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白生
《北大傳》,寫什么?
我想,它至少有兩個版本,但無論是民間版,還是官方版,都離不開一點:寫北大人。一所大學的正傳別傳,都不得不寫其真精神——老師的氣魄。
師者,大學之基石也。根基不厚,摩天大樓無法拔地而起,浩然常新。
可是,北大教師如云,選誰入傳,最傷腦筋。《北大傳》之名師部,權衡再三,不能沒有樂黛云先生。
選樂先生入傳,有五樂。
人的一生,如果不跟樂老師合一次影,人生樂趣就會減半。樂老師的臉,代表了北大的大氣。好的學生,一般情況下,跟樂老師見第一面,就會痛下決心,投身樂門。因為樂老師臉上的笑,令人自然想起王爾德的名言:我唯一不能抵擋的誘惑,是誘惑。樂老師臉上笑容的誘惑力,也是致命的。我考博那年,投考她的博士生人數,是英語系某名教授門下報名人數的十八倍。我一知道結果,差點捶胸頓足,早知如此,悔不當初近水樓臺考英語系得了。好在,我也沒空備戰(zhàn),瞎龍去撞大運。但我知道,樂老師的笑,具有disarming (令人丟盔卸甲不設防) 之功效。至于她的比較文學事業(yè),有多少人是奔著樂老師那張富有號召力的影響家的臉去的,我不知道??晌掖_信,樂老師的笑臉,給了數不清的人自信,使他們大批追隨樂老師研究比較文學。
樂此不疲,一樂也。
作為比較文學家的樂黛云先生,蜚聲全球。她創(chuàng)辦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創(chuàng)建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擔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要職,指導中外數十名比較文學碩士博士,編寫一部部比較文學教材,主編一套套比較文學叢書,出版一本本比較文學專著,出席層出不窮的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比較文學會議??吹竭@眼花繚亂的一切,你會懷疑人生,至少懷疑后半生 :一個下放農村養(yǎng)豬、年近半百才入行的人,居然逆襲,而且輝煌。
內心苦不苦,只有樂老師本人有體悟。反正,我每次見到她,看臉聽聲,只有一成不變的印象 :
樂在其中,一樂也。
跨文化學家是什么?沒幾個人知道。樂老師好像只相信自己的硬道理:“重要的是拿出實績?!边@不,實績又是一大堆 :《跨文化對話》雜志(主編,21年,42 輯)、《跨文化溝通個案研究叢書》(主編,15 本)、《中學西漸叢書》(主編,10 本)、《跨文化之橋》(專著)、《跨文化研究方法論》(專著)。我不清楚,2017年樂老師大摔大傷大失血大手術之后,腦袋有沒有受到影響,但我去她家,常常發(fā)現,她張口閉口夸“跨文化”,有意無意批“硬比較”,也印證了我的潛意識 :
樂以忘憂,一樂也。
自傳家這頂帽子,樂老師笑而拒戴,盡管她出了各種版本各種語言的自傳不下8種。她只承認,她看好她的散文??墒?,她的散文,數量大的和寫得好的,幾乎全是自傳文和傳記文。讓傳記文學散文化,其實就是讓傳記文學散架肢解,這也算“中國特色”。樂老師如此,其他人概莫能外。傅雷、季羨林、張中行、楊絳、雁翼、流沙河、韋君宜、張雅文、韓石山……都是自傳家,但他們一律被籠而統(tǒng)之、大而化之地稱為散文家。搞文的人,文類意識如此淡薄,嗚呼哀哉。
樂莫樂兮寫自己,一樂也。
還有一頂帽子,不知道樂老師樂不樂意戴?社會活動家。她的社會活動之多,只要到 “樂府”坐上半個小時,就知道了。她家的電話,鈴兒響叮當,叮叮當當,白天黑夜,叮當不能自休。我坐在她家,聽著此起彼伏的叮當聲,就想當生命科學家,給她做個腦透視,研究研究她的腦神經是不是用某種特殊的納米材料合成的。打電話者,什么人都有,甚至包括廟里的大和尚。有一次,她還請我去廟里開了個會。我則很不知趣,在佛門圣地大談特談湯一介先生具有西方的懺悔意識,稱贊他的家族回憶錄《我們三代人》為北大第一部懺悔錄。樂老師偶爾也抱怨電話太多,弄得自己不得清靜,甚至為此還換了電話號碼??墒?,誰叫她把自家的電話號碼印在雜志上——“此地無號宅電碼”。電話里,樂老師啥事都辦:幫人寫推薦、幫人出書、幫人找工作,甚至幫人找媳婦。幫人幫到家,信乎 ! 我的一位女同事就跟我開玩笑,你的導師真逗,看我長得漂亮,就想把我介紹給她的博士生。她也不先問問,我的小孩多大了。古人之“有朋自遠方來”,樂老師則“低頭當月下老”,給人介紹來自遠方的朋友,古道熱腸,更勝一籌。
樂乎“不亦”,一樂也。
樂老師很“吃虧”,因為評論她時,學術界某些人往往用單一的學術標準,而這類單一的標準最不適合衡量像樂老師這樣的別才。樂老師是學術界的帥才——集教育影響家、比較文學家、跨文化學家、自傳家、社會活動家于一身之統(tǒng)領。
樂門記樂,難免門戶之見,可是,沒有門戶之見者,又有幾人?
說明:《傳記文學》與北京大學世界傳記研究中心合作,特別邀請趙白生教授策劃了本期“樂黛云的學術樂章——‘一起為人類做一些好事’”封面專題。錢理群、程巍、宋偉杰、張旭春、周閱、張錦等是樂黛云先生不同時期的三代弟子,恰逢樂先生九十華誕,他們以筆造像,為其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