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英
【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為例,論述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自主閱讀,體驗文本特點;精讀細節(jié),感悟文本情感價值;課后拓展,升華情感。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略讀課 教學策略 《金色的魚鉤》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編者以“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來安排閱讀體系。其中,帶星號的略讀課文在每個單元中都安排一到兩篇。雖然在教師教學用書中,一篇略讀課文建議教學時數(shù)多為1課時,但是,略讀課文教學不等同于略教和略學。恰恰相反,略讀課文的教學,正是要求學生把前面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遷移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來,進行實操訓練,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略讀課文,要求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放手給學生,對學生的學習只做點撥和提升,對文本不做詳細的講解。
下面,筆者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為例,談談在略讀課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適時點撥學習方法,滲透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一、自主閱讀,體驗文本特點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安排三篇精讀課文和一兩篇略讀課文。如果說,精讀課文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那么,略讀課文就是學生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學習方法用于實踐的陣地。
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共編排了《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和《金色的魚鉤》四篇課文。其中,《金色的魚鉤》是略讀課文。根據(jù)單元導語和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筆者把本課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文本中老班長的言行,結合當時環(huán)境,領悟老班長堅貞不屈、忠于革命、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引導學生懷念革命英雄,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并自覺以革命英雄為榜樣,在勤奮學習的道路上,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自信、有責任、有擔當?shù)男聲r代好青年。
因此,在教學《金色的魚鉤》時,筆者要求學生看清楚文前提示的學習要求,然后運用前面兩篇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本課。
【教學片段一】
師:同學們,按照文前學習提示,請快速默讀一次課文,然后解答問題。
師:現(xiàn)在,誰來說說課文內容?
生1:課文講述了一位老紅軍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zhàn)士過草地,自己卻壯烈犧牲的故事。
生2:課文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炊事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zhàn)士過草地,用縫衣針做成魚鉤釣魚煮給小戰(zhàn)士吃,最后自己卻犧牲了的故事。
……
師:大家覺得老班長是個什么樣的人?小組交流后派代表來說說。
生3:我覺得老班長是個認真負責、先人后己的人。
生4:我覺得老班長具有舍己為人的品質,因為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小戰(zhàn)士,又累又餓,最后犧牲了。
生5:我認為老班長是個忠于革命、盡職盡責、舍己為人的人。
略讀課文的呈現(xiàn)方式不同于精讀課文的地方就是不安排寫字,不設置課后題。教學本課時,筆者也想過“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學目標指向,但是,考慮到它是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就不想讓學生錯失一個“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學習機會。而且,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jié)交流感受,筆者認為可以利用這篇長征故事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使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于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筆者安排了“精讀細節(jié)”和“拓展交流”兩個學習環(huán)節(jié)。
二、精讀細節(jié),感悟文本情感價值
語文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但這種放手不是完全不管,而是在給予學生方法指引的基礎上放手。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對老班長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老班長高貴的革命精神,所以讓學生對文中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語段描寫進行標記、品讀、討論和感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老紅軍忠于革命、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品質。
【教學片段二】
筆者主要通過以下兩步引導學生,達到“略中顯精”的目的:1.畫出課文中描寫老班長,且讓你特別感動的言行神態(tài)的語句,并品讀。2.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請大家在找出的言行神態(tài)的細節(jié)描寫句子旁邊批注上自己的感悟。
