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
【摘要】文章首先針對當前混合式教學法以及診斷學教學工作的特征展開分析,而后進一步以此作為基礎,就如何在診斷學教學領域中更好地推進混合式教學法的應用加以討論。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法? 診斷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R-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177-02
診斷學是醫(yī)學體系中的一個特殊環(huán)節(jié),其發(fā)揮著多個方面的重要橋梁以及連接的作用。它既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重要橋梁,同樣也是連接各個科室的關鍵所在,從教育的角度看,診斷學同樣也是醫(yī)學生朝向臨床醫(yī)生實現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梢哉f,能夠有效掌握診斷學,并且發(fā)展出對應的診斷能力,關系到醫(yī)學生未來的成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待診斷學必須慎重且謹慎,只有不斷地對教學系統(tǒng)展開優(yōu)化,持續(xù)評估各類教學方案的效果,才能找到推進診斷學教學工作發(fā)展的有效路徑,也才能實現醫(yī)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一、混合式教學概念與特征辨析
疫情的出現,給混合式教學一個特殊的發(fā)展契機。雖然混合式教學是伴隨網絡環(huán)境和信息技術而成長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疫情的出現,讓更多教師進一步對線上教學的特征和優(yōu)勢有了更深的認識,因此混合式教學也再一次成為教育領域相關從業(yè)人員關注的重點。
對于診斷學而言,作為一種運用多科室相關知識和理論來對病人病情進行確定的能力塑造課程,學生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生在診斷學課程之上不僅僅需要掌握相關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將各方面的知識同化成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才能在未來的實踐過程中取而能用。近年來,為了加強診斷學的教學效果,諸多教學方法紛紛涌入這個領域,包括諸如情景教學、標準化病人以及案例教學等,都成為診斷學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支持力量。但是在診斷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搭配,才能獲取良好效果,并且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參與。而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混合式教學方法不能忽視。
不管何種教學方法,大多都是在課堂這樣的封閉時間和空間環(huán)境之中展開對于相關理論和知識的講述,然而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本質上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并且連續(xù)同樣也是教師所追求的一種狀態(tài)。學習過程并不應該因為課堂時間的中斷而中斷,而應當持續(xù),從時間上加以延伸,不斷思考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課下學習任務,包括作業(yè)的產生。混合式教學則剛好為學習打造了一個開放的空間,其中的線上教學部分,不僅僅包括了在線教學,更加包括了類似翻轉課堂的離線教學,以及其他學生可能獲取知識和相關輔導的方式。這些方式能夠支持學生在任何時候自主接入網絡環(huán)境展開學習,也因此必須認識到,諸如翻轉課堂等,只要是涉及到網絡教學的方法和形態(tài),都應當列入混合教學的范疇。
雖然已經明確了在診斷學教學過程中,混合式教學必然占據了一個重要的地位,但是想要展開更進一步的優(yōu)化,推進混合式教學在這一學科中發(fā)揮更多作用,還需要從混合式教學的概念和自身特征出發(fā)。
從概念的角度看,混合式教學就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也就是網絡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深度實現。在這里必須注意幾個主要問題,才能實現對于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內涵以及其特征的深入了解。其一,混合式教學體系包括“線上”部分,但并不是“在線”教學。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方式固然是混合式教學中的一個形態(tài),但是卻并不是混合式教學所追求的“線上”+“線下”中的“線上”部分。嚴格來說,線上教學的范疇更為寬泛,包括了所有涉及到互聯網的學習方式,諸如翻轉課堂中學生通過網絡來獲取對應的學習材料,也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據自身遇到的難點來打開互聯網進行檢索等,都應當歸入到混合式教學框架之下的“線上”部分。必須明確,“線上”不等同于“在線”,“在線”只是“線上”的一個特殊形態(tài)而已。其二,混合式教學體系中的“線上”與“線下”不是二選一,而是應當能夠做到一加一大于二,是一個統(tǒng)一體系中的兩個組成部分。混合式教學體系中的“線上”以及“線下”兩個組成部分,應當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的替代關系。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一種無奈之舉。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這種“在線”與“線下”課堂教學都是二選一的,是相互替代的。這種教學不能稱之為混合式教學,而只是互聯網教學工作的一個特例?;旌鲜浇虒W應當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的學習需要,來確定具體的教學方式,是應當選用線下課堂教學,還是應當開展線上其他教學形態(tài)。同時還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知識需要擴展的狀況,來確定互聯網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而為混合式教學體系搭建合理的元素。尤其是對于診斷學教學過程而言,這種對于混合式教學方法體系之下,多種教學元素配置的問題,其意義就尤其重大。主要是考慮到診斷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較雜散,并且更多注重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的掌控力,因此對于開放式探索的需求,在診斷學學習過程中,就會顯得尤為突出。這同樣也是診斷學教學對于混合式教學法的需求更為迫切的原因之一。
