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珍
摘 要: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整個小學階段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小學生認知世界、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體驗的獲得有著良好的提升作用。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快樂讀書吧”模塊正是為教師提供閱讀教學資源,為學生打開閱讀興趣的起點。因此,筆者基于第三學段學生“快樂讀書吧”深度學習的教學案例,探索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閱讀教學;教學案例
一、深入閱讀的重要性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不少語文教師發(fā)現(xiàn)部編版語文新教材中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板塊——“快樂讀書吧”,這是以往所有教材中從未出現(xiàn)過的,這在不經(jīng)意中向教師和學生滲透著“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經(jīng)過整理,筆者發(fā)現(xiàn)“快樂讀書吧”所推薦的閱讀書籍涉及范圍廣泛:有童謠兒歌類的,有童話故事類的,有寓言故事類的,有民間故事類的,有神話故事類的,有自傳體小說類的;有國內(nèi)名著,也有世界名著;每一冊的“快樂讀書吧”所要引導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也是不同的:有的要求是鼓勵多讀書,有的要求是讀讀背背記記,有的要求是學會復述故事,有的要求是梳理故事情節(jié),有的要求是品讀人物形象。
另外,我們也發(fā)現(xiàn),每個學段“快樂讀書吧”的閱讀能力指向在循序漸進地螺旋式提升:第一學段(一、二年級)閱讀指向短小的單篇式故事閱讀,重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濃厚的閱讀興趣;第二學段(三、四年級)閱讀指向同一系列整本書的篇目式故事閱讀,重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三學段(五、六年級)閱讀指向整本書導向的名著閱讀,重在培養(yǎng)學生促進思維發(fā)展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第三學段學生來說,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育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往往忽略了部編版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板塊,只是籠統(tǒng)地教育學生“把書買來看一看”。這從深度學習的教學角度來看,一方面是教師對新教材“快樂讀書吧”的解讀不到位,對課外閱讀教學不夠重視;另一方面是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育學生深入閱讀,在不悱不啟的閱讀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才能有助于第三學段學生的閱讀思維蠢蠢欲動,能力旋轉(zhuǎn)跳躍。
二、“快樂讀書吧”深度學習的教學案例研究過程
(一)學情分析
筆者所處的學校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心級學校,學生來源卻來自全國各地,90%左右的學生都是外來務工子女,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其次,小學高年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很多學生由于長期缺乏思維的正確引導,不少學生的思維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從平常的一些閱讀題中就不難看出,學生思考問題具有表象性,無法從深層次去思索文章背后所隱含的內(nèi)容,可見在深入閱讀學習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的重要性。
(二)做法與經(jīng)驗
1. 培養(yǎng)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由于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參差不齊,課外所閱讀的書籍也是五花八門,為了更好地開展閱讀的深入教學,筆者在班中提倡學生根據(jù)“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施行全班共讀一本書的建議。
(1)全班共讀。筆者向全班學生推薦共同閱讀的第一本書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而推薦閱讀的。雖然學生閱讀的是同一本書,但是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也是積累優(yōu)美詞句的平臺,因此在閱讀時,要求學生每兩日進行一次好詞佳句的摘錄。這樣的閱讀要求既能督促每位學生保證閱讀的進度,又能在積累好詞佳句中學會欣賞美文,還能讓學生在甄別選擇中觸動思維辨析能力的發(fā)展,從而讓學生慢慢愛上閱讀。
(2)個性閱讀。當學生喜歡閱讀后,考慮到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差異,于是在推薦閱讀《城南舊事》的同時,筆者鼓勵一部分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進行閱讀的積累,這是因人而異的一種教學策略,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先富起來”,讓“先富起來”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使更多的學生喜歡閱讀,在班級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2. 指導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教師不給予閱讀方法的指導,那么課外閱讀就是走過場。因此深入閱讀教學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1)單篇閱讀導圖梳理法。筆者每周向?qū)W生推薦一篇美文,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條理梳理畫一畫思維導圖。因為思維導圖可以將思維變得直觀、具體,將這種方法應用于閱讀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從而促進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長篇閱讀精彩片段分析法。小學生的長篇閱讀主要以故事、小說類為主,書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或者精彩情節(jié),于是筆者要求學生對人物形象或者某個精彩片段進行讀后感受的評析。不管是人物形象分析還是情節(jié)感受評價,都要結合書中的事例去思考,這就勢必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以思考,自然也就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中學會一定的閱讀方法。
3. 提升閱讀思維,讓學生融會閱讀
如果說在班級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愛上了閱讀,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了閱讀,那么通過閱讀來提升第三學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使學生在今后的自我閱讀中形成融會貫通閱讀的能力。
(1)梳理人物關系導圖。一部長篇小說中總會出現(xiàn)很多人物,當學生對所閱讀的書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積累與思考后,要求學生把小說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弄清楚,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一畫人物關系圖。因為思維導圖的梳理建構可以將人物關系變得更為直觀、具體,將這種方法應用于閱讀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從而促進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分享交流閱讀經(jīng)驗。筆者每個月都會安排班級學生共同讀完一本書,然后進行一次讀書交流分享會。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學生對于書中所要表達的主題理解都是不同的,通過閱讀分享,學生之間的思想就會得到共享,對于書中主題的理解就會更加到位,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三、啟發(fā)與思考
基于以上深入閱讀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在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倍增,課間常見學生捧著一本書靜心閱讀,或者三五成群討論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在日趨發(fā)展,課堂教學中回答問題的廣度與深度日益成熟,閱讀題的思考也不再浮于表面。
(一)深入閱讀的意義
深入閱讀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nèi)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語文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新課標在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目標中也提到:“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為了讓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需要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從旁點撥,因此一個班級“同閱”一本書或者一篇短文,既有利于教師家長齊抓共管,又有利于學生彼此交流。
深入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向課外延伸,潛力和視野向課外發(fā)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促進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提高文學素養(yǎng),拓展學生理解和運用文學語言的機會和實踐領域。
(二)亟待解決的后續(xù)問題
家庭閱讀的氛圍不夠濃厚,學生在家閱讀的時間得不到保障。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是外來務工子女,家長更關注的是賺錢養(yǎng)家的物質(zhì)基礎,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層面。特別是班級中有些學生是家中的哥哥姐姐,父母就把照管弟弟妹妹的責任交給了他們,所以放學后,就無法保證學生在家的閱讀時間。
家庭經(jīng)濟能力有限,購買課外書得不到家長的支持。班中不少學生家里兄弟姐妹多,家長有一定的經(jīng)濟壓力,想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同閱”的書籍,家長會有不少怨言,這樣就導致一批學生的閱讀書目無法得到保障,從而給筆者的閱讀教學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學生閱讀的水平不一,閱讀的速度不同,給閱讀進度帶來一定的困擾。給學生推薦了閱讀書目后,筆者的原意是希望通過同一本書的閱讀,引發(fā)一場大討論,辦一場讀書分享交流活動,但是班中學生閱讀層次參差不齊,導致分享會一拖再拖,結果就不了了之。而思維發(fā)展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碰撞,才會有火花四濺,因此讓思維“共躍”的目的也得不到更好地延展。
因此,在后續(xù)的深入閱讀教學活動中,筆者應該轉(zhuǎn)變閱讀策略,比如可以推進家庭親子閱讀的活動,讓家長參與才會有更多閱讀的保障;也可以實行讀書小組共享閱讀書籍的活動,讓同一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小組內(nèi)閱讀,交流話題會更有效。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方橋街道中心小學,寧波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