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娥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濒斞傅脑u價道出了《史記》無可比擬的史學(xué)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妒酚洝分械娜宋飩饔浧剩簡⒊壬菍Α读H藺相如列傳》頗為推崇,尤其是對于廉頗這一形象的塑造。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下來,寫廉頗的文字并不多。人教版教材節(jié)選部分一共有2026字,直接寫廉頗的不過258字。但這絲毫不影響廉頗這個人物的深入人心,我認(rèn)為是和其選材的精當(dāng)、用詞的精準(zhǔn)分不開的。
一、選材精當(dāng)
(一)選材切合人物身份特點
廉頗是一名武將,他憑的是攻城野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因此作者不需要大費筆墨地去講他如何奮勇殺敵,一句“以勇氣聞于諸侯”,就非常有說服力;不必講他如何英勇善戰(zhàn),一句“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就事實勝于雄辯。
與藺相如的口若懸河、舌燦蓮花相比,廉頗的特點是寡言。文中廉頗所說的最長的一句話,也不過是在藺相如高居自己之上時義憤填膺的一句話:“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绷H晚年,閑居已久。司馬遷寫道:“趙王思復(fù)得廉頗,廉頗亦思復(fù)用于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本褪窃谶@樣關(guān)鍵的時刻,廉頗也并沒有什么言語,只是用實際行動進行回應(yīng)。
(二)選材具有說服力
司馬遷用“與王訣別”和“負荊請罪”兩件事來刻畫廉頗的形象?!芭c王訣別”一節(jié),文中寫道:“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绷畬④娛且幻鋵?,但分明在思考,可見廉頗的細心與智慧?!叭詹贿€,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壁w王還沒有出發(fā),廉頗卻建議在特殊情況下允許擁立太子為王,以此來打消秦國的念想。
廉頗難道不怕趙王生氣嗎?不怕趙王一怒之下砍掉他的腦袋嗎?要知道春秋戰(zhàn)國無義戰(zhàn),當(dāng)時國君出使他國被扣留的例子并不少見。因此,廉頗的話雖然不太好聽,但這正反映了他對趙國的無限忠誠和明史識理的遠見。對此一節(jié),清代李晚芳評價說:“人只知廉頗善用兵,能戰(zhàn)勝攻取耳,亦未足以盡廉頗;觀其與趙王訣,如期不還,請立太子以絕秦望之語,深得古人社稷為重之旨,非大膽識,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p>
至于“負荊請罪”一節(jié),寥寥幾筆,廉頗的偏狹、鄙陋,但又重義氣、識大體、知錯就改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讓人過目難忘。
精彩不只如此?!读H藺相如列傳》是一個合傳,合傳中或相互對比,或相映生輝。廉頗和藺相如呢?一簡一繁。藺相如的人生從低到高,是一部人物逆襲史。廉頗從一開始調(diào)子就定得很高,到后來還是那么高。司馬遷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寫出了英雄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廉頗征戰(zhàn)沙場,讓人仰望,但他也會不服氣平步青云的同僚,在不服氣和負氣中倒顯出些許人間煙火氣。
二、用詞精準(zhǔn)
寥寥幾筆,就能夠繪出人物風(fēng)采,這自然離不開語言的精準(zhǔn)表達。我們姑且從幾組詞語的使用來看這一點。
第一組,“吾”與“我”。
“吾”和“我”都是第一人稱單數(shù)。從字源上看,“我”,象形字,象兵器之形。后“我”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常用于對自身的強調(diào),帶有比較強烈的主觀色彩。《辭源》中“我”就有自以為是的意思。“吾”呢?《說文解字》中說:“吾,我,自稱也?!薄拔帷背S靡员硎径Y貌、自謙的意味。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稱呼自己,有時用“吾”,有時用“我”。如,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绷H是趙國赫赫有名的老將,馳騁疆場,叱咤風(fēng)云,而藺相如原本只是一個微賤的門客,因此“我為趙將”中的“我”字,分明可以看出廉頗那份發(fā)自心底的驕傲與自以為是。一個卑微的門客,僅僅憑著三寸之舌就位居自己之上,此時的廉頗絕對是個十足的“檸檬精”,又羞又惱卻又無可奈何,“吾羞”是多么真誠的呼聲啊。因此,此時不應(yīng)該用“我”,而只能是帶著謙卑與質(zhì)樸意味的“吾”字。
《史記》的《項羽本紀(jì)》中也有類似使用。如《鴻門宴》一節(jié):“沛公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薄芭婀唬簭拇说乐廖彳姡贿^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也特別喜歡用“我”,他用“我”時,常出現(xiàn)在當(dāng)他推脫、套近乎、讓別人頂包等情景,顯得特別本色。而說“吾”的時候,情景就比較正式。
第二組,“鄙”與“賤”。
廉頗在負荊請罪時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鄙”,意思是邊邑、邊遠的地方。后來“鄙”用作謙辭,多指見識淺陋?!稄V雅》中說:賤,卑也?!百v”,形聲字,從貝,戔(qiān)聲,本義價格低。
原本就對趙國懷著一片忠誠之心的廉頗,當(dāng)聽聞藺相如“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心聲后,稱呼自己為“鄙賤之人”,可以看出廉頗當(dāng)時的自責(zé)、悔恨與無比真誠的悔錯之意。正是這一面,讓廉頗顯得真實可信、可親可愛?!拔帷薄拔摇薄氨少v”并舉,顯示了廉頗性格的多樣性,讓我們認(rèn)識到了一個真實的可親、可敬、可愛的武將形象。
第三組,“功”與“勞”。
廉將軍在評說自己的時候,“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對藺相如用的卻是“徒以口舌為勞”。《周禮·夏官·司勛》:“王功曰勛,國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勞,治功曰力,戰(zhàn)功曰多。”廉頗做的是守衛(wèi)國家的事,自然為“功”,而耍嘴皮子的功夫用“勞”來表示。廉頗對這兩個詞區(qū)分得清楚,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他們的出身,一個是國家的大將,一個不過是寄人籬下的門客。讀至此,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浮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自以為是、居功自傲、鄙視同伴的老將。
這就是司馬遷塑造人物的功夫,于極簡處精彩紛呈。
(責(zé)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