生1:讓我感動的句子是“老班長看著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這些天,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長征途中紅軍戰(zhàn)士們因為沒有吃的而面臨生命危險,也感受到老班長一心牽掛生病小戰(zhàn)士的身體,心情沉重,他是個有高度責任感的紅軍戰(zhàn)士。
生2:“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這句話,就是文中作者偷看到老班長吃草根和魚骨頭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從句子中,我感受到老班長吃草根和魚骨頭時的困難和痛苦。但他卻騙幾個小戰(zhàn)士說自己一起鍋就先吃了,體現(xiàn)了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說真的,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我是既感動又難過。
生3:“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看,把你們瘦得……”這是對老班長語言的描寫……老班長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時刻,依然牢牢記著上級交給他的任務,他說自己沒完成,但是,我覺得他已經(jīng)很好地完成任務了。
(站起來回答的第三名學生是女生,說著說著,她哽咽起來,流下了眼淚。她的反應出乎筆者的意料。筆者認為,這就是學生最真摯的感受)
……
通過品讀文本細節(jié),學生不但對課文內容加深理解和感悟,而且思想認識得到了升華,對革命前輩肅然起敬,心懷感恩,更能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珍貴。在完成品讀后,筆者再利用電教設備播放一些革命戰(zhàn)爭的電影視頻,如《飛奪瀘定橋》《血戰(zhàn)湘江》……讓學生知道更多的長征故事,從而接受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課后拓展,升華情感
《金色的魚鉤》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是對學生進行革命教育的良好契機,除了文本故事,筆者認為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由于課文中講述的長征事跡發(fā)生的歷史年代久遠,與目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筆者先教學生唱《長征》,并讓學生回顧上學期學過的《馬背上的小紅軍》等有關長征的文章,結合2019年香港地區(qū)部分“激進示威者”因受蒙蔽制造暴亂,企圖擾亂香港治安的行為,告訴學生:這些“激進示威者”的行為是愚蠢的,他們忘記了歷史,才會做出如此令人氣憤的過激行為。筆者還通過電教設備讓學生觀看2020年疫情突襲,世界各國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視頻畫面,讓學生知道,我們國家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是因為我們國家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昨天,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挽救中國;同樣,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也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一起建設新中國、發(fā)展新中國,齊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葉圣陶先生說:“教課之本旨并非教師講一篇課文與學生聽,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課文,從而使學生能自觀其他類似之文章?!笨梢?,教師的教學不應該止于一篇文本中。在學生品讀課文細節(jié)、感悟老班長的革命精神之后,筆者特意為這篇略讀課文布置了以下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完成:1.寫一篇《金色的魚鉤》讀后感。2.出一版有關長征的黑板報。(引導學生從課外書或通過網(wǎng)絡找材料)由于學生在學習中已經(jīng)有所觸動,不到24小時,他們就出好了班級黑板報:報頭畫了一頂紅軍的帽子,帽子上鮮艷的五角星特別耀眼,板報中的內容有長征緣由、經(jīng)過和結果,也有長征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還有同學們的真摯感受……在批改學生交上來的讀后感時,筆者更加了解到一顆顆紅色的種子已經(jīng)種在了孩子們的心中。如有學生在本子上寫道:“老班長時刻把指導員交給自己的任務放在心上。他眼睛不好,需要夜里摸黑找野菜,為了弄一點兒魚餌,需要翻很多草皮,可是,為了照顧三個病著的小戰(zhàn)士走出草地,他毫無怨言;煮了魚湯,只顧著給小戰(zhàn)士們吃,還騙小戰(zhàn)士說自己早吃過了。老班長這種忠于革命的無私精神,就是我們要學習的長征精神……”“如果沒有學過這些文章,如果沒有聽老師講過長征中的感人故事,我不會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要做的是從今天開始認真學習,以后用知識去建設家鄉(xiāng),報效祖國。那樣,才能表達我對英雄的敬佩之情……”“魚鉤之所以是金色的,是因為它有著不平凡的故事,它體現(xiàn)著一個紅軍戰(zhàn)士對革命的忠誠,對小同志的愛護;它呈現(xiàn)的是革命先烈的無私精神……”
從這些黑板報和讀后感中可以看出,革命先輩不怕犧牲、無私無畏、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已經(jīng)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這篇略讀課文的教學效果已經(jīng)達到了。
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自強的精神力量。熱愛祖國需從少年就開始教育。筆者認為,在略讀課教學中,教師只有抓住了教育的切入點和契合點,并適時聯(lián)系社會熱點事件,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學生的情感只有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才會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也才會進一步學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注:本文系2020年度玉林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立項編號:2020A54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