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志堅
摘 要:道德與法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修養(yǎng),從樹立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階段的關鍵時期,但由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年齡尚幼,生活經驗不足,對于身邊存在的各種現象不能產生正確認識,也難于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各種現象,從而導致初中生容易被不良思想所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為了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并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運用思維化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從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更好地促使學生獲取知識,獲得能力。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思維
對于初中生來說,辨別是非能力以及抵抗不良誘惑能力普遍較差,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風氣所影響。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對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擁有法治精神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學生也能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但由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特點,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難以有效掌握知識點,也難以將學到的知識點對自己的行為和意識進行指導,針對這樣的問題,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展開有效教學,并運用生活化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運用的意識和能力。
一、教學生活化思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1.降低學習難度。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其知識點繁雜且抽象,這樣的學科特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有效理解知識點,進而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產生畏難情緒,這樣的問題不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掌握,也不利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思維,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具體地理解抽象知識,同時,教師運用生活化思維進行教學也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從整體上提高學習質量,進而降低學習難度。
2.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兜赖屡c法治》課程抽象的學科特點往往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如果教師在此過程中再沒有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很容易使學生放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運用生活化思維進行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以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實際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并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致。
3.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思維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靈活地運用教材中的知識指導自身的意識和行為,并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社會實踐,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更能夠分清真善美與假惡丑,進而引導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并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發(fā)展道路上成為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4.增強課堂活力。初中生思維較為敏捷,并且對新鮮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樣的身心特征決定了他們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思維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打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并通過這樣的方法增強課堂活力,從而更好地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學習任務也開始繁重,再加之家長認為學生在學校必須要學好語文、數學等基礎科目,在這幾方面的綜合影響下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此過程中的能力提升;其次,家長的不正確觀念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其他諸如課堂氛圍沉悶、教學理論沒有聯(lián)系實際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化思維對學生進行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對學生進行具體教學實踐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三、生活化教學思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效的教學情境對于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關鍵時期的初中生來說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具體到《道德與法治》教材上來講,他們還難以理解教材中的特有名詞以及專業(yè)概念,不僅如此《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抽象性也對學生在有效理解知識的過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化學習情境,以此使學生更好地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理解教材內容,進而將所學知識內化,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加強和學生的互動,通過學生的反饋,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有效解決,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最終促進知識的有效吸收。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讓友誼之樹常青”為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講講我的好朋友”,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享,引導學生說說在自己的生活中最好的朋友是誰?自己和朋友是如何認識的?和朋友之間發(fā)生了哪些難忘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在分享的過程中讓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理念,學會正確和人相處。在分享過程中,教師還設置了特別環(huán)節(jié)“我與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不愉快”,讓學生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不愉快事件,并借此機會和朋友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解決自己和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不愉快事件,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內化。
2.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教育領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在教學活動中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具體的情境,幫助教師將學科知識中的抽象知識進行具體化呈現。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上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學,能夠利用強烈的視聽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學習知識,從而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快速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更好地將精力集中于課堂教學活動中。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命可以永恒嗎”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運用了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了視頻《西游記》片段,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思考問題“西游記中的妖怪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這在現實生活中有科學依據嗎?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嗎?”通過這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更深層次地對生活和生命有著深刻的認識。
不僅如此,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為學生收集更多的教學資源,在此過程中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相關內容,將抽象的知識和視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實例中總結知識,從而讓學生利用自身經驗感受《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知識對自身生活產生的影響。例如在進行“感受生命的意義”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開了主題活動教育“生命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了電影《阿甘正傳》片段,讓學生在觀看電影過后進行分享,感受電影中主人公面對生活的挫折依然保持的樂觀生活態(tài)度,從心理上給予學生震撼和感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享如果自己面對挫折時會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進而引導學生探討人生的價值以及生命的意義,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促進知識吸收。
3.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吸收,更注重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各種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當深入貫徹這樣的理念,不僅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吸收知識,更要組織學生開展有益的課外實踐,不僅讓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知識,更能讓學生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靈活運用知識。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通過課外實踐提升學生的生活化思維,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課外實踐還能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課外實踐過程中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完成知識積累,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愛在家人間”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基礎知識之后,為學生布置了實踐性課題“爸爸媽媽我有話想對你們說”,學生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在家庭中能夠和家人深入交流,在深入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課程中的知識,更好地意識到課程對于自身的意義,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心態(tài),促使學生和家人之間更加和諧地相處。
四、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堂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為了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擁有生活化思維的教學理念,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將生活化思維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其次,合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教學,為學生更加直觀地呈現知識點,促進學生對抽象知識進行直觀理解,并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發(fā)展思維,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深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lián)系,更好地將知識內化。
參考文獻:
[1]于國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思維的培養(yǎng)[J].好家長,2019(42).
[2]李貴川.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思維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9(6).
[3]張 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4).
[4]呂建峰.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讀天下,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