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 要]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性活動是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有效載體、媒介。教師要研發(fā)綜合性活動課程,打造綜合性活動平臺,優(yōu)化綜合性活動策略。通過綜合性活動,培育學生勞動情感,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對學生進行全人教育。
[關鍵詞] 勞動教育;綜合性活動;核心素養(yǎng)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最有效的支撐點。勞動與技術教育涉及勞動與技術態(tài)度、能力、習慣等諸多層面。今天的教育教學已經開始強調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那么在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呢?回答這個問題應當認識到,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應當立足于勞動的本質,關照時代特征,指引學生未來發(fā)展。綜合性活動是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載體、媒介,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勞動與技術素養(yǎng)。實施綜合性活動,不僅能發(fā)展學生動手能力、思維水平,而且能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成長奠基。
一、綜合性活動課程:實施綜合性活動的根基
好的綜合性活動首先要有綜合性課程的支撐。當下,許多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存在著虛化、窄化、淺化等的傾向,具體表現為部分項目內容的霸位、技能目標的虛位、評價引領的缺位等。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設置,應當緊貼學生的經驗、生活,應當指向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等。因此,綜合性活動課程內容,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設置:其一是家政內容,諸如編織、烹飪、洗滌、種植、家電維修等;其二是初步的技術性內容,諸如紙工、泥塑、手工等。綜合性活動課程內容,是實施綜合性活動的根基。對于每一個部分的綜合性活動課程內容,教師可以再進行細化,比如可以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性課程內容。通過這樣的課程內容的具體化,讓學生的綜合性活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比如我們曾結合時代特征和學生實際,從學生的校內綜合性活動到家庭綜合性活動再到社區(qū)、社會性綜合性活動課程等方面建構課程內容。在實施綜合性活動課程的過程中,我們邀請學生家長、專家、志愿者、社區(qū)公共人員等協同參與,從而讓綜合性活動課程能真正落地生根。活動課程的實施實行動態(tài)管理制度,形成一種學生能上能下的開放性的活動格局。這樣的課程實施,能避免后進生因為動手能力、研發(fā)能力弱而失去信心的現象的發(fā)生。如此,學生就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意愿等進行自主性、自能性的學習。
多元化、開放性的綜合性活動課程設置,是對勞動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的架構。為保證課程的實施開展,我們還將勞動與技術課程中的綜合性課程內容設置納入學校課程,以一種“法”的形式固化下來。如此,就能保證綜合性活動課程的實施。綜合性活動課程的設置,讓學生回歸自然、回歸自身、回歸社會,能讓學生在做、學中感悟,從而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勞動與技術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總體性目標。在上面的例子中,學生通過從學校到家庭的綜合性活動,培養(yǎng)了自己對綜合性活動的認識以及基本的活動能力,然后再將這種能力運用到社區(qū)或者社會性綜合活動中,就不僅能夠實現活動能力的遷移,而且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來看,當能力發(fā)生遷移時,也就是關鍵能力得到培養(yǎng)的過程。
二、綜合性活動平臺:實施綜合性活動的支撐
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實施綜合性活動,不僅需要建構完善的綜合性活動課程,而且要求搭建良好的綜合性活動平臺。綜合性活動平臺,是對學生實施綜合性活動的有力支撐。這個綜合性活動平臺,不僅具有硬件的物質性、物化型環(huán)境、場域,而且包括軟件的綜合性活動資源。只有從兩個方面來打造、構建綜合性活動平臺,才能有效實施綜合性活動課程。作為學校,我們設立了綜合性活動基地,搭建了綜合性活動平臺,充實了綜合性活動的資源,從而能夠讓學生廣泛地參與綜合性活動。
學校的綜合性活動基地,可以設立校內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內基地比如可以在學校的校園一角開辟“種植園”“蔬菜園”等;校外基地比如可以與工廠、農場、綠色生態(tài)園、圖書館、養(yǎng)殖基地、花木盆景基地等進行對接,比如我校每年進行館校銜接活動。學生可以在校外綜合性活動基地參觀、實習,可以在校內實踐基地進行常態(tài)化的實踐。在學校,還可以設計、研發(fā)模仿基地,設立一些綜合性活動場館,比如“農展館”“美食坊”“組培室”“感知園”“檢測屋”等。同時,綜合性活動還可以與學科課程聯姻,比如美術課程中的手工課,數學課程中的綜合與實踐活動課,語文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等等。通過搭建多種綜合性活動平臺,建構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家庭勞動與技術教育、社區(qū)勞動與技術教育“三位一體”的格局,從而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搭建綜合性活動平臺,還要注重校內外資源、課內外資源的有機整合。具體來說,要不斷充實材料性資源,諸如學習材料、活動材料、輔導材料、工具材料、圖冊材料等;充實案例性資源,諸如每年的學生作品、體驗日記、檔案袋材料等;充實數字化資源,諸如建立一些專題網站,搜集一些活動照片、影像資料等。尤其要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的諸多功能,將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相關的現代教育教學資源引入其中,從而能讓學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性活動能力。
