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涓羽 單海燕
摘要: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目前據(jù)位于我國醫(yī)院內感染前茅,因其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高,以及其住院時間較長,住院費用提高,此疾病容易讓病患死亡,同時它是最普遍的醫(yī)療機構相關性疾病之一。國外HAP總發(fā)病率為:0.5%-1.5%,我國發(fā)病率由劉又寧等做的一個大型實驗結果顯示,HAP的病死率為 22.3%,與相同時間入院的總的患者相比較,入院時間大概有10天多,治療費用遠遠高于其他科室,比如高于呼吸科普通入院患者所花費用,大概五倍多。在各國公認的危險綜合分析(HAI)中,HAP是最常見的,并且對臨床的危害性很大。
關鍵詞:醫(yī)院獲得性肺炎 感染 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190-02
1.1相關概念
HAP是指患者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感染潛伏期,而是在入院的 48h 后出現(xiàn)的肺部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VAP)是指患者在氣管插管 48-72 小時后所出現(xiàn)的肺部感染。2008年加拿大指南提出HAP可以按照發(fā)生時間來確認其是早發(fā) HAP 和晚發(fā) HAP。早發(fā) HAP 為住院后≥2 天但<5 天產(chǎn)生的 HAP 病人,晚發(fā) HAP 為入院后≥5 天發(fā)生的病人,該委員會認為晚發(fā)HAP與增加多重耐藥(MDR)病原體的流行相關。2016年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美國胸科學會(ATS)指南中提出初發(fā)HAP的疾病嚴重程度是MDR病原體出現(xiàn)的危險因素,而與時間無關。2018年CTS發(fā)布的我國HAP指南中指出重視MDR病原菌感染危險因素的具體分析,避免根據(jù)早發(fā)、晚發(fā)這一單純時間依據(jù)來確定治療方案。
1.2.流行性學
國內外有關HAP及呼吸相關肺炎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報導差異很大,這是由于各項研究采用的診斷標準、研究方案、觀察對象和統(tǒng)計學方法等不同,我國 HAP 發(fā)病率為 1.3%-3.4%,占所有的院內感染的 29.6%-32.7%,位居首位。對國內9個城市調查得出(劉又寧等),HAP 的總發(fā)病率為 1.4%,呼吸內科病房和RICU 分別為0.9%、15.3%,病死率為 22.3%。美國 HAP 的發(fā)病率在其發(fā)病率 0.5-1.0%里,HAP 的病死率可高達 30%-70%,其中部分 HAP 患者并非死于 HAP本身而是其自身的基礎疾病。從相關研究得出,歐洲一些國家107名病患,他們同在重癥監(jiān)護室,且HAP的發(fā)病率大概百分之九,從中發(fā)現(xiàn)若使用呼吸機進行輔助通氣,這樣的患者HAP發(fā)病率會更高,甚至達到最高。甚至高出幾倍的風險。國外文獻報道,VAP 死亡率可達 20%-70%,同時,相關研究得出,中國的VAP 的發(fā)生率氛圍為18%-60%。陳潔[6]等研究顯示 VAP 死亡率為61.5%。
1.3病原學
我國HAP 病人中微生物以G-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廣譜抗生素的量越來越越大,隨之帶來HAP病原體慢慢構成。二十世紀90年代,全部研究者尋找HAP感染的病原體,后來發(fā)現(xiàn)有很多,最主要的有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其構成比先后為20.6%,10.1%,5.9%,5.9%,4.6%及 1.7%。2012年劉又寧等人研究顯示610例HAP患者中79.8%分離到細菌,鮑曼不動桿菌占30.0%,銅綠假單胞菌占22.O%,金黃色葡萄球菌占13.4%,肺炎克雷伯菌占9.7%;VAP中鮑曼不動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率為50.5%和21.4%。兩組研究顯示,我國HAP 病人以革蘭陰性桿菌占主導地位,但近些年鮑曼不動桿菌的患病率已逐年高于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重要程度有所提升。國外相關研究顯示,占比最高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低于國內的只有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國內隨之研究和臨床發(fā)現(xiàn),HAP中真菌數(shù)增加了,有相關研究支撐,湘雅醫(yī)院進行真菌培養(yǎng),且陽性所占比例由 2009 年的 15.1%上升到 2011年29.4%。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人數(shù),同時發(fā)現(xiàn)有免疫正常的病人被感染的。
