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東
關鍵詞:《詠柳》 性格 比喻 主題
李白(701—762)當然是盛唐詩國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然而,明星也有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當初從封閉的蜀中來到繁華長安的文學青年李白,最早是為賀知章(約659—約744)所發(fā)現(xiàn)的。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序敘述了這段歷史:“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后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蓖硖品稊d《本事詩·高逸》可能據(jù)李白上述詩序進行了更加詳細的鋪敘:“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鄙鲜鲑Y料足以證明賀知章欣賞李白、傳揚李白之事屬實。賀知章為什么青睞李白?從賀知章對李白的賞識,可以認識賀知章自身性格特點,進而認識賀知章詩的基本特點。
賀知章是盛唐政壇、詩壇上的重要人物,以其地位和人脈,對李白聲譽的傳揚無疑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其實,賀知章比李白年長四十多歲,和李白初次見面時,其官位、名氣都大得多,卻對來自四川的一位陌生的文學青年贊賞有加,顯然不只是因李白才華過人,更因二人氣質(zhì)相投乃至信仰一致。賀知章和李白見面的地點是長安的道觀紫極宮,而賀知章所謂“仙人”也是道教的理念。李白是一位具有道教信仰的浪漫主義詩歌大師,氣象非凡,深得賀知章好感。在李白的眼里,賀知章也非凡人,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薄秾茟涃R監(jiān)二首》(其一)云:“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崩畎追Q賀知章為“狂客”,與道士過從甚密,生性嗜酒,可知賀知章和李白一樣,是一位風流、灑脫之人。其實,賀知章親身經(jīng)歷了從武則天主政到唐玄宗即位這數(shù)十年內(nèi)宮廷內(nèi)部血雨腥風,然而,他卻躲避了人間是非的牽扯,“行于塵世卻不染塵?!?,灑脫以至于狂放。賀知章早年遷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正是道教興盛之地,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之天姥山距離賀知章故鄉(xiāng)不遠。賀知章于唐武后證圣元年(695)中進士,開元十三年(725)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后調(diào)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開元二十六年(738)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jiān),官至三品,地位清要。天寶三年(744),因病上疏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zhí)別。未幾,卒,享年86 歲。賀知章早年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并稱為“仙宗十友”;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賀知章的灑脫是當時人們的共識:天寶年間(742—756),尚未步入仕途的杜甫作詩《飲中八仙歌》稱賀知章與李白等八人為“飲中八仙”,賀知章被杜甫視作“飲中八仙”之首:“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眲d撰《舊唐書·文苑·賀知章傳》便突出了賀知章的“狂客”形象,宋祁、歐陽修撰《新唐書》則直接將賀知章寫入“隱逸”傳中,突出了其個性之脫俗。賀知章個性的生成乃至李白的出名,也間接地反映了氣象高華、風流儒雅的盛唐文化的生成。
賀知章傳世的作品不多,陳尚君先生就感嘆這是賀知章“真灑脫”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和生動證據(jù):“賀知章之狂放任性,迷戀曲池,是真性情,而且絕不借口說要借酒澆愁。在唐宋兩代文獻中,絕無他保存詩文的記錄,他的作品直到1911 年前也沒有結集的記錄,這是真灑脫。李白世稱謫仙,縱放一生,到臨終拿出存稿交給族叔李陽冰,就露出了俗人的情懷。賀知章似乎始終不存稿,他的詩文保存不多。我們敬重他的真性情,也可惜他的好詩保存太少了。”(《賀知章的醉與醒》,《文史知識》2017 年第5 期)《詠柳》雖是一首小詩,卻深刻地顯示了賀知章的性格特點、人格魅力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某些特點。
