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咨詢;調查報告
一、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選取長沙市某中職學校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星”網(wǎng)絡調查的形式進行,共回收1249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91份,得到1158份有效問卷。在提交有效問卷的1158個學生中,男生93人,女生1061人,未填性別者4人;高一534人,高二402人,高三214人,年級信息不清者8人。針對中職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情況,問卷題目包括“對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了解”“對心理咨詢的接受情況”“不接受心理咨詢的原因”“個人做心理咨詢的經(jīng)歷及評價”“對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評價及建議”等。
二、結果分析
1“對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了解”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心理咨詢的地點、安排及預約方式的了解,約七成的學生比較熟悉,約三成的學生不太熟悉。其中,不熟悉網(wǎng)絡心理咨詢預約的人數(shù)比重較大,占38.86%,不了解心理咨詢安排的人數(shù)占26.08%。
本次調研的學校從2009年開設心理咨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歷史,學校每年會通過公眾號、班會課、心理活動月等各種途徑宣傳心理咨詢工作,所以,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咨詢的相關信息比較熟悉。不熟悉心理咨詢相關信息的群體中,高一學生約占六成,可能是因為來校時間較短,接觸心理咨詢相關信息的時機沒有高二、高三學生多;同時,心理咨詢對部分學生來說是個新事物,可能存在不理解的情況,故對心理咨詢相關信息不敏感或選擇性忽略。
2“對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從“自己是否接受心理咨詢”以及“是否接受他人接受心理咨詢”兩個方面反映學生對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
關于“自己是否接受心理咨詢”,約10%的學生表示不會尋求心理咨詢,會讓心理問題順其自然或尋求其他途徑解決;約90%的學生表示當自己需要時會選擇合適的時機尋求心理咨詢。可見,從自身需求出發(fā),大部分學生比較接受心理咨詢這一求助方式。
關于“是否接受他人接受心理咨詢”,少數(shù)學生(0.60%)存在不科學的認識,認為接受心理咨詢的人是有病的、不正常的;2.84%的學生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大部分學生(96.55%)能夠接受他人在需要時接受心理咨詢,認為是很正常的事?!笆欠窠邮芩私邮苄睦碜稍儭痹谝欢ǔ潭壬峡梢苑从硞€體對心理咨詢的接納程度,如果個體存在不科學認知,首先個體本人不會尋求心理咨詢,同時也會影響他人尋求心理咨詢。
3“不接受心理咨詢的原因”結果分析。
問卷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調查“不接受心理咨詢的原因”,消除個體的主體意識,具有一定的掩飾性,能讓答卷人更開放地分享自己的看法。此題為開放性問題,從收集到的答案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78.30%)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心理問題時會先進行自我調適,這符合調查對象的心理特點。調查對象處在14至17歲之間,自我獨立意識較強,同時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具備自主解決問題的基礎。此外,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相對客觀的原因導致不接受心理咨詢,如咨詢時間與學習時間沖突、不了解心理咨詢、受身邊環(huán)境影響不敢去做心理咨詢等;還有一部分學生因性格原因或對心理咨詢存在偏見而選擇不接受心理咨詢。大體上,“不接受心理咨詢”的原因屬于合理的、可接受的,但也反映出學生對心理咨詢仍存在不接納、有偏見的現(xiàn)象。
4“個人做心理咨詢的經(jīng)歷及評價”結果分析。
關于個人做心理咨詢的經(jīng)歷,81.09%的學生表示沒有心理咨詢的經(jīng)歷,原因可能是個體目前還沒有產(chǎn)生心理咨詢的需求,或者是心理咨詢的普及度或接納度還不夠。在做過心理咨詢的學生中有88.59%的學生表示心理咨詢有作用,能幫助自己排解或緩解心理問題,11.41% 的學生表示心理咨詢效果一般或沒有作用。心理咨詢是咨詢師和來訪者相互作用的過程,咨詢師的能力、來訪者的求助動機、咨詢師和來訪者的匹配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咨詢的效果。只有合理對待心理咨詢,不貶低也不盲目迷信,充分發(fā)揮個體力量,有效利用心理咨詢等外在力量,才能幫助個體有效解決問題。
