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威
小升初后,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會發(fā)生重大變化。語文教師要結(jié)合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首先制訂三年寫作教學的總體規(guī)劃作為教學方向,再根據(jù)學生不同年級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需求,細化出每個學期更具體的學年計劃。這樣階梯遞進式的教學方式,能保證有條不紊地展開寫作教學,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熱情
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學生作文寫得不好,甚至一提到寫作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意動筆。教師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組織故事會活動,因為“故事”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實踐證明,從故事入手能讓大多數(shù)學生開闊思維,甚至腦洞大開。他們有信心自己能寫出好故事,也確實能寫出生動活潑和思路流暢的故事。因此,從寫故事開始,會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作文課,愿意參與寫作活動,久而久之,一篇篇優(yōu)秀的作文就會從不同學生的筆下流淌而出。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如果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就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寫作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寫作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全方位、多角度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參與能力和觀察能力,讓學生把寫作變成自己的熱愛,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寫作的出發(fā)點不一樣,最后完成的作文結(jié)果自然也會不同。
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jié)成興趣小組,相互交流和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學生自由發(fā)言時,教師要積極給予鼓勵和肯定,打開學生心中的心結(jié),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讓他們更愿意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寫作課上,教師也要設計更適合當代學生學習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在每周的寫作課或?qū)懽骰顒又?,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比如,讓學生的針對某一話題或某個事件發(fā)言和討論,既能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思辨能力。當前多媒體技術普遍應用于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由文學作品改編的故事片片段,讓學生觀看完后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寫觀后感。如果有學生寫出不錯的作品,可以在班級配樂朗誦,這樣更能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寫作中。這樣不但能提高寫作課堂的活躍度,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寫作教學必然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初中生如果沒有足夠的素材積累,寫作時會無從下筆,寫作水平也不會太高。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重視觀察,鼓勵學生走進生活,養(yǎng)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把對生活的點滴感悟都積累起來,作為自己寫作的源泉。任何一篇優(yōu)秀作文從構思到誕生,都離不開社會生活的實踐和積累。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點滴開始,逐漸養(yǎng)成遇事愛思考的好習慣,并用文字記錄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這就是一篇優(yōu)秀作文的基礎。教師平時也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對生活心生感悟,進而在寫作時有感而發(fā)。
例如,在教學《春》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在上下學的路上或者在周末到田野里去仔細觀察樹木、花草、麥田等,看一看春天到來后我們身邊的世界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該用怎樣的語言描繪出春意盎然的景象。除此之外,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習慣,不能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抓住事物有代表性的特征。比如,在觀察小草時,教師可提問:“冬天的小草是什么樣的?春天又變成了什么樣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觀察到小草由雜亂的、枯黃的變成了綠色的、有生機的,但落實到作文上也僅是這些內(nèi)容。這時教師就要有地放矢地加以引導,讓學生能自然而然地通過小草的變化聯(lián)系到扎根于地下的深深根系,再由根系聯(lián)想到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的奉獻精神等,進而升華寫作主題。由點到面,寫作描寫人物的作文也是同樣的道理,寫人物美好的心靈時,往往先從平凡的外表開始,進而襯托出美好的心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同的人事物,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便積累更多的生活化素材,以便日后運用到寫作中,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自我評改
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能看清學生對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想法或疑問,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就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的疑問,也能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心靈的溝通。這種批閱作文的過程相較傳統(tǒng)的方式更富有人情味,也更能夠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哪些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怎樣揚長避短,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初中階段的寫作通常是教師給出固定題目,讓學生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完成作文,第二節(jié)課教師再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寫得好的給予表揚,寫得不太好的也要加以點評,這個度是需要教師謹慎把握的。作文一旦被教師認可,學生就會對寫小練筆和日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從心理上希望獲得教師更多的肯定和贊美。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善用贊美和獎勵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并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逐漸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例如,在教學《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也以《貓》為題寫作。針對優(yōu)秀作文,教師評價時要有點睛之筆,指出哪部分寫得好,為什么好。這樣其他學生也能知道自己的作文哪些部分或段落寫得好與不好。只有這樣對比,學生才能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提升自己作文水平的方法。如果教師點評得比較草率,寫作能力不足的學生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差在哪兒,長此以往,他們會慢慢開始厭倦寫作課,甚至厭倦寫作。當然,從教學層面看,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己評改作文的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行檢查與修改。但是在當前的寫作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學生的自評環(huán)節(jié)通常都被忽略了,作文一旦交上去,教師改完發(fā)下來基本就下了定論。但實際上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幾易其稿,甚至經(jīng)過他人的點評,不斷完善后才定稿。也正是這個原因,在作文評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評價和修改,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寫作教學是循序漸進的綜合訓練過程。初中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同時因為處于青春期,比較敏感,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多加贊美,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214450118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