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春
(煙臺東方醫(yī)院兒科,山東煙臺 264000)
遷延性慢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疾病, 其病因復雜,可由黏膜損傷、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調(diào)等多種因素引起,并伴有并發(fā)癥,如營養(yǎng)不良等,臨床治療難度較大[1]。遷延性慢性腹瀉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治療,癥狀會進一步惡化,將會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甚至會危及患兒的生命健康[2]。 有研究報道,聯(lián)合使用多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治療小兒遷延性慢性腹瀉,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緩解患兒的腹瀉癥狀,提高療效[3]。 基于此,該研究選取該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8 例遷延性慢性腹瀉患兒為對象,探討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三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患兒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其免疫功能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以該院收治的58 例遷延性慢性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小兒遷延性慢性腹瀉的臨床診斷標準[4];(2)大便性狀呈黃色稀水,無肉眼可見膿血便;(3)大便次數(shù)超過5 次/d,因腹瀉入院;(4)精神狀況良好。 排除標準:合并傷寒疾病、阿米巴痢疾、肝腎功能不全患兒[5]。 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n=29)與觀察組(n=29)。 對照組患兒中,男15 例,女14例;年齡7 個月~5 歲(3.17±1.62) 歲; 平均病程為(7.51±2.12)d。觀察組患兒中,男16 例,女13 例;年齡8 個月~6 歲(3.12±1.59)歲;平均病程為(7.63±2.09)d。對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資料進行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所有患兒入院以后, 均對其實施常規(guī)治療,具體干預措施包括靜脈輸液或口服補液、補鹽等,以糾正酸中毒、脫水和電解質(zhì)紊亂等癥狀。
對照組患兒采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治療,口服蒙脫石散(哈藥集團中藥二廠,國藥準字H20093375,規(guī)格:3 g/袋),2 歲以上患兒,3 g/次,3 次/d;1~2 歲患兒,3 g/次,1~2 次/d;1 歲以下患兒,3 g/次,1 次/d。 同時,口服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規(guī)格:0.5 g/片),于服用蒙脫石散2 h 后服用,1 歲及以上患兒,1 g/次,3 次/d;1 歲以下患兒,0.5 g/次,3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福建省力菲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食健字G20050979,規(guī)格:10 mL/支),10 mL/次,1 次/d。
兩組均治療14 d。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具體評價標準如下:治療48 h 內(nèi),患兒大便次數(shù)恢復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治療72 h 內(nèi),患兒大便次數(shù)減少至4 次/d,臨床癥狀改善為有效;治療72 h 內(nèi),病情惡化或大便次數(shù)未減少為無效[6]。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 記錄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和癥狀緩解時間,并進行比較。
(3)采用胃腸道癥狀分級評分表[7]對患兒的胃腸道癥狀進行評估,腹脹、腹痛評分標準:無癥狀為0分,經(jīng)提示后方覺有癥狀為1分,未經(jīng)提示即覺有癥狀為2分,患者主訴有癥狀為3分;腹瀉評分標準:無癥狀為0分,腹瀉次數(shù)少于3 次/d 為1分,腹瀉次數(shù)3~5 次/d 為2分,腹瀉次數(shù)超過5 次/d 為3分。
(4)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兒的外周靜脈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兒的T 淋巴細胞亞群CD8+、CD4+、CD3+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 水平[8]。
(5)記錄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主要不良反應包括便秘、惡心、胃部不適,并進行組間比較。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胃腸道癥狀評分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總有效率等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3.10%高于對照組的72.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觀察組住院時間、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大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時間、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和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和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觀察組(n=29)對照組(n=29)t 值P 值組別4.13±2.226.37±3.163.1240.003住院時間3.26±1.294.63±1.333.9820.000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3.62±1.155.91±1.636.1820.0002.12±0.864.61±1.219.0330.000大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時間 退熱時間
兩組治療前的腹瀉、腹痛、腹脹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的腹瀉、腹痛、腹脹評分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腹瀉、腹痛、 腹脹評分均更低,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胃腸道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胃腸道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觀察組(n=29)t 值P 值對照組(n=29)t 值P 值t 值治療后組間P 值治療后組間組別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時間1.67±0.220.81±0.04*20.7120.0001.66±0.211.21±0.0611.0960.00029.8720.000腹瀉1.65±0.230.72±0.03*21.5920.0001.66±0.251.13±0.0511.1950.00037.8660.0001.97±0.240.82±0.02*25.7150.0001.98±0.261.16±0.1315.1910.00013.9210.000腹痛 腹脹
兩組治療前的CD8+、CD4+、CD3+、IgA、IgG 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CD4+、CD3+、IgA、IgG 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升高,CD8+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D4+、CD3+、IgA、IgG 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均更高,CD8+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s),g/L]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s),g/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觀察組(n=29)t 值P 值對照組(n=29)t 值P 值t 值治療后組間P 值治療后組間組別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時間25.67±2.7123.01±1.36*4.7240.00025.89±2.7324.02±1.523.2230.0022.6670.010 CD8+28.67±3.1338.89±4.12*10.6370.00018.83±3.2135.38±3.6718.2790.0003.4260.001 CD4+44.69±4.7660.02±5.37*11.5040.00044.72±4.5951.22±5.055.1290.0006.4290.000 CD3+1.34±0.221.77±0.31*6.0920.0001.36±0.231.55±0.412.1760.0342.3050.0256.74±1.5112.63±1.88*13.1540.0006.76±1.499.87±1.727.3600.0005.8330.000 IgA IgG
觀察組發(fā)生惡心1 例, 對照組發(fā)生便秘1 例、胃部不適1 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5%,對照組為6.9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小兒遷延性慢性腹瀉在秋季的發(fā)病率較高,可引起諸多并發(fā)癥,如生長發(fā)育遲緩、營養(yǎng)不良、認知功能障礙等[9]。 營養(yǎng)不良會對患兒免疫器官的正常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胸腺組織,阻礙T 細胞和B 細胞的發(fā)育成熟,從而導致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臨床針對遷延性慢性腹瀉患兒應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對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作用[10]。
臨床對于遷延性慢性腹瀉患兒通常采用蒙脫石散聯(lián)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治療,蒙脫石散可保護人體消化道黏膜,平衡正常菌群,抑制細菌、病菌入侵,聯(lián)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可減輕腸黏膜的損傷,且能有效增強患兒的黏膜屏障防御力[11]。 雖然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但是效果仍不是很理想。該研究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其是一種復方制劑,以葡萄糖酸鋅、純化水、蔗糖等為主要成分,補鋅能保持人體腸道黏膜完整性和避免體液流失,促進細胞生長,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控制病情發(fā)展,縮短病程。
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兒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的93.10%高于對照組的72.41%(P<0.05), 說明三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遷延性慢性腹瀉患兒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三種藥物在緩解患兒腹瀉癥狀方面的作用機制相輔相成。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和癥狀緩解時間均更短(P<0.05),說明三種藥物聯(lián)用對患兒的腹瀉癥狀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治療后,兩組的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3+水平和IgA、IgG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三藥聯(lián)用能有效提高患兒的免疫能力。 該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患兒對于三藥聯(lián)用藥物可以耐受,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均在停藥后消失或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采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三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遷延性慢性腹瀉患兒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提高患兒的免疫力,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