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婷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此外,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各種各樣的正能量元素,比如文中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作者及人物對待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等等。因為這些正能量元素非常適合用來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想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的融合式教育,教師就需要學會挖掘其中的正能量元素并放大和引導,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精神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的熏陶與影響。基于小學寫作教學與品德教育融合的優(yōu)勢,本文展開了潤德細無聲——品德教育與小學寫作教學融合的策略探究,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小學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小學寫作教學與品德教育的有機融合現狀
(一)部分學校寫作教學與品德教育融合的經驗不足
當代教育雖然強調各學科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教學,但大多數時候只是強調德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滲透,比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相關學科的滲透,但是很少把德育教育滲透于某一學科中的某一個部分。因此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把寫作教學和傳統的語文教學剝離開來,而是把寫作教學看作語文教學的一部分,所以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式教學,有的學校還缺少足夠的經驗。甚至有的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會將其與小學寫作教學和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突出德育元素,對學生德育的效果也較為微小,在今后的德育教育和小學寫作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改變這種思維方式。
(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不夠重視寫作教學
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尤其是針對低年級的寫作教學中,往往更加注重學生語文基礎的培養(yǎng),不太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部分教師還認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小學生的人生閱歷會不斷豐富,接觸到的文學作品也會越來越多,寫作能力自然會提升。于是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也只是淺嘗輒止,比如給學生提供一些優(yōu)秀范文,再進行簡單講解。即便有很多學校都把小學寫作教學獨立出了語文教學之外,并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中有所側重,可是仍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完全遵照學校引進的作文教材開展寫作教學活動。而我們要研究的正是如何促進小學寫作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滲透,教師如果連最基本的寫作教學都不夠重視的話,就很難有效把二者有機結合。
(三)教師的德育滲透教育方式生硬單一
大部分教師都把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和理論層面的教育上,沒有真正把德育教育的元素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中。比如,有的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會強調讓學生講誠信,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不對學生的行為是否誠信進行監(jiān)督,也就是說很少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講誠信,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優(yōu)秀品質。
二、如何將品德教育與小學作文教育有機融合起來
(一)注重挖掘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意識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會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寫作。教師想在寫作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滲透,就必須注重挖掘學生良好的德育行為意識,讓學生把這種意識反映到作文中,并帶到生活中。比如,如果想以“感恩”為主題讓學生作文,那么寫作教學的核心德育教育就是感恩。教師不能一開始就向學生展示有關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或者感恩爺爺奶奶的范文,而應該首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己最想感謝的對象是誰,為什么感謝。在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聯想和想象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開始構思,把自己的真實經歷和真情實感融入到作文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意識。在寫作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要注意避免采用死板教條的教育方式,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共情,激發(fā)他們內在的情感認同,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加強小學寫作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實踐
停留在口頭或理論層面的品德教育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真正有用的品德教育,要注重引導學生把良好的行為踐行于日常生活中。所以教師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要注重加強德育教育的實踐,要讓學生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感受到良好品德和行為的真正價值和意義,這樣學生才愿意以此為行為規(guī)范約束自己并一直保持,最終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要求以“尊重平凡”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外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去街道上與清潔工人一起勞動,到敬老院進行一系列的義務勞動,或者在校園內為一些生活困難的家庭舉行募捐活動,等等??傊?,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把良好的道德行為內化為自己的優(yōu)秀品質,受益終生。
針對小學生開展品德教育,如果想借助寫作教學作為主要抓手,就要注重引導學生建立對良好德行的認同感;還要注意讓德育教育的滲透更加柔和,弱化理論性和強制性,讓學生在具體實踐活動中產生共鳴,受到情感的觸動,從而把良好的行為品質培養(yǎng)成為自己的日常習慣。
224450118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