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琴
摘 要:中學地理是自然地理的一部分。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地球,掌握中國和世界共同的地理問題,探討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初中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建立高效的學生課堂,堅持生本教學理念,結合核心素養(yǎng)育人要求,在地理課堂學習椎間盤美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學習與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地理;生本教學;策略
一、 引言
伴隨著我國學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地理課程是學生學習和訓練的重要基礎,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而,在初中地理課程中,要有效地整合各種地理知識與技能,形成有針對性的地理教學模式,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新課改標準和核心素養(yǎng)育人要求,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探索地理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在此基礎上,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自身地理素質,實現(xiàn)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yǎng)。
二、 生本教育概述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方式,又是一種理念,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一種生命本位的教育。在此理念指導下,在我國100多所中小學、職業(yè)中學和幼兒園進行了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取得了意義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生本教育既是思想的沃土,也是智慧的田野。主要教育特征如下。
(一)突出學生
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著重教學
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1)課前的學習準備;(2)課堂小組討論;(3)坐在講臺上聆聽、質疑、探究……(4)課后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重要千百倍。例如會用各種方法找相關材料,用文字或圖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學習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fā)言,在臺上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質疑他人的觀點,回答他人的問題,等等。
(三)突出調查研究
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fā)揮和拓展。
三、 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打造高效生本課堂
只有對地理感興趣、對地理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有效地構建學生課堂,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首先要尊重和改造自身的個性發(fā)展,了解根據其學習特點和身心表現(xiàn)而確定的教學目標的形式和內容,通過一系列具有層次性和啟發(fā)性的地理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為學生的課堂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世界氣候”課程為例,對初中生的學習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積極主動,求知上進,善于學習;應把握這些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另外,他們有一定的溫度經驗,還有地理基礎知識。它們應該展示更多的圖片,以使它們直觀地了解氣候變化。教師先展示了中國南北春節(jié)期間的不同景象。在廣東,春天溫暖的天氣和黑龍江的雪花。同時,中國南北的風景為何如此不同?為什么呢?同學回答:氣候不同。問:氣候特征通常用什么詞來描述?同學們回答:冷,雨,涼,干等,主要描述溫度和降水量,也就是氣候的兩大要素。唯有如此,才能在明確學習條件和學生身心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四、 巧創(chuàng)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作為地理學學科的基礎入門階段,初中地理對中學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其知識相對具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學習地理困難,建立高效的學生課堂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初中地理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情境,借助信息技術,將地理知識以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在課文中,通過視頻和動畫的形式給予學生新的感受,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研究。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有效理解和記憶,實現(xiàn)學生的生本課堂建構。
例如,在“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的教學中,教師先將黃土高原的農業(yè)生產、景觀、房屋等方面的圖片放入多媒體課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回答:黃土高原的自然環(huán)境和農業(yè)生產有哪些特點?在這里,和中部、東部沿海、東北和西北內陸地區(qū)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通過對黃土高原自然屬性的分析,他們將主動探索該地區(qū)屬于中度季風氣候的氣候類型。然后教師又問: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為何嚴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臺地、山丘、山脊、峽谷等平地形態(tài)?將視覺圖像作為學習的重要資源,使學生能夠評價、提煉、加工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形成個性化的認知,減輕知識與記憶的負擔。
五、 實現(xiàn)課堂的開放性
開放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在開放課堂中,首先應改變教學方法,只用一句話;其次,應鼓勵學生獨立研究問題,不因課堂混亂而過度擔憂;第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能靈活地設計課程,從教到學,使學生獲取知識,積極研究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可否要求教師在開放教學前,先教授“什么是等高線、高程和相對高高度?”課堂前,根據對地理術語的理解,學生被分成(4-6人一組),在田徑場沙池制作山形,突出山峰、陡坡、山脊、山谷、松軟山坡、峭壁等基本地形特征。通過對上述土壤特征在等高線圖上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考察與評價,教師能夠給予各組適當?shù)闹笇c合理的修正,從而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下節(jié)課后,雖然有些學生腰酸背痛腿麻,但是學習的快樂能使他們減輕肢體的疼痛,更多的是體會到親自動手制作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 增添課堂內容的豐富性
在生本課堂中,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愛和探索并不滿足于教材提供的那些知識,而這就需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讓學生通過社會生活去探索和應用地理知識。通過這種形式,不僅能夠豐富地理教學材料,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教材理解應用能力。另外,它能激發(fā)學生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學習有關地理知識的生活現(xiàn)象。在這種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在新舊知識建構過程中和豐富的學習材料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