從研究中得出,重癥患者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性肺炎,身體的很多器官會衰竭、膿毒血癥等患病人可達30% 。
1.4危險因素
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和機械輔助通氣治療會破壞其自然保護機制,損壞氣道上皮細胞,并引起氣道炎癥反應,從而增加細菌在氣管導管中粘附和定植的可能性。同時,患者的口咽分泌物會在氣管導管的氣囊周圍積聚,使其成為細菌的儲藏庫。當累積的分泌物或細菌進入下呼吸道時,會損害氣管睫狀細胞和纖毛運動。另外,吸痰很容易損害氣道粘膜,明顯增加感染率。研究表明,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ICU患者中,HAP的感染率達到100%。口腔氣管插管和胃管的使用可以減少鼻竇炎患者的發(fā)生,從而減少HAP的發(fā)生。因此,應避免插管或重復插管,并且在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時應首先考慮插管方法。與鼻腔插管相比,口腔插管有很好的優(yōu)勢。氣管插管是為了將球囊的壓力維持在20 cm水柱以上。為了防止病原菌向下移動到下呼吸道,它可以長時間吸引聲門下液體。呼吸機循環(huán)中受污染的冷凝物應及時清洗,但不應更換。管道過于頻繁,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它不會減少感染的發(fā)生率。
1.4.2 誤吸、體位
病人應采取半臥位(30°-45°),良好的引流,減少口腔部病原菌下移,避免誤吸、減少胃內容物返流,國外有相關證明,機械通氣患者的胃內容物被放射性元素標記,結果顯示為表明半臥位患者會產(chǎn)生誤吸及胃返流的現(xiàn)象,但它比平臥位患者所顯示的癥狀會減少。
1.4.3 意識障礙
意識障礙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同時防御功能會被抑制,與此同時呼吸運動會慢慢減弱直到?jīng)]有,后續(xù)會影響氣道粘膜的纖毛運動,讓其功能減弱,分泌物不利于排出,同時口咽部的細菌下移,從而使得部分細菌生長繁衍,導致肺部感染。這時會出現(xiàn),吞咽功能受到影響,容易讓胃里的食物倒流,導致感染。GLS評分<9分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并發(fā) HAP的獨立危險因素(Hamidon BB 等)。
1.4.4 年齡
隨著我國人群進入老齡化,住院的老年病人人數(shù)持續(xù)增長,大于65歲老年患者HAP也隨之增多。吳錫林等調研發(fā)現(xiàn),在發(fā)病率研究上,老年HAP比HAP高,需提起重視。
1.4.5 住院時間
研究得出,在住院30天為臨界點時進行比較,住院時間越長,發(fā)病率越高,明顯比住院時間短的要高很多。長時間住院治療會發(fā)現(xiàn)口腔正常菌群轉變成HAP,主要因為唾液腺中的SIg A和纖維連接蛋白降低,導致細菌粘附能力增強。
1.4.6 抑酸制劑的應用
PPI類的藥物會對胃里的定植菌生長狀態(tài)產(chǎn)生直接性影響。有關調研得出,正常人無菌狀態(tài)(PH<2),胃里的致病菌迅速生長繁殖(PH>4時)。在臨床用藥時為阻止組織應激性潰瘍使用PPI類藥物,但這樣會讓胃里的PH值提高。最后導致細菌繁殖,通過胃倒流到口腔氣管和支氣管最終引起肺部感染,產(chǎn)生炎癥。
1.4.7 抗生素使用
長期應用抗生素還可引起肺炎的耐藥性。為了能夠正確用抗生素,我們要時刻提防用藥產(chǎn)生的伴隨后果影響,比如兩種以上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或短或長時間使用都屬于不合理的,這樣操作可能會造成病原菌耐藥性提高,讓患者機體病情加重。
1.4.8 基礎疾病
HAP危險因素包含COPD(病程≥10Y)、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及肝功能衰竭;老年 HAP 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有COPD、腦外傷、帕金森病及免疫抑制狀態(tài)。
診斷
HAP的明確診斷,在當前醫(yī)學技術上沒有一個最好的標準。2018年中國成人HAP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指出HAP/VAP的臨床表現(xiàn)及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從單一的典型肺炎到迅速進展的重癥肺炎并伴膿毒癥,再到感染性休克都有可能發(fā)生。
2.1臨床診斷
胸部x線或CT顯示新出現(xiàn)或進展性的浸潤影、實變影或磨玻璃影,加上下列3種臨床癥候中的2種或以上,可建立臨床診斷:(1)發(fā)熱,體 溫>38 oC;(2)膿性氣道分泌物;(3)外周血白細胞 計數(shù)>10×109/L或<4×109/L。
2.2病原學診斷