二、切實推進診斷學教學過程中混合式教學法的應用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確,在診斷學的教學過程之中,混合式教學法的應用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價值。但是想要推進混合式教學法的深入應用,還必須從具體的教學實踐出發(fā),不斷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學效果做出客觀判斷,才能有的放矢的對混合式教學體系展開調整和優(yōu)化,最終實現推進。具體而言,在診斷學教學過程中落實混合式教學法,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問題:
(一)加強混合式教學的開放屬性構建
混合式教學將網絡引入到教學環(huán)境之中,使其成為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本身就意味著與網絡相關的諸多屬性,會隨之進入到教學體系之中,成為教學工作的一個新屬性而存在。而在網絡的諸多屬性之中,開放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與海量信息能夠給予學生的支持不同,開放等于提供了一個沒有邊界的領域給學生,并且允許學生在這個領域中嘗試和學習。對于診斷學教學而言,由于其涉及到多個科室的基礎知識和臨床醫(yī)學要點,因此對于這樣的開放環(huán)境而言尤為適用。并且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尤其應當注意,教學系統(tǒng)開放的對象的選擇問題。一方面是應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充足的支持,開放空間應當具有深度,另一個方面則是應當注意保持廣度控制,避免學生在開放環(huán)境中漫無目的的游蕩,從而造成時間的浪費,甚至于失去學習的方向。當前醫(yī)院環(huán)境中很多病例都以數據形式存在,可以考慮在保證病例數據安全的基礎之上,適當開放給學生。而對于互聯網方面的材料而言,通常需要開放學術研究論文空間等專業(yè)學習空間,也包括教師在該領域積累的相關材料。對于此類開放材料而言,作為教師應當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追蹤。一方面通過學生瀏覽記錄確認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解決難點,另一個方面則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到相關材料的不足之處,構建起更為完善的混合式教學框架。
(二)加強人工智能的應用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有目共睹,其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前景也不容小覷。對于教育領域,比較常見的人工智能仍然較多停留在數據統(tǒng)計和挖掘等相關方面,總體而言,智能化程度嚴重不足。對于診斷學教學而言,必要的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支持必不可少,但是更為重要的在于人工智能的成熟,對于診斷學教學的價值不容忽視?;旌鲜浇虒W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因此學生能夠在這個環(huán)境中自行實現學習和探索。對于診斷學而言,對眾多科室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的熟練掌握,關系到學生診斷能力的形成,而人工智能則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多樣化的病例范本,幫助學生展開能力的打造。除此以外,將人工智能應用于診斷學教學實踐,可以實時動態(tài)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暴露的問題,如是否按時完成課程任務、測試中哪些知識點容易出錯等,人工智能系統(tǒng)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和深度挖掘,并且可視化呈現相應的數據,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參與度以及學習效果,并根據具體的學情分析數據來調整輔導和教學方案。
(三)構建全面客觀的教學工作評價體系
在這里特別強調是對于教學工作的評價,而不是學生學習或者能力提升方面的評價。這二者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學生能力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都會在各門課程之中投入不同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必然會形成學習效果的差異。這就意味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不完全受到教師教學工作質量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將教學效果從學習效果中分離出來,進行客觀判斷,才能明確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和未來前進的方向。具體而言,就是混合式教學中線上部分,能夠給教師提供海量的數據,供教學優(yōu)化環(huán)節(jié)參考之用。對于以信息和數據方式面向學生給出的材料而言,每一個鏈接的點擊次數和相關材料的瀏覽時間,都標志著這些材料被學生的需求程度。也可以從這些瀏覽數據中看出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展開對于教學方案和進度的動態(tài)調整,推進教學效果實現最優(yōu)。
三、結論
混合式教學方法在診斷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有很大推進作用。實際上,在醫(yī)學教學領域之中,越是這種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更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混合教學,模擬病房進課堂,能將理論、技能與臨床思維充分融通。未來在展開診斷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謹慎對待,積極推進,及時評價,將混合式教學法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丁紫鉞,胡縱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等教育變革研究[J].軟件導刊,2019,18(12):14-18.
[2]李雯雯,李小玲,趙蔭環(huán).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國內醫(yī)學教育中的研究現狀[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9,33(5):5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