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學習,學生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英語學科的相關知識,更需要擁有運用英語這一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的能力。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將會影響學生對英語的運用情況。課本劇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借助課本劇教學模式,通過課本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繹課本劇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通過分析課本劇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即興主題演繹提升學生應變能力,借助視頻劇本展示提高學生演繹能力,借助寫作主題演繹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課本劇教學;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席向妮,甘肅省金昌市龍門學校。
英語是一門語言,在學習時需要在具體的場景中完成英語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并且讓學生能夠擁有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課本劇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固定的情景,讓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愉悅,讓學生在特定情景中完成對話和交流,實現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與提升,對于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有較大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課本劇教學模式的引入,讓學生對英語學科學習能夠充滿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創(chuàng)設課本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課本劇就是依據教材上所提供的課文內容,對其進行一定的改編,以情境的方式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但是,課文教材與課本劇內容是有一定差異的,學生需要對內容進行特定的改編,讓人物之間的關系、情緒表達更加鮮明,讓角色的特點更加突出。這一轉化過程的實現需要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這時候學生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點,更是在完成一項編劇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借助教材上所提供的課文,讓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的形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文所涉及的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合力完成對課本劇的創(chuàng)設,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讀課文,然后將課文內容改編成課本劇的模式。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需要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認知,同時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課本劇的內容更加豐富。創(chuàng)設情景劇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而言難度較低,但是卻可以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此時學生所扮演的是編劇的角色,他們所創(chuàng)設出的課本劇將會由其他學生進行演繹。每當學生想到這些,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就會更高,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劇本更加出色,在創(chuàng)設時也會更加富有責任,更加細致耐心地研讀課文,掌握相關知識點。
二、演繹課本劇,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演繹課本劇更像是角色扮演,主要是在創(chuàng)設課本劇的基礎上,讓學生隨意選擇課本劇中的角色,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模擬。這樣一種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而且為了能夠更好地演繹角色,學生會對課本劇的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對相關內容會更加熟悉。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對課本劇的演繹,讓學生在演繹課本劇時能夠大膽表達、積極參與。
例如,在學習“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本劇進行演繹,這一活動對學生而言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他們很愿意自己去演繹課本劇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其他同學合作探究,合力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學生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表現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對課本劇的排練,其中學生可以擔任導演、主持、旁白、人物等角色。不同的分工能夠讓學生在演繹課本劇時更加高效,更能夠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要求其他學生留意表演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存在的發(fā)音不清晰、語句語法錯誤等問題,幫助其他學生改正,也是對自己能力的鍛煉。
三、分析課本劇,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經常會接觸到的一類題型。這一類題型主要考察學生的單詞語法,并且需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去理解這一主題思想,解決相應的問題。這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在閱讀理解完成時,存在知識點銜接不暢,個別單詞影響整體理解等其他問題。在傳統(tǒng)閱讀理解教學模式中,學生對閱讀理解的分析模式較為單一,但是課本劇這一模式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課本劇,演繹課本劇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對課本劇的分析,能夠清楚地理解課本劇的內在邏輯,實現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對課本劇的分析過程,讓學生分析課本劇發(fā)展的內在邏輯,知道不同知識點在里面的表達,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學習“Why do you like koalas?”內容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完成了課本劇的創(chuàng)設和演繹,在學生演繹結束以后,對于課本劇的內容和課文的內容也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知。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對課本劇的深入剖析,讓學生理解時更加高效。如針對課本劇的內容,教師可以試著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某一個詞語的使用方法,也可以試著讓學生去分析為什么對話可以這樣進行下去。因為課本劇本身是有劇本的,學生在閱讀課本劇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字詞,針對這些不懂的字詞,學生查閱后能夠讓課本劇的演繹順利進行。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他們原本不理解的詞匯,然后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如何通過猜測得出這一個詞語的正確意思。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上下文,培養(yǎng)猜詞的能力,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學生詞匯量不足引發(fā)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四、即興主題演繹,提升學生應變能力
