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霞
培智即培育學生的智力。培智教育特指對智力障礙學生進行的一種特殊教育,在這種特殊教育中,生活語文是培智教育的基礎課程。這里的“語文”之前加上了“生活”一詞,就把普通語文做了特別的限制與說明,即從生活需要的視角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也就是說通過簡單的語文教育,引導智力障礙學生學習基本的生活知識,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吧睢痹谂嘀菍W校中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教會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施教生活語文,讓智力障礙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能力呢?
一.熱愛學生。熱愛學生聽起來是一個大而空的口號,實際上是教育最根本的藝術。愛是教育的基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于智力障礙學生來說,愛尤為重要。愛不僅是從心靈深處生發(fā)出來的同情、憐憫、喜歡、尊重,還包括美好的愿景和殷切的希望,更表現(xiàn)在具體的行動上。教學首先要用愛心接納智障學生,要把他們當鮮活的生命來看待,來培育。要像看待正常學生一樣,把他們當做上帝的天使來接納,來愛護。同情是愛的基本要素,要深深地感知他們的難處,理解他們的先天不足,用“假如這是我的孩子”的角度去同情,在此基礎生發(fā)憐憫,即看到他們與眾不同的可憐,生發(fā)對他們的悲憫之情,從而生發(fā)善念,產(chǎn)生善舉,進而把他們當做正常孩子一樣,由衷喜歡,在人格等方面給足尊重,以此拒絕歧視。只有這樣,才能對他們充滿希望,在希望中進行愛的傳遞,在愛的傳遞中指導他們學習語文,用語文知識指導他們生活。正如歌詞所唱: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就充滿陽光。一個老師、一所學校,能不能熱愛殘障學生,是其素養(yǎng)的標志。熱愛,不光是心靈的感觸,更要體現(xiàn)在行為藝術上,比如,老師充滿愛意的微笑、眼神、舉手投足,老師殷殷的話語等等。愛是潤物細無聲的細雨,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總會讓智障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在愛的懷抱里成長,進而在愛老師的過程中愛語言文字,愛語文中的文化,逐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借助語言文字這種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發(fā)展思維、改善自己的生理功能,在與人的交流和與社會接觸中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在生活體驗中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在生活實踐中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師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與方法。培智學校的教育不像正常學校的教育那樣行云流水,自然暢達,它需要教師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與方法。滴水穿石在培智學校中,既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方法。說它是一種精神,是在啟迪教師要有耐心、恒心、信心。說它是一種方法,是在啟迪教師要靜下心來,不急不躁,點點滴滴地推進教學。如何點點滴滴地推進教學呢?要嚴格遵循《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比如,在“傾聽與說話”教學中,要從“學習”聽別人簡單的詞語交流到“能夠”聽別人簡短句子的交流,再到“能”聽別人簡短句子交流。這里的“學習”聽、“能夠”聽、“能”聽,是三個不同的層次要求,這里的“簡單詞語”與“簡短的句子”也是層次要求,是點點滴滴的“傾聽”推進過程。標準中的這些字眼,需要老師深入領會,不可隨意跨越。在智障學生的反應中,標準也是分層要求的,比如,能聽懂簡單的常用詞語,并作出簡單的反應,到能聽懂簡單句子,做出簡單反應,再到能聽懂常用句子,做出明顯反應。對于“說話”,由模仿單詞到句子,再到能自己使用“我、你、他”等常用詞語。又如“識字與寫字”教學,要從“萌發(fā)識字興趣”到“能區(qū)別圖形與漢字”,再到“能用鉛筆描紅”進而獨立抄寫,這也是點點滴滴的層次漸進。再如“閱讀與寫話”,由“能夠模仿成人的樣子閱讀”,“有閱讀的正確姿勢”到“能夠讀簡單的圖畫”等等,背誦簡單的兒歌、童謠、古詩。寫話要求更是不能有比較高的要求,能簡單的寫單詞,寫常用的句子,能填寫簡單的表格即可??傊痪湓挘稽c一點地教,還要反復練習,不斷溫習,在強化中讓學生慢慢感知、積累、應用,任何操之過急的思想和行為都是不行的,所以,耐心與恒心是“滴水穿石的”的關鍵。
