此線上學習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教學能力密不可分。(圖三)
4.3其他因素。線上學習的平臺比較繁雜,錄播的課程有MOOC、學習通、智慧樹等等,直播的課程每個教師采用的軟件各有不同,功能也不同,普遍存在的直播上課平臺有騰訊會議、QQ語音、釘釘等,教師與學生需學習如何使用這些軟件,從而對線上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線上課程要求有良好的網絡情況,但如遇到特殊情況,如停電等則無法進行學習,對于一些偏遠地區(qū)網絡不太穩(wěn)定的學生來說,就會有一定的困難。其次長時間的線上課程使得學生一直要盯著電腦或者手機的屏幕,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最后由于是在疫情期間,家人大多都在家,所以很難保證學生擁有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對線上學習效果造成影響。在調查問卷中題目“你覺得線上學習存在哪些問題”這一多選題中,有70.48%的同學選擇了“對屏幕時間長眼睛疲勞”這一選項且該選項被選擇頻次排第一,同時有57.14%的同學選擇了“有網絡問題”這一選項,該選項被選擇頻次排第三。(圖四)
5結論
線上學習已經成為當下的主流學習方式,為了更好的提高線上學習效果,從學生自身因素來說,要引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水平,能夠主動指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學生主動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學校和老師可以通過舉辦相關講座等等方式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多找老師溝通交流,提高自身能力;教師方面來說,學校應定期開展線上授課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靈活運用線上教學技能,使線上授課有效果,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要多方面,建立獎懲制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其他因素,比如用眼疲勞,學??梢赃m當壓縮線上教學時間,合理分配專業(yè)課和選修課的上課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加小組討論的方式獲得新知識內容,學習完成后再由小組匯報老師點評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疲勞現象,同時可以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朋輩間互相幫助,共同學習。此外,學校應全方位保障線上教學軟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線上教學平臺,使線上教學可以更加有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健,潘偉亮,蘆勝妹.大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1(10):122-124.
[2]張家華,張劍平.網絡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其LICE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9(06):73-77.
[3]朱晶,李欣.大數據時代高校線上教學影響因素研究——以銅陵學院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0):36-43.DOI:10.13391/j.cnki.issn.1674-7798.2021.10.007.
[4]翟碩莉,孫世衛(wèi),王巖.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21(01):65-66.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疫情期間關于大學生對直播和錄播兩種線上學習方式的學習效果調查研究,(項目編號:S202014390059),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范楠琪,1999年12月27日生,女,漢族,籍貫:陜西省寶雞市,學歷:本科,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018級心理學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