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
作為一種課堂互動形式,有效的生生互動有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使學生在交流、討論、合作和競爭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果和興趣。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升生生互動的質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養(yǎng)成數學思維。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積極開展教學反思,找出學生在與同學開展交流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探索課堂活動組織策略,優(yōu)化生生互動的效果。
一、小學數學課堂生生互動問題分析
(一)過分依賴教師
很多小學生在參與生生互動活動時,都存在過分依賴教師的問題。教師布置具體任務后,才可以找到與同學交流的“話題”,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與同學開展討論。這樣的生生互動,雖然教師可以提升知識講解的效率,但對學生質疑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等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同時,也有部分學生抱有“教師一定會對討論的內容進行細致講解,因此無須與同學進行討論,只需要認真聽課即可”的錯誤想法。這種觀念對其參與互動的效果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很難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二)探究深度不足
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深刻掌握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思維。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進行深度探究活動。很多小學生在與同學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都存在探究深度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受到課堂時間限制,教師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導致學生在完成基礎概念的理解后,無法深度探索應用策略和學習價值,從而出現知識探究效果不佳的問題。另一方面,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就新知識開展討論的過程中,存在無法理解教材內容的問題,很難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系統(tǒng)梳理新知識。
(三)合作意識不強
想要高效開展生生互動,需要具備一定的合作意識,能夠主動提出自己的疑惑,及時指出同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共同探索解決方案。然而,小學生的合作意識相對較弱,在合作探究、討論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不重視同學想法、不樂于開口表達、不尋求同學幫助等問題,導致生生互動無法實現,造成了合作探究效率低下。
(四)互動形式單一
很多小學生在與同學互動的過程中,通常采用找出問題,討論方案的形式。長期參與這樣的生生互動,很容易對小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也會削弱數學課堂的新鮮感,使其失去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同時,單一的互動形式也無法使學生高效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其數學思維的形成也會受到限制,很難充分發(fā)揮生生互動的積極作用。
(五)自律意識較弱
通常來說,課堂中的生生互動多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而每個小組的人數基本保持在2~6人,每個班級都有多個小組,教師無法及時關注到每個小組的動態(tài),各小組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推動小組探究的順利進行。然而,小學生的自律意識較弱,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參與討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導致其探究效果受到影響。
二、小學數學課堂生生互動的對策研究
(一)適當開展角色互換
角色互換是指師生互換身份,由學生進行新課知識的講解,教師通過“提出疑惑”和“回答問題”等方式,引導其加深對新知識的探索。為更好地扮演好“老師”的角色,小學生會更好地參與知識講解的準備活動,與同學共同對新知識進行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新課知識相對簡單的課堂。以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分類”一課教學為例,本課知識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與同學進行討論的方式,仔細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并總結出三角形的分類方法。此時,教師可以適當開展師生角色互換,請學生主動進行“講課”。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小學生的新課講解經驗不足,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語言表述不清晰、邏輯不嚴謹等問題,此時,教師要適當表示“疑惑”提出問題,協(xié)助學生系統(tǒng)地梳理自己的語言形成教學思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意識到自己也可以獨立探究新知識,為其自主探究能力的養(yǎng)成打好基礎。
(二)引導學生深度探究
通過引導學生開展深度探究,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促進其深度探究。其一,布置課前預習任務。通過在課前開展預習,可以初步掌握新課的基礎知識,這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與同學進行交流時,可以省略基礎知識討論環(huán)節(jié),得到更多深度研究的時間,從而提升深度探究的效果。其二,引入生活案例。小學生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為幫助其實現深入討論新知識的目標,教師可以在生生互動開始前,引入生活相關的具體案例,從而使其在具體的情境中,與同學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三,激發(fā)探究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可以更好地投入探究與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導入法、游戲教學法等方法,引導學生產生深入探究相關內容的興趣。
(三)分享生生合作方法
通過分享生生合作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高效地與同學進行交流,從而意識到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逐漸強化其合作意識。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生生合作的方法:其一,在小組活動中進行引導。生生互動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從而發(fā)現各組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適當為其分享合作方法,從而提升小組合作效率,使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新的合作方法。其二,引導學生分享合作方法。當學生完成高效討論后,教師可以提出:“請問有什么方法可以實現這樣高效的合作嗎?”通過提問,既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討論過程進行回顧,總結出高效的合作方法,又可以讓其他學生以此為參考,感受到合作的價值和意義,從而能夠更加主動地與同學開展互動。
(四)豐富生生互動形式
通過豐富生生互動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開展互動,積極表達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幫助同伴解決問題,實現提升課堂質量的目標?;ハ啻鹨伞⒒ハ嗫己?、互相評價等方式,都可以有效提升生生互動的效果。以數學二年級上冊“買文具”一課教學為例,完成知識講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練一練”部分的習題,并引導其與同學共同核對答案,找出自己的錯題,并請同學為自己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強化學生更正錯題的意識和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其與同學相互考核,模仿教材中的習題進行出題并請同學回答自己的問題、分別使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新課知識的總結等方式,這些都是有效的考核形式。在考核過程中,可以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提升。在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組織生生互評,讓學生對自己身邊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效果等進行點評,從而在點評他人和接受建議的過程中,掌握更多學習方法、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
(五)適當開展小組競爭
通過適當開展小組競爭,可以使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從而避免因自律意識不足出現互動效果不佳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小組比賽,幫助學生在緊張的競爭氛圍中,強化主動提出問題、互相幫助的意識。以六年級上冊“搭積木比賽”教學為例,很多學生學習本課知識后,都不能很好地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習小組,讓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幫助組員突破學習難點。完成小組討論后,教師可以在每一個小組隨機抽取一名組員作為“小組代表”,參與小組比賽。在比賽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播放題目,請各組代表根據不同觀察點得到的平面圖形選出其立體圖形。為保障本組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各小組都會積極參與討論,幫助同學或讓自己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提升生生互助的效果。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生生互動幫助學生培育良好的數學思維、探究能力和學習習慣等。為提升生生互動的效果,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總結學生互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有效的反思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更好地為其提供指導,使學生提升互動的深度、討論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并使其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更好地掌握新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