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梅 王子瑋
“媽媽,我也要抱抱!”大寶坐在地上大哭大鬧,給二寶喂奶的媽媽有些不耐煩:“你是哥哥了,要懂得照顧弟弟?!贝髮毧摁[無果后,漸漸沉默,躲在一旁自己玩玩具。這樣的場景,幾乎在每個二孩家庭當中都出現(xiàn)過。在過去的40多年里,國內大多數(shù)城鎮(zhèn)家庭積極響應和貫徹國家的“獨生子女”生育政策,“獨生子女家庭”成為一種普遍模式。隨著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很多獨生子女家庭變?yōu)槎⒓彝?。家庭人口增多了,父母的教育觀念卻未能及時改變。父母會在不經意間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二胎兒童身上,而不能及時關注到頭胎兒童的心理變化,造成對頭胎兒童的情感忽視。
大孩情感忽視發(fā)生率更高
受“獨生子女”政策影響,之前對父母情感忽視的研究多集中于獨生兒童。其中,對蘇州市獨生兒童的研究結果顯示,情感忽視的發(fā)生率為15.22%;對東北某城市獨生兒童的研究結果顯示,情感忽視的發(fā)生率高達31.3%;抽取全國24個城市的獨生兒童進行研究的結果顯示,情感忽視的發(fā)生率均超過了10%。由于研究取樣方法、研究工具不同,研究結果中的情感忽視發(fā)生率不盡相同,但綜合來看,我國兒童受父母情感忽視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
獨生兒童的情感忽視發(fā)生率不容樂觀,二孩家庭中,兒童的情感忽視發(fā)生率現(xiàn)狀如何?目前,關于二孩家庭的父母情感忽視研究極其缺乏,我們采用《中國城市9-11歲(4-6年級)小學生忽視評價量表》中有關情感忽視的題目,對小學高年級476名二孩家庭兒童(290名為二孩家庭中的頭胎兒童,186名為二孩家庭中的二胎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與二孩家庭中的二胎兒童對比,考察二孩家庭中的頭胎兒童受父母情感忽視的現(xiàn)狀。結果表明,二孩家庭中的頭胎兒童的情感忽視率為18.6%,二胎兒童的情感忽視率為17.2%。這說明,與二胎兒童相比,頭胎兒童受到父母情感忽視的程度更高。
忽視影響大孩自我調控行為
兒童性格的形成與父母的引導息息相關。心理發(fā)展轉折點理論認為,父母養(yǎng)育過程中的積極情感表達,有助于減弱同胞出生給頭胎兒童帶來的心理壓力,使二胎出生成為頭胎兒童發(fā)展的重要轉折點,從而加速頭胎兒童的成長,對頭胎兒童的自我調控發(fā)展產生積極效應。比如,有些頭胎兒童在父母過于關注同胞弟弟或妹妹的情境中,會通過向父母提問、與父母說話等柔和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還有部分頭胎兒童表現(xiàn)出愿意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的積極行為,這是頭胎兒童責任感的體現(xiàn)。
不可否認的是,同胞出生本來就會給頭胎兒童帶來一定的心理威脅,如果父母此時忽視頭胎兒童情感,頭胎兒童為了繼續(xù)獲得父母的關注和獎賞,往往會采用消極的調控策略,表現(xiàn)出消極行為和消極情緒。比如,有些頭胎兒童在弟弟妹妹出生后會表現(xiàn)出類似嬰兒的退化行為,或表現(xiàn)出緊張不安、沮喪、嫉妒、易怒等情緒。據(jù)國外的縱向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消極影響甚至會從頭胎兒童的童年中期一直延續(xù)到青少年時期。
為了進一步了解父母的相關行為對頭胎兒童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將頭胎兒童分為受情感忽視組和非情感忽視組,從自我抑制和自我主張兩個維度分析頭胎兒童的自我調控行為。結果發(fā)現(xiàn),與非情感忽視組頭胎兒童相比,受情感忽視組頭胎兒童表現(xiàn)出更少的自我主張行為和更多的自我抑制行為。在矛盾情境中,受情感忽視組頭胎兒童比非情感忽視組頭胎兒童表現(xiàn)出更多的沖動行為。即受情感忽視組頭胎兒童的自我調控表現(xiàn)出了非均衡、無調控的特點,這說明在二孩家庭中,父母情感忽視會對頭胎兒童自我調控的發(fā)展產生消極的影響。