如果說綜合性活動課程的設置,為學生的綜合性活動開展提供了依據,那么,綜合性活動平臺的打造則為學生的綜合性活動開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睕]有課程、平臺的支撐,綜合性活動的開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構筑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平臺,能夠形成一種綜合性活動的教學合力,從而能讓學生的綜合性活動學習落到實處。同樣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來看,在綜合性活動中,以學校內外的基地作為基礎,實際上也就是為學生的綜合性活動開辟了平臺,有了平臺之后,學生的綜合性活動也就有了堅實的支撐,如此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就有了扎扎實實的基礎。
三、綜合性活動策略:實施綜合性活動的運行
實施綜合性活動,要將自然教育、勞動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等教育融入、滲透其中。作為教師,要積極探索、拓展、延伸綜合性活動空間,豐富綜合性活動方法。借助綜合性活動策略,將德育元素、美育元素等融入其中,從而拓展、延伸勞動技術教育的功能。在綜合性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勞動技術教育技能目標的共性、個性特點,要引導學生的積極感受與體驗,從而回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素養(yǎng)本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培育學生的嚴謹的技術品質,塑造學生善思的技術風格,形成學生大膽嘗試的技術意識。
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在實施綜合性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激活學生活動動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展學生的綜合性活動疆域。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把握學生綜合性活動的重難點。對于學生的綜合性活動,要給予適度的指點,敞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路。作為教師,既要拓展綜合性活動的廣度,又要發(fā)掘綜合性活動的深度,從而不斷彰顯綜合性活動的育人價值。在綜合性活動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勞動過程、勞動成果等進行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根據活動反饋,進行積極的活動改進和完善。通過反饋、評價,為學生的綜合性活動發(fā)展提供更為個性化的發(fā)展空間。在綜合性活動中,學生能認識到勞動的意義,更能讓學生品味到勞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勞動動力,養(yǎng)成學生自理的習慣以及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的品質。
在綜合性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研發(fā)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綜合性活動,要注重學生的勞動感悟,培育學生的勞動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對學生進行生活化全人教育。讓教育因為綜合性活動而精彩,讓學生的人生因為綜合性活動而美麗。這樣一個目標達成的過程,放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視角之下來觀照,就可以發(fā)現依托這樣的過程,學生的認知以及相關的勞動情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勞動在學生的心目當中,也不再是一個只有體力付出的過程,很顯然,這種認識的升華以及能力養(yǎng)成的過程,正對應著核心素養(yǎng)所強調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綜合性活動以及相關的勞動教育,正是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必由之路,在小學教育教學當中,應當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李政.技術素養(yǎng)的內涵與結構研究[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8-21+26.
[2]蔣雄超.學習力視野下小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8):71-73.
[3]章振樂.“新勞動教育”:讓人事相趣[J].人民教育,2014(8).
[4]董玉紅.回歸融合:勞技教學與技術素養(yǎng)[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7(Z1):67-70.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