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職業(yè)技術學校 河北 秦皇島 066200)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音樂教育不是專業(yè)音樂人才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中職學校音樂教育應以使學生喜歡音樂為基本出發(fā)點,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通過實踐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激起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逐漸積累相關音樂基礎知識,促進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將來的個人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所學專業(yè)和音樂課相結合,例如:針對有繪畫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描繪出相應的畫面,講述其對音樂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介紹創(chuàng)作者、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作品想表達的內涵與意圖等;針對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自編自導音樂劇或課本劇。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審美能力。
流行音樂具有通俗易懂、貼近生活、便于傳唱的特點,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中職學生沒有升學壓力,流行音樂伴隨他們大部分的課余時間,但由于流行音樂質量參差不齊,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鑒別。首先,將主題健康向上的優(yōu)秀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既能起到輔助音樂教學的作用,又可以在符合學生喜好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取向。流行歌曲中有很多主題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作品,例如《我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永遠的朋友》《陽光總在風雨后》《愚公移山》等等,可以將這些歌曲引入音樂教學中,在教授歌曲的同時加入基礎樂理知識,例如音值的組合、音準、節(jié)奏等,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能力、識譜能力和視唱能力。其次,可以將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相結合,例如臺灣偶像組合SHE的《不想長大》主旋律就取材于莫扎特的《第40 號交響曲》。將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相結合的課程安排和授課方式,不但可以增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使學生不再排斥古典音樂,使古典音樂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此外,還有許多關于音樂家生平的電影以及優(yōu)秀的影視音樂,也可以引入音樂課堂,既能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又能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品味與修養(yǎng)。
每學期根據時間和節(jié)日,學校都可安排各種主題教育月,將音樂教學內容與學校主題月相結合,更有利于推動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也能豐富學校主題教育的形式。
表1:課堂教學與學校教育主題內容計劃安排表
在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里,相應地安排一些與其內容相符的課程,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完善學生的價值觀。
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是一種人必須參與的活動,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除課堂教學外,音樂教育還可將教學和豐富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應對學生的文藝社團從各個方面給予支持,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和管理服務。筆者所在學校每天的7、8 節(jié)課都為二課和社團活動時間,社團由學生自行組建、招募、管理,可邀請指導教師輔導。其中文藝類社團包括軍樂隊、電聲樂隊、合唱隊、舞蹈隊等。這種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藝術實踐活動非常有利于提升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調動學生組織和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與人溝通的能力。
校園文化建設體現(xiàn)了一個學校辦學的水平,也體現(xiàn)了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與活力,更是適應社會發(fā)展、時代要求的必然產物。音樂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功能,如果想營造一個獨特優(yōu)美的中職校園文化環(huán)境,音樂從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現(xiàn)著一個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也展示著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與辦學個性,更是培養(yǎng)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人才所需的必然條件。充分利用學校各種硬件設施為音樂課堂教學增加豐富的藝術形式是音樂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筆者所在的中職學校已經進行了四年多的學校文化建設,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重點研究也已經持續(xù)三年,初步建立起了學校文化基本體系。本著以“建設活力而有文化的學?!睘樵妇埃O有文化資源中心負責學校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一直非常重視音樂文化建設,成立了音樂文化研究會,成員為專業(yè)音樂教師和音樂素養(yǎng)較高的老師,負責研究和制定推進音樂文化發(fā)展的方案和方法,配合德育處和團委開展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活動。根據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設置了專用音樂教室、多媒體教室、文體中心等活動場地,在音樂教室里配有音響、投影儀、鋼琴、電子琴、架子鼓等音樂教學器材。每個班級配有電腦、電視等多媒體器材,音樂教師可充分利用音響、視頻等現(xiàn)代化設備使音樂課的授課方式和內容更加豐富靈活。
1.廣播站與校園網絡
廣播站是開展學校音樂教育的陣地之一,教師可制定計劃、規(guī)定曲目,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播放適合學生欣賞的優(yōu)秀歌曲或者經典樂曲,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選擇一部分淺顯易懂的中外著名歌曲、器樂演奏曲等,結合音樂介紹相關音樂家的生平和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逐漸用音樂來熏陶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同時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
網絡是當代人最喜愛的信息交流工具,中職學校也應建立自己的校園網站并逐漸使其更加完善。在校園網站中可設立音樂論壇,為學生和教師推薦優(yōu)質的音樂,如每周一歌、每周一曲、音樂家、音樂格言、音樂小故事等。網站應該給學生提供討論音樂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音樂討論里,發(fā)表自己對音樂的想法與意見。音樂教師也可及時掌握學生的喜好,并給學生補充相關的音樂知識,將學生學習的音樂知識串聯(lián)起來,逐漸系統(tǒng)化和體系化。
2.文化墻與板報
學校的文化墻是一個學校文化的代表之一,班級的板報是一個班級文化和環(huán)境的代表之一。每期學校文化墻是由學校負責布置安排的,每個班的板報都是學生們根據學校本月要求精心編排的。音樂教師可根據每學期的音樂賞析計劃,將有代表性的音樂知識或故事安排一次板報,既能豐富學生的板報內容,也可以鞏固學生的音樂知識基礎。
3.音樂講座等學習活動
中職學校音樂教育開放式教學的重要方法就是組織校園活動,校園藝術活動更是住宿制中職學校學生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很多中職學校學生都住校,在校時間非常充裕,可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活動。筆者所在學校為學生定期安排音樂講座,組織學生觀看兄弟學校的文藝演出,觀看鄰近大學的校園藝術節(jié),師生收獲頗豐,反響較好。
4.校歌與班級音樂文化
校歌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校園精神和學校特色。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其校歌旋律取自小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電影插曲,歌詞由本校教師配寫,名為《夢想起飛的地方》,安靜、柔美的旋律,富有文化氣息的歌詞,展現(xiàn)了學生們對未來充滿理想與希望、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此外,還可以建立“歌庫”,由學生、教師共同選曲、審核組成,包括愛國歌曲、校園歌曲、勵志歌曲、軍歌等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音樂曲庫。在此基礎上,要求每個班級在音樂教師的建議下選取適合本班的班歌,在大型集會等活動中展示,不但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展示班級的集體精神面貌,而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
總之,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聽覺的藝術、體驗的藝術,充分利用音樂的特質打造校園音樂教育活動,創(chuàng)建形式多樣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努力形成一個積極的校園音樂文化環(huán)境,充分地發(fā)揮音樂的教育功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上的熏陶,從而完善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乃至整體素質,培養(yǎng)出更能適應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人,讓音樂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