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若同時滿足以下任一項,可作為確定致病菌的依據(jù)。
2.2.1.合格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性粒細胞數(shù)>25個/低倍鏡視野,上皮細胞數(shù)<10個/低倍鏡視野,或二者比值>2.5:1)、經(jīng)支氣管鏡防污染毛刷(protected specimen brush,PSB)、支氣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肺組織或無菌 體液培養(yǎng)出病原菌,且與臨床表現(xiàn)相符。
2.2.2.肺組織標本病理學、細胞病理學或者直接鏡檢見到真菌,并有組織損害的相關證據(jù)。
2.2.3.非典型病原體或病毒的血清IgM抗體從陰轉陽,或者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滴度呈4倍及以上。呼吸道病毒流行期間會出現(xiàn)呼吸道分泌物檢測名都陽性。
3治療
抗菌藥物適當使用會導致HAP病人死亡率提高。據(jù)報道, VAP 病人在發(fā)病后24小時以后使用抗菌藥物者其死亡率可達69.7%,而抗菌藥物在發(fā)病1天以內得到應用的病人病死率為28.4%。不合理和經(jīng)驗性用藥帶來患者死亡率增加、住院時間延長及細菌耐藥的產(chǎn)生。若有其他因素,可以用廣譜抗生素用于治療MDR病原菌。初始經(jīng)驗性治療的抗生素的種類和劑量應全面考慮當?shù)夭≡餍星闆r、有效性等因素。對于無MDR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早發(fā)HAP、VAP及HCAP的患者,抗菌藥物可選用頭孢曲松、喹諾酮類抗生素、氨芐西林-舒巴坦、厄他培南等。銅綠假單胞菌、產(chǎn) 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不動桿菌屬等病原菌主要見于存MDR感染危險因素、晚發(fā)HAP、VAP 及 HCAP 的患者。可選用的抗生素有頭孢菌素類(頭孢吡肟、頭孢他啶)、碳青霉烯類(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或β-內酰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氟喹諾酮類(如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或氨基糖苷類(如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對懷疑有MRSA感染的患者可加用合利奈唑胺或萬古霉素。如為嗜肺軍團菌,需加用氟喹諾酮類或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研究得出[32],抗感染治療過程時要長時間用廣譜抗生素對沒有感染的患者產(chǎn)生不好的作用。為了防止患者產(chǎn)生耐藥,應在使用某種抗生素后不要使用類似的藥物。治療效果最初要適合,這樣在醫(yī)治病人時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又寧, 曹彬, 王輝, 等. 中國九城市成人HAP微生物學與臨床特點調查[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2, 35(10): 739-746.
[2] 陳潔, 余丹陽, 梁志欣, 等. 52 例 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6): 1173-1175.
[3] 鄭利先, 陳鋼, 羅志揚, 等. HAP危險因素及病原菌特點[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03,13(5): 427-429.
[4] 賈軍, 祁惠燕, 李生梅, 等. 醫(yī)院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檢測與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5): 1149-1151.
[5] 胡必杰, 何禮賢, 張杏怡, 等. 我國醫(yī)院內肺炎流行現(xiàn)狀: 20 世紀 90 年代發(fā)表論文的薈萃分析[J]. 中華感染學雜志, 2001, 11(3): 117-180.
[6]李茉莉, 潘頻華, 胡成平, 等. 呼吸 ICU HAP的病原學分布與致病菌耐藥性的變遷[J]. 中南大學學報, 2013, 38(3): 251-257.
[7]付艷. NICU 重癥患者HAP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控制措施[J]. 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 2012,22(11): 2274-2276.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遼寧沈陽 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