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嚴(yán)勻,袁敏杰,王訓(xùn)輝,張德偉,張弘毅
(無錫華潤上華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61)
碳化硅襯底平坦化技術(shù)在當(dāng)前有著較為廣泛的研究,包括化學(xué)機械拋光、磁流變拋光、離子束拋光、機械研磨等,通常會對工件造成一定程度的微損傷,本課題研究內(nèi)容主要是為氮化硅等其他硬脆材料的拋光提供理論基礎(chǔ)與,同時為實現(xiàn)碳化硅單晶襯底的超精密拋光提供應(yīng)用價值。
P25(納米二氧化鈦)受的光子能力比吸閾值的紫外光照射高時,處于價帶的電子會被激發(fā),從而產(chǎn)生帶間躍遷,也就是從價帶躍遷至導(dǎo)帶,二氧化鈦顆粒表面會產(chǎn)生空穴與光生電子,詳情如圖1所示。與常用的臭氧、過氧化氫、高鐵酸鉀以及高錳酸鉀相比較,標(biāo)準(zhǔn)氧化還原電位為3.20V的光生空穴標(biāo)準(zhǔn)更高,而且有著非常強的氧化行,光催化氧化過程的其主要化學(xué)反應(yīng)公式如圖2所示。光生空穴能夠?qū)⒍趸侇w粒表面吸附的OH-與H2O進行氧化,從而生成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如果及時中和二氧化鈦表面的光生空穴,則能夠有助于二氧化鈦表面的羥基自由基與光生空穴氧化碳化硅。氧化產(chǎn)物二氧化硅的硬度為莫氏7.0,遠(yuǎn)比碳化硅要低,在拋光機械的摩擦作用下,是能夠?qū)⑵漭p松去除,從而達到碳化硅晶體表面材料的原子級去除[1]。除此之外,光催化劑二氧化鈦還是一種無毒的粉末狀顆粒,因此不會給環(huán)境以及人體帶來危害[2]。
圖1
圖2
為了對拋光液中所含有的自由基種類進行驗證,實驗時在紫外光照射下,選擇二羥基苯甲酸捕獲拋光液,從而生成羥基自由基?OH,然后二羥基苯甲酸與其產(chǎn)生反應(yīng)時,會生成紫色中間物,反應(yīng)式如圖3所示。拋光液的氧化能力表征通過光降解染料方法來予以實現(xiàn),采用甲基紫作為試驗的有機顯色劑,TiO2與紫外光產(chǎn)生作用后,生成羥基自由基?OH,然后與甲基紫發(fā)生自由基進行氧化反應(yīng),然后對褪色時間進行對比,從而能夠?qū)伖庖貉趸詮娙踹M行確定,拋光液組成成分如圖4所示,光催化劑TiO2納米粒子粒徑比較小,表面能比較大,所以非常容易出現(xiàn)團聚情況,因此通過超聲波將配置好的溶液振動30min來振散團聚的光催化劑納米粒子,并與PH值調(diào)節(jié)劑、電子俘獲劑以及分散劑進行均勻混合[3]。圖5為拋光液氧化性檢測裝置,在防紫外線箱體內(nèi)部的攪拌器放置配置好的溶液,然后將其勻速攪拌,在穩(wěn)定攪拌速度后,將汞燈開啟,每隔1min便對其進行一次拍照,拍照過程中,需要將紫外光防護鏡佩戴完善,然后根據(jù)照片顏色來進行提取,并對溶液褪色情況進行對比[4]。溶液配比正交試驗因素表如圖6所示,每組試驗滴加等量的有機顯色劑甲基紫。
圖3
圖4
圖5
圖6
將2英寸4H-SiC晶片作為試驗對象,初始碳化硅表面形貌如圖7所示,能夠發(fā)現(xiàn)初始碳化硅表面不僅粗糙,同時還存在許多線切割時留下的粗糙峰與切痕。通過直接拋光方法對碳化硅進行加工,當(dāng)表面粗糙度為Ra=56nm時,表面殘留非常多的切痕,所以在達成全局納米級粗糙度是存在非常大的困難,因此可以利用研磨方法來粗加工碳化硅表面,光催化輔助化學(xué)機械拋光原理如圖8所示[5]??傮w實驗分為粗磨、精磨、粗拋以及精拋4道工序,研磨實驗使用玻璃拋光盤,研磨盤的轉(zhuǎn)速為40r/min,研磨盤壓力為0.025MPa;拋光實驗采用聚氨酯拋光墊,拋光盤轉(zhuǎn)速為70r/min,拋光盤壓力為0.02MPa,紫外光功率為1000W,紫外光波長為200-400nm。對碳化硅晶片拋光前、拋光后的質(zhì)量進行測量,測量儀器為精密電子天平,型號為Sartorius CP225D,然后獲得碳化硅晶片的材料去除量。通過奧林巴斯OLS4100光學(xué)顯微鏡來分析碳化硅晶片的表面形貌特征;對碳化硅晶片表面粗糙度進行測量,測量儀器為Zygo Newview5022型表面輪廓儀,在1/2晶片直徑圓周上取3個等分點,然后對其進行測量,并計算測量后的平均值;精拋后,利用XE-200型原子力顯微鏡對碳化硅表面粗糙度進行檢測[6]。