英語會應用在不同的場景中,而課堂上所提供的場景還是非常單一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可以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場景會更多。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意指定主題,讓學生即興演繹,這樣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讓學生運用知識點時更加靈活。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設置一些靈活多變的主題,在課堂相關知識點學習的基礎上適當變換,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力,能夠應對多變的交流情景。
例如,在學習“I'm watching TV.”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隨機指定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課本劇的演繹。學生可以借助這些知識點完成對情景的創(chuàng)設,根據主題適當展開想象,2~3人為一組進行課本劇的演繹。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會讓對話更加順利地進行下去,如教師隨意給學生一張圖片作為特定場景,然后學生展開如下對話“What are you doing? I'm making a very mysterious gift. Are you going to give it to mom? Oh, no. I want to give it to my good friend who is going to change schools soon...”,這樣一來學生的交流范圍更加廣,涉及的知識點也會相對較多,對學生來說挑戰(zhàn)更多,能夠接受到的幫助也相對更多。面對靈活多變的情景,學生的應變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這就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交流時對突發(fā)情景的應對更加自如。
五、視頻劇本展示,提高學生演繹能力
在課本劇展示時有很多學生存在一定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些能力的限制讓學生無法參與演繹。在演繹的過程中,因為情感投入不到位,角色代入不徹底,讓學生浪費了課堂時間卻沒有得到較好的演繹效果,也給學生增加了較多的壓力,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更加畏懼。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劇本展示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視頻的內容對角色進行模擬,這樣降低學生課本劇展示的難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演繹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視頻工具,讓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逐步提升,演繹能力得以增強,并且能夠同時學習到相關知識。
例如,在學習“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觀察學生在主題表達時的問題,發(fā)現學生在靈活多變的場景中卻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表達,如何讓對話可以進行下去,經常是簡單的幾句對話之后就沒有了下文,如 “Where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Oh, that's fine. Bye. ”簡短的幾句話,幾乎沒有什么深入的交流。學生不是無話可說,而是不善于表達。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段視頻,讓學生去觀看視頻中的人用什么樣的表情,什么樣的語氣,說了什么樣的內容,然后去模仿他的行為,他的語言。這時學生就可以擺脫自己進行演繹的羞澀,通過模擬會發(fā)現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夠逐步提升,更加自在。
六、寫作主題演繹,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是對學生英語學科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既考察了學生的邏輯思維,還考察了學生對英語知識運用的靈活程度。寫作通常是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的,學生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中完成對作文的寫作。英語作文可能整篇文章也只有簡短的幾句話的內容,但是即使如此,學生表現出了邏輯思維不清晰,知識點運用錯誤等問題。寫作主題演繹就是讓學生在寫作之前或后兩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演繹的方式再現自己的寫作內容,從而發(fā)現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寫作主題演繹的方式,讓學生更有寫作的欲望和寫作的思路。
例如,在學習“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通常會組織一個主題寫作,即你未來想做什么。但是存在不知道用英語如何表達的情況,這就讓學生在表達時變得更加晦澀,影響了學生水平的發(fā)揮。教師就可以組織寫作主題的演繹,讓學生在寫作之前先通過對這一主題的交談,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在英語情境下如何表達自己對未來的計劃。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存在一些困難,其他學生或者是教師都可以幫助他攻克不同的難題,這樣學生在實際寫作時就能夠如魚得水,如“I don't know how to express it but I hope I can explore space in the future and discover the secrets of space. You might be talking about astronauts. That's right...”。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多種教學模式的引入。課本劇作為近來課堂教學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課堂活力,對學生英語學習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重視發(fā)揮課本劇教學模式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分析和運用,持續(xù)保持對英語學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耀環(huán).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2):89-90.
[2]裴靜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學生英語,2021(20):79.
[3]江文艷.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20):64.
370650033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