三.采用生活教育法。生活語文,當然就該用生活教育法。生活教育法有兩種策略值得應用,一是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法,即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和真實生活差不多的教育情境,二是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學校教育畢竟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課堂中,教師要善于為智障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知到自己就在一個真實的現(xiàn)實里,比如,教師通過教室的布置,讓學生置身于購物超市,進行購物活動,在“購物”中教學生識字、說話,即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再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游戲活動,在活動中指導學生傾聽與說話。到生活中去是智障孩子教育的最好辦法,教師完全可以把學生領出教室,到學校的操場,指導學生認識各種體育活動項目,以實物教學生認字寫字,如認知生字籃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讓他們在觸摸活動中生發(fā)興趣,在興趣中學習,讓他們在活動中交流簡單的詞語、句子,進而交流對話,增智的同時健體。比如,把學生領到圖書室,讓他們模仿正常學生,在書架上取書、翻書,把學生領到食堂,讓他們把食譜和圖畫結(jié)合起來,認讀食品名稱。這些簡單的活動,可以把他們的手腦并用起來,讓他們的這些小范圍內(nèi)的交流為社會大范圍的交流奠定基礎,養(yǎng)成他們文明溝通的習慣。當然,要條件的話,還可以把他們帶到社會環(huán)境中去,到車站、醫(yī)院、公園等場所,進行實地教學,認識各種牌名,理解他們的功能,逐步培育他們的社會行為能力。這種生活語文課程,不僅拉近了學生與生活的距離,而且讓學生有了社會生活的感知、理解,不僅是教學語文的方式,更是教學生活的方法。學習語文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學習知識是為了讓智障學生能夠提升生活能力,教師一定要把智障學生的教學定位弄清楚,智障教學不光是知識的積累,更是生活能力的積累。
四.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用家校聯(lián)合的教育方式。培智學校里,學生的障礙程度差異大,其類型也比較復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關照這些差異,從學生不同的起點、不同的需求切入,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選擇最佳教學方案?!渡钫Z文課程標準》對此設計了一般性目標與選擇性目標。我們分析認為,一般性目標是最具基礎的目標,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認真學習,始終貫徹的。這些目標,可以用集體集中授課的方式,和正常學生的教學方式差異不大,通過集體授課,讓學生學習教材規(guī)定的內(nèi)容,完成規(guī)定的基礎性目標。在選擇性目標中,就要選用個別化的教學方式。這是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智慧與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因材施教是最佳的選擇。教師要隨時隨地變化教學內(nèi)容與方式,采用一對一的策略,耐心地教學學生個體之所需,將教學的每一步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感覺到學起來不吃力,學起來有興趣,學之后又明顯的收獲。這里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準確定位學生基礎,準確地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充分發(fā)掘?qū)W生生活語文學習的潛在動力,有針對性地運用選擇性目標。在這里,還要如《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說:實行“聽說先行,讀寫跟進,多認少寫”的教學原則。選擇性目標的教學,為實施個別化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法規(guī)保障,它是特殊教育教學實踐的基石,教師在全面推進個別化教育時,要花心血為每個智力殘疾學生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執(zhí)行這個計劃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家校聯(lián)合,即把自己的計劃告知學生家長,把自己的方法和家長進行溝通,請求家長配合自己落實計劃,這一點尤為重要。每一個家長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特別是智障孩子的家長,只要教師以足夠大的愛心去教育,家長會以百倍的努力去配合。在家校合力下,大家都安排一定的時間,對規(guī)劃的內(nèi)容進行個別性的強化訓練,學生一定會在這些有針對性的選擇目標上取得成效。在這里,要特別強調(diào)學生的生活空間和感性認知,要注重學生的真切體驗,把學生已有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每一步都要鼓勵學生去親自操作,在訓練中把學生引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天地,讓學生在聚焦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回歸真實的生活。
培智學校的生活語文教育,一定要遵循學生身心規(guī)律,采用適宜的教學策略,還應該引進“支持”理念,對語言障礙比較嚴重的學生進行專業(yè)支持,諸如在語言治療的時候,提供必要的器具等??傊?,培智學校的生活語文,一定要在教學語文的同時,把生活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這樣,才使生活語文教育不偏離方向。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融合教育下提升培智學生生活能力策略研究》(GS[2019]GHB066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