5“對于本校心理咨詢工作的評價和建議”結果分析。
對本校心理咨詢工作的評價為正面、積極的人數(shù)占66.32%,好評的原因包括環(huán)境好、設備比較齊全、心理健康教師服務質量好、保密工作做得好、做過較多宣傳工作等。2.50%的學生對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評價一般。以上數(shù)據(jù)提示,對于今后的心理咨詢工作,學校還需繼續(xù)努力,進一步完善。
關于對本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建議,學生根據(jù)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提出了很多實用、實在的建議。如學校目前做心理咨詢的時間段為晚自習,確實和學生學習時間有沖突,應多開放一些其他課余時間。本年度負責心理咨詢的教師男女比例為3:1,而所調研的學校屬于培養(yǎng)幼師的職業(yè)學校,女生人數(shù)居多,女生大多傾向于咨詢女性教師,甚至有些男生也愿意尋求女性教師的幫助,所以“建議女性心理咨詢教師更多些”符合實際需求。目前隨著網(wǎng)絡和手機的普及,通過網(wǎng)絡或手機等途徑進行心理咨詢預約或者做心理咨詢成為一種趨勢,這是學校完善心理咨詢工作的新方向??傊?,學生提出很多合理的建議,學校應重視并合理采納相關建議,進一步完善心理咨詢工作。
三、對于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思考
《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包括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心理咨詢室,并通過團體輔導、個別咨詢、心理行為訓練、書信咨詢、網(wǎng)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行為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惑。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及作用的發(fā)揮,離不開大環(huán)境的積極建構,如國家政策的引導,社會對心理咨詢的了解和接納,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構建等。良好的大環(huán)境是心理咨詢工作順利開展并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催化劑,此外,心理咨詢工作層面的積極建構也必不可少,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
學校可以對心理咨詢的時間、地點、人員安排等基本信息進行常規(guī)宣傳、多途徑宣傳,增加心理咨詢相關信息的曝光率,讓學生有需要時能及時了解到心理咨詢這一求助途徑。同時,學??蓢@心理咨詢這一主題開展各種宣傳活動,讓學生對心理咨詢形成科學的認識,接納它、認可它。如借助5·25心理活動月開展沙盤游戲體驗活動,組織心理委員開展“心理咨詢之我見”小記者采訪活動,開展關于心理咨詢工作的問卷調查等,這些活動能讓學生在體驗和分享中深入感受心理咨詢到底是什么,并逐步形成接納心理咨詢的校園環(huán)境。
2.注重心理咨詢工作的師資培訓。
心理咨詢是否有效,影響著學校領導、班主任、教師以及學生對其的認可以及心理咨詢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而心理咨詢工作的有效性與承擔該項工作的教師有很大關系,因此,注重心理咨詢工作的師資培訓很重要。一方面,學??梢詫Π嘀魅芜M行心理咨詢知識和技能的相關培訓,引導他們將心理咨詢技術運用于與學生的談話及班級管理中,承擔力所能及的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另一方面,學校應不定期地支持承擔心理咨詢工作的心理健康教師參加培訓,學習新的心理咨詢技能,不斷進行個人成長,從而更好地勝任心理咨詢工作。
3.貼近學生需求開展心理咨詢工作。
首先,建設開展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專門場地,配備專業(yè)的設備,保證心理咨詢工作地點的穩(wěn)定性、舒適性以及相對保密性,保證硬件上的專業(yè)性;其次,在心理咨詢的時間安排以及心理咨詢教師的安排上,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如時間段是否方便,學生、教師的性別配比是否滿足現(xiàn)實需求;最后,心理咨詢預約方式以及咨詢方式可以多樣化,特別是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利用網(wǎng)絡來創(chuàng)新心理咨詢工作的形式,如網(wǎng)絡預約及網(wǎng)絡心理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