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華
(寧城縣中醫(yī)蒙醫(yī)醫(yī)院 腦病二科,內蒙古 寧城)
腦梗死在臨床中屬于多種因素中造成的腦局部缺血而引發(fā)的供血障礙,并導致腦組織供氧不足而出現腦組織軟化、壞死的心腦血管疾病,該病具有發(fā)病急、病程長以及死亡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臨床研究指出,該病與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1-2]。根據相關報道指出,對腦梗死患者治療后行優(yōu)質護理能提高對患者的臨床療效,加快患者康復,本次研究針對腦梗死患者行細節(jié)化優(yōu)質護理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130 例腦梗死患者,根據護理方式的區(qū)別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65 例,男性38 例,女性27 例,年齡42~75 歲,平均(62.63±3.18)歲;對照組65 例,男性35 例,女性30 例,年齡41~76 歲,平均(62.71±3.24)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大(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CT 等方式確診為腦梗死患者。
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惡性腫瘤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最終對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時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過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義進行充分了解,并在經過深思熟慮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臥床休養(yǎng)、對癥治療、健康知識宣教以及鼓勵患者盡早進行鍛煉等。
觀察組患者行細節(jié)化優(yōu)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基礎護理:①營造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定期對病房進行清潔,嚴格控制室內溫度,并確保病房內空氣流通。②指導患者日常起床、進餐、穿衣等。③護理人員早晚對患者行口腔衛(wèi)生護理。④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叩背,或為患者更換氣墊床,降低患者壓瘡的發(fā)生。
(2)心理護理:在對患者進行護理中,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對治療效果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進行溝通與開導,幫助患者穩(wěn)定自身情緒。同時,護理人員在日常查房過程中需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對患者的訴求盡量進行滿足,并積極的引導患者心態(tài),提高患者對護理的依從度,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為患者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恐懼,增強患者的信心。
(3)飲食干預:在對患者日常護理時需要加強對患者的日常飲食干預,患者的日常飲食應當遵循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等原則,提高對維生素豐富食物的攝入,盡量避免食用富含動物油脂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蔬菜與水果,少量多餐,戒煙戒酒。
(4)康復護理:為了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應當盡早對患者行康復訓練護理。包括日常肢體功能鍛煉、ADL 訓練以及認知功能訓練等。訓練進度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并按照個性化原則對患者行針對性訓練?;颊咝兄w訓練,包括對患者行肢體擺放、被動運動以及主動運動等方面,此外,還需要加強對患者進行坐起訓練、平衡訓練以及行走訓練等,行走訓練包括患者日常上下樓梯訓練。患者ADL 訓練為對患者的日常動作訓練,包括對患者進行日常進餐訓練、個人衛(wèi)生、更換衣物、梳洗沐浴、移動物體等項目?;颊哒J知訓練包括對患者進行拍打、冰塊刺激、按摩以及毛刷刺激等方式對患者皮膚進行感官刺激。此外,還需要鼓勵患者進行日常朗讀、拼圖、搭積木以及繪畫等多種方面的練習。以上方式每日對患者進行訓練1 次,每次約45 min。此外,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需要患者家屬進行跟隨陪同,并對訓練模式進行學習掌握,以便患者家屬對其日常鞏固訓練進行督促學習。
(5)并發(fā)癥護理:腦梗死患者通常都會伴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現象,為了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采用積極的措施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包括對患者膀胱進行沖洗,確保尿管周圍皮膚干燥,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與排痰,并加強對患者口腔護理[3-4]。
(6)出院指導:患者完成治療出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出院相關健康知識的宣教,并對患者進行定期回訪,從而提高患者居家護理的效果,同時與患者約定回院復查的時間,并加強對患者康復訓練,從而加強對患者的恢復效果。
兩組患者各項機體指標對比。包括偏癱肢體恢復、吞咽功能恢復、帶入壓瘡愈合等。
兩組患者對比護理效果。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可自理;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生活可適當自理;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并未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評分對比。采用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CSS)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分,得分越高代表缺損越嚴重。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對比。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和χ2表示及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和t表示及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機體指標對比[n(%)]
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護理前,兩組患者評分差異較?。≒>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對比護理效果[n(%)]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損傷評分(±s, 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損傷評分(±s, 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5 28.34±3.11 11.53±2.14對照組 65 38.27±3.25 19.62±2.38 t 17.798 20.378 P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突發(fā)性疾病,不同患者的癥狀表現差異較大,在通常情況下,腦梗死的癥狀表現較為輕微,極易導致患者忽略。該病具有發(fā)病急的特點,常于患者在休息或睡眠時發(fā)病,發(fā)病時患者會出現頭痛、暈眩、耳鳴以及半身不遂等情況發(fā)生,同時還會出現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惡心等[5-6]。該病在臨床中被認為是由于患者腦部供血發(fā)生障礙,從而導致患者腦部出現缺氧、缺血所導致局限性腦組織疾病,對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造成嚴重的影響與威脅[7-8]。
本次研究中針對腦梗死患者行細化優(yōu)質護理,顯著提高了對患者的護理效果,減少了患者神經功能損傷,顯著改善了患者各項機體指標,從而顯著提高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細化優(yōu)質護理在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值得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