陳尚君先生說:“賀知章是出生南方的詩人,他對六朝以來南方流行的民間詩歌肯定很熟悉,并寫有清新曉暢的民歌?!保ā顿R知章的文學世界》,《杭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 年第3 期)這首詩也不例外。據(jù)其考察,此詩詩題和詩句有異文,唐人筆記小說《云溪友議》(卷下)、《才調(diào)集》(卷九)詩題作“柳枝詞”,第四句作“二月春風是剪刀”,而后代學者編《唐詩紀事》《全唐詩》詩題則作“詠柳”,第四句作“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正是今天流行的文本形態(tài)?!八啤薄笆恰倍种悓υ娨獾睦斫鉀]有產(chǎn)生明顯影響,姑且不議,而詩題“柳枝詞”卻提示此詩與民俗文化的密切關系,值得關注。《云溪友議》記載浙中名伎劉采春女周德華,歌唱《楊柳枝詞》,乃“近日名流之詠”七八篇,其中就有這首詩。柳很早就進入了人類的審美視野,詩文中柳(楊柳)意象出現(xiàn)甚早,而根據(jù)陳姍姍《〈楊柳枝〉嬗變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8 年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隋唐以來還產(chǎn)生了不同于南朝民歌詩題“折楊柳”而以“柳枝詞”或“楊柳枝詞”為題的大量詠柳詩。宋人王灼認為最早起源于隋朝(《碧雞漫志》),中唐頗為流行,如白居易名作:“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賀知章這首詩正是上述詠柳詩出現(xiàn)的背景。然而,在狂放、灑脫的賀知章眼里,婀娜多姿的柳樹引發(fā)的感覺卻不同于此。
《詠柳》詩雖然短小,卻有一個精致的結構,作者對柳樹的描寫按照從遠到近、從大到小的順序展開。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遠觀,寫樹高,然后走近,“萬條垂下綠絲絳”寫樹上垂下的萬千柳條,最后是細審,寫柳條上的細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边@樣的結構完全符合一般人的觀察習慣,自然親切。
這首詩用語樸素自然,不過,貌似平易之中卻有豐富的想象和出人意表的創(chuàng)意,具體表現(xiàn)就是三個比喻不著痕跡的巧妙使用。
第一個比喻就是“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的“碧玉”。碧玉,本意是指色澤溫潤的玉石。中國人自古尚玉,玉文化根植久遠?!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又北三百里曰維龍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陽有金,其陰有鐵。”西晉王嘉《拾遺記·瀛洲》:“刻碧玉為倒龍之狀?!庇袷滟F美好,往往又被用來比喻其他美好的事物甚至人,如“玉女”“玉樹”“玉人”?!墩衙魑倪x》卷七《賦丁·郊祀·(揚雄)甘泉賦》:“翠玉樹之青蔥兮,璧馬犀之瞵??!崩钌谱⒁稘h武帝故事》云:“上起神屋,前庭植玉樹,珊瑚為枝,碧玉為葉?!苯瘛稘h武故事》更詳:“上(漢武帝)于是于宮外起神明殿九間……前庭植玉樹。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甘泉宮里,玉樹一叢;玄武闕前,明珠六寸?!薄妒勒f新語·容止》記載:“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見者曰: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玉樹”“玉山”還被直接用來比喻貌美之人,《世說新語·容止》記載:“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薄帮瞪黹L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蛟疲好C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薄坝腥藝@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薄妒勒f新語·言語》:“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倍鸥Α讹嬛邪讼筛琛酚谩坝駱渑R風”贊美賀知章的風度,正來源于《世說新語》。南朝開始,“碧玉”就被用來專指年輕的美女。梁元帝《采蓮賦》:“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庾信《結客少年場行》:“定知劉碧玉,偷嫁汝南王。”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碧玉歌》題解引《樂苑》記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寵愛之甚,所以歌之?!背跆茝堹|(約660—740)《朝野僉載》(卷二)記載:“周補闕喬知之有婢碧玉,姝艷能歌舞,有文華。知之時幸,為之不婚。偽魏王武承嗣暫借教姬人梳妝,納之,更不放還知之。知之乃作《綠珠怨》以寄之……碧玉讀詩,飲淚不食三日,投井而死?!闭驗槿绱?,中唐時期“碧玉”或“柳枝”被指代人是心照不宣的共識。賀知章以“碧玉”狀春柳,不僅沿用了玉這個意象,而且沿用了南朝《碧玉歌》以“碧玉”喻人的傳統(tǒng)意象?!氨逃駣y成一樹高”之“妝”字,化妝、打扮也,表明柳樹如人。作者用傳統(tǒng)意象碧玉及碧玉一樣的青春女子形象來表現(xiàn)柳樹身姿秀雅之美。
第二個比喻是“綠絲絳”。一般詩選都簡單地將“絲絳”解釋為“用絲編織的帶子或繩子”,其實,并不確切。許慎《說文解字》曰:“絳,扁緒也。從糸攸聲。土刀切?!鳖亷煿拧都本推ⅰ罚骸敖{,一名偏諸。織絲縷為之,所以懸系承塵戶,因為飾也。” 絳,通俗地說,就是裝飾性的有多種顏色的絲縷花邊,既可裝飾在衣服、鞋子上,也可掛在門戶上,就是簾帷、垂簾。垂簾是深受中國古人喜愛的一種裝飾,若隱若現(xiàn),具有隱約之美。馬茂元先生注意到《南史·張緒傳》的記載:“張緒字思曼?!蚊鞯勖恳姡◤垼┚w,輒嘆其清淡?!瓌疄橐嬷荩I弱柳數(shù)株,樹條甚長,狀若絲縷。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注:齊武帝蕭賾)以植于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其見賞愛如此。”(見《唐詩鑒賞辭典》收錄馬茂元撰《詠柳》賞析文)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熬G絲絳”是說垂下的柳條像綠色的簾子一樣,隨風擺舞,婀娜多姿,生動傳神。