營造兄友弟恭的情感環(huán)境
為了頭胎兒童的健康發(fā)展,二孩父母應提升自己的認知,轉變養(yǎng)育觀念。
第一,父母要盡量避免對兩個兒童存在情感上的差別對待,確立兩個兒童在家庭中平等的地位。當前,許多二孩家庭中頭胎兒童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0歲,屬于大齡兒童。這些大齡頭胎兒童享受了長達10年的獨生子女待遇,在家庭中一直缺少合作和競爭的同伴,更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與同胞相處。這導致他們對弟弟妹妹的出生缺乏相應的心理準備,應對的壓力和挑戰(zhàn)較大。這時,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地關注頭胎兒童的情緒變化,受到情感忽視的頭胎兒童很大程度上會表現(xiàn)出消極反應。相關調查報告發(fā)現(xiàn),家庭中二孩誕生時,84%的頭胎兒童都表現(xiàn)出了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
第二,二孩家庭的父母可以借鑒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兄友弟恭”的理念協(xié)調同胞關系,發(fā)揮同胞關系對頭胎兒童的積極效應。許多頭胎兒童已經習慣父母專寵,個性行為上易表現(xiàn)出自私、嬌氣、嫉妒、固執(zhí)等消極特征。二胎出生后,如果父母能對兩個孩子進行兄友弟恭式同胞關系的引導,有助于頭胎兒童逐漸克服在獨生子女階段形成的消極特征。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模型認為,人的發(fā)展是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隨著同胞出生,圍繞頭胎兒童的家庭系統(tǒng),比如親子關系、身份角色、父母養(yǎng)育的投入等也會發(fā)生巨大轉變,因此頭胎兒童需要經歷一個既充滿挑戰(zhàn)又蘊含成長機遇的發(fā)展過程。許多頭胎兒童經歷了同胞出生的適應期后,其自我調控水平會得到提升。相關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同胞出生一年后,隨著同胞關系的協(xié)調,許多頭胎兒童對弟弟妹妹的積極行為會增加。有的頭胎兒童能主動擁抱弟弟妹妹,或者主動陪弟弟妹妹玩耍。
二孩家庭父母可以從三個方面協(xié)調頭胎兒童與弟弟妹妹的同胞關系。首先,父母要教給頭胎兒童作為“哥哥姐姐”的角色規(guī)范和行為要求,比如哥哥姐姐應愛護、照料弟弟妹妹等,父母對長子女的角色期待可以促進頭胎兒童對“哥哥姐姐”的角色認同。其次,父母還要引導頭胎兒童學習如何扮演“哥哥姐姐”,比如讓哥哥姐姐負責分配食物、玩具等,為長子女提供的角色實踐可以提高長子女的角色認同。最后,父母要教給二孩作為“弟弟妹妹”的角色規(guī)范和行為要求,比如需要哥哥姐姐幫助時用祈使語,得到哥哥姐姐的幫助時要及時說“謝謝”等?!暗艿苊妹谩钡慕巧珜嵺`也會增強“哥哥姐姐”的角色認同。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兒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學習方式的變化、從學校到社會的轉換、技術的革新、人口的流動等。在頭胎兒童努力適應社會變化的同時,二孩父母不該忽視他們的情緒變化,采用科學的方式與兩個孩子進行互動,不可顧此失彼。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大齡長子女的心理調適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HB20SH005。)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