圖7
圖8
在光催化氧化降解甲基紫過程中,各影響因素主次排序由高到低分別為A、C、B,最優(yōu)組合為A2B2C3;拋光液氧化性過程中,影響最大的為光催化劑,其次為電子俘獲劑,最后是分散劑,最優(yōu)組合為過氧化氫1.5 mol?L-1,六偏磷酸鈉0.1 g?L-1,二氧化鈦0.5 g?L-1,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拋光液氧化性表征試驗結(jié)果
對單晶碳化硅晶片進行5μm金剛石微粉研磨,隨后通過表面粗糙度跟蹤檢測法來獲取碳化硅表面粗糙度值Ra變化曲線,詳情如圖9所示。由于5μm金剛石微粉有著較大的硬度,同時粒度比較大,擁有非常大的沖擊作用,因此在研磨過程中,5μm金剛石微粉會一定程度的損傷碳化硅表面,因此表面粗糙度呈現(xiàn)出增大的趨勢,但對碳化硅表面殘留的線切割痕能夠快速去除。本次研究獲得的表面粗糙度值Ra在140nm左右[7]。粗研磨單晶碳化硅表面粗糙度變化曲線如圖10所示,其曲線拐點主要為t=30min,Ra=30nm左右。對碳化硅表面進行30min的再加工,其粗糙度值基本保持不變,因此可以認(rèn)為2μm金剛石微粉精磨所能夠達到的極限值為Ra=30nm,所以30min是最優(yōu)的加工時間。粗拋光單晶碳化硅晶片表面粗糙度變化曲線如圖11所示,碳化硅表面粗糙度值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有著較快的下降趨勢,單晶碳化硅拋光50min后便能夠成為一級表面,即Ra<10nm,單晶碳化硅在拋光60min后,碳化硅表面質(zhì)量維持在Ra=3nm左右,不會繼續(xù)顯著提高,該工藝最優(yōu)加工時間為60min。0.05μm氧化鋁微粉精拋后,表面粗糙度的變化如圖12所示,在紫外光的照射條件下,碳化硅表面粗糙度拋光50min后,Ra溫定在0.5nm左右,50min為最優(yōu)加工時間,在無光照的情況下,材料去除率較小,拋光120min為0.008μm/h,表面粗糙度Ra>2nm,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進行碳化硅表面粗糙度的降低[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優(yōu)化的組合加工工藝如表2所示。
如圖13所示,能夠?qū)υ囼灥目芍貜?fù)性進行驗證。粗大、鋒利的磨粒有助于碳化硅晶片材料的去除,所以碳化硅晶片的材料去除率會隨著磨料粒徑的減小而下降。在進行60min的粗拋光與50min的精拋光,表面粗糙度由精磨后的32.25nm下降至0.47nm從而實現(xiàn)了單晶碳化硅表面光整。
圖13
碳化硅表面質(zhì)量與拋光效率的重要因素為光催化輔助化學(xué)機械拋光液,其最優(yōu)配比方案為過氧化氫1.5 mol?L-1,六偏磷酸鈉0.1 g?L-1,二氧化鈦0.5 g?L-1;光催化輔助化學(xué)機械拋光與機械研磨的高效組合工藝為30min的5μ金剛石粗研磨、30min的2μ金剛石精研磨、60min的0.5μm氧化鋁與光催化輔助拋光液的粗拋光、50min的0.05μm氧化鋁與光催化輔助拋光液的精拋光;有紫外光照射的光催化輔助化學(xué)機械拋光過程明顯優(yōu)于無紫外光的拋光效果,并且紫外光照射拋光后有著表面光滑平整,且無腐蝕坑、明顯劃痕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