第三個比喻,將春風比喻為剪刀,剪刀一刀一刀地剪裁出柳枝上的細葉,刻畫了初生的柳葉的精致之美。賀知章同時代的宋之問(約656—約712)《奉和立春日侍宴內(nèi)出剪彩花應制》詩出現(xiàn)了“剪刀”:“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蝶繞香絲住,蜂憐艷粉回。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碧K颋(670—727)同時同地創(chuàng)作了同題詩:“曉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剪刀因裂素,妝粉為開紅。彩異驚流雪,香饒點便風。裁成識天意,萬物與花同?!辟R知章的發(fā)想可能受到同時代宋之問詩句的啟發(fā),把乍暖還寒中帶來綠色和溫暖的二月春風比喻成剪刀,想象奇特。“春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春風和‘細葉的關系又是一個復雜的自然現(xiàn)象,可是詩人只一個比喻,就把這一切變得那么生動、形象,同時又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保▌W鍇、趙其鈞、周嘯天:《唐代絕句賞析》,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29 頁)
上述三個比喻的喻體或意象都有來歷,都是沿用前人詩詞,用來分別表現(xiàn)樹干、樹枝和樹葉之美,既具體又生動形象,讓讀者產(chǎn)生了既熟悉又新鮮的審美感受。
王立將古代詠柳詩歸納為五個主題,即“離情別緒”“相思念遠”“思鄉(xiāng)懷土”“緬故懷古”“感物傷己”(《柳與中國文學》,《煙臺師院學報》1987 年第1 期)。王維傳唱極廣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痹娭袑懭肓肆囊庀?,景物清新,卻也包含了送別傷感的情緒。賀知章這首詩的主題卻與既往的詠柳詩不同,它是一首獨特的詠物詩。這首詩刻畫了柳樹之媚姿、柳枝之婀娜、柳葉之精致,展示了二月春色之美,并且通過這些細膩的觀察和描寫,贊美了春天,贊美了創(chuàng)造春天之美的浩蕩春風,情緒絲毫不像一般寫柳詩那樣低沉。
這首詩最妙的還是三四句的設問句式,“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雖然比喻是借用,這種故意設問很能表現(xiàn)賀知章天真、單純的心態(tài)。今人劉拜山評價說:這兩句“語意新奇,生機盎然,詠春柳入妙”(《千首唐人絕句》)。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詩寫作為老者的詩人回到故鄉(xiāng)后和兒童相遇,因為兒童不認識他,所以笑問“客從何處來”。詩中既有歲月消磨、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也體現(xiàn)著詩人的天真之趣:詩人沒有主動把自己的身份告訴兒童,而有意保持著陌生感,故意和兒童對話——詩人在欣賞這個孩子的童趣。
總體看來,《詠柳》這首詩在藝術技巧上似乎并不像既往的解讀那樣有多少獨創(chuàng),其比喻與意象都是借用,語言與結構也自然簡約,但是,景物描寫與主體思想情感卻具有鮮明特點:冬去春來,陽光普照,大地上生機無限,萬物欣欣向榮之中,柳樹在春風陽光中正舒展著枝葉,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的趣味,而詩人陶醉在這種風景里,他分享給讀者的是其對柳樹的熱愛、對春天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這首詩之所以深受大眾喜愛,富有感染力,根源就在于其表現(xiàn)了春天色彩絢麗、生機盎然的獨特魅力,表現(xiàn)出作者爽朗、單純、樂觀、陽光的心情——一種脫離世俗功利的春天般的心情,而這種個性和心態(tài)正是他與李白的共鳴點。其實,世俗的生活充滿著茍且,而杰出的文學藝術家用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造著藝術,溫暖、滋潤著人類,這就是藝術真正的魅力所在。清人袁枚說過:“所謂詩人者,非必其能吟詩也。果能胸境超脫,相對溫雅,雖一字不識,真詩人矣。如其胸境齷齪,相對塵俗,雖終日咬文嚼字,乃非詩人矣?!保ā峨S園詩話》卷九)現(xiàn)代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揭示得十分清晰:“詩人卻把天空景象所煥發(fā)的一切光明、天空行進與呼吸的每一聲響,都呼喚到他的歌詞之中,并在那里把它們鍛鑄得其光閃閃、其聲錚錚??墒窃娙恕偃缢且粋€詩人——并不僅僅描繪天空和大地的顯象。詩人在對天空加以觀察時所呼喚的,是一種東西,它在自我揭示中遮蔽自身的顯現(xiàn),并且的確就是那遮蔽自身者?!保ā度?,詩意地棲居》)賀知章的這首小詩,將讀者從世俗的名利枷鎖和是非羈絆中解放出來,從蕭條寒冷的冬天引領到明媚的春光之中,恢復了心靈的自由,從而獲得了審美的超越與精神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