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圣誕節(jié)的回憶》第一次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是以2017年江蘇高考的形式出現(xiàn),雖然相比原文有所刪減,但主題思想是全文貫通的。其通過描寫關于圣誕節(jié)的往事,深情刻畫出了一個即使再貧窮、再苦難也要把日子過好的老太太的形象。這是作者對童年的追憶,字句樸實,但細節(jié)卻催人淚下,將所有感情巧妙地融匯在短小的篇幅之中。在社會困難蕭條時期,孤兒和遠房親戚——垂垂老矣的寂寞婦人,呈現(xiàn)出相互依偎溫暖余生的畫面。可見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親情與友情是世間最明亮、最艷麗的顏色。高考節(jié)選沒有將原文中生活的蕭條描寫全部引入。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評價這篇文章為純真小世界。本文對《一個圣誕節(jié)的回憶》中所描繪出的純真世界加以解讀與思考。
關鍵詞:《一個圣誕節(jié)的回憶》;苦難命運;純真世界;樂觀
中圖分類號:G6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2-0-02
1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1.1 愿你在日出時仍然愛她,即使生活傷害了你
生活從來沒有好壞之分,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我們自己。在樂觀主義者眼里,人生的錯就是機遇。正如文中的“我們”即使身處困境,卻依舊沒有放棄,而是對厄運報之以歌。主人公“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叫喊”,而是來自行動對于命運的反抗[1],與面對厄運的積極態(tài)度。它也象征著無拘無束的人性,“暗含了在厄運和坎坷前無懼無畏的精神”。無論處于怎樣的逆境之中,仍然懷有強烈的希望,也要繼續(xù)進行堅韌的追求,表現(xiàn)出激昂的斗志與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文中的“我們”都在陷入黑暗前苦苦掙扎。面對未知的前方,“我們”努力尋找著光亮,明明覺得一個光明未來就在眼前,卻又如此遙遠[2]。到底誰該為最后的沉船負責?是自己對于困境的抵抗力過于弱小,還是怪社會的黑暗?但生活所給予的,也是人們所給予它的。面對疏離的生活,構筑了一個溫馨自由的世界。作者從側面描寫,表達了對美好人性的贊揚,激起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處于困境中仍對未來充滿期望。
1.2 杜魯門·卡波特
卡波特善于寫短篇小說,他也曾表示自己始終不渝的理想仍然縈繞著這種形式。他曾說“夢是心靈的思想,是我們的秘密真情”?;蛟S是童年的經(jīng)歷,給了他足以對抗激流的力量。他在人情世故上的修養(yǎng)顯然不能夠承載他的理想與思想,但如果沒有真性情,他不會擁有寫出獨特短篇小說的靈魂。如果沒有靈魂,他寫不出這些意味深長、飽含深意的文章[3]。雖然其童年在鄉(xiāng)村度過,在沒有文化氣質的人中長大,但在人生沒有答案的艱難中,精心打磨出獨特意境[4],以真實溫暖的內(nèi)容打動讀者[5],發(fā)現(xiàn)善與美[6]。
村上春樹形容他的這篇文章為純真小世界。他的文章既有海明威的動人肺腑,又有菲茨杰拉德的魅力,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一生都在尋找光明,尋找溫暖和愛情。由于獨特的經(jīng)歷,他以真摯的感情描繪生活[7],使得他筆下的人物,無論處于哪種年齡段,都是以一種孤獨者的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從一開始沉溺于個人情感世界,或者后來著眼于蕓蕓眾生,讀者都能感受到他內(nèi)心世界和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對抗、矛盾乃至沖突,人物的悲傷、恐懼、怨恨以及反叛心理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1.3 小狗奎尼的作用
小狗奎尼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其作為配角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其第一次出現(xiàn)就以一種歡快活潑的形式,使小說即使處在一個悲傷的大環(huán)境下,也將文章中的氛圍調動起來了,為后文描寫老婦人樂觀熱心的生活狀態(tài)埋下了伏筆。同時,在“我們”生活困窘之時,仍然可以想到給這個可憐又可愛的小動物食物,即使自己沒得吃,也沒有忘記給小狗奎尼準備一份圣誕禮物。這里通過“我們”對小狗奎尼的善良之心,渲染出了一個困苦卻自強,對生靈懷有善良之心的人物形象。在“我們”開心慶祝之時,奎尼也會打滾表達自己的開心。它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還具有“詩的意境”;不僅是作者內(nèi)心和外部世界的鏈接,也是作者主觀情愫表達的方式之一。
小狗奎尼可以說通人性,或者是“我”的象征。小狗奎尼經(jīng)歷過各種各樣的磨難,其遭遇正與“我們”的悲慘生活相互照應,側面映襯出了“我們”生活的困苦與頑強;而小狗奎尼在苦難生活中依舊興奮快樂地活著,則映襯了“我們”對生靈的善良與平等之心以及生活的快樂幸福;在“我的朋友”本文唯一一次哭泣之時,奎尼輕舔臉頰也表示了一種安慰。奎尼總是將“我們”各種積極的情緒放大,讓人能在其身上看到一種對生活的樂觀堅定,對身邊人的忠誠貼心。
在文章的最后,奎尼把作為禮物的骨頭埋在土里的第二年就離開了人世。也是在“我”離開婦人之后,相繼離開了婦人。由“一個人和奎尼”變成了單獨的一個人??岬碾x去使“我的朋友”變得越發(fā)孤單,在獨自將小狗埋葬在骨頭旁時,婦人就真的孤身一人在世上,漸漸地在信中將遠方的朋友弄混,奎尼的離去像是抽走了她最后的支撐,也為她最后的離世埋下了伏筆。
2 “這是個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氣”
“這是個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氣”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前兩次是現(xiàn)實中婦人積極向上的激昂語氣,放在全文中看,營造出一種樂觀的氛圍,讓人對接下來的困境充滿希望。同時,這也是“我的朋友”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拔摇闭J為這是對生命的禮贊。在最美好的天氣里開始最重要的儀式,好的天氣使儀式更加閃光,將過去一整年的瑣碎、困難、卑微的日子照亮。有一個美妙的開始,再多的苦難日子也會平安樂觀地度過。也是在給自己打氣,面對苦難的日子,要心懷希望,在這樣一個好天氣里,忘卻煩惱,勇敢直面人生,這樣充滿感情的文字,具有強大的感染力[8]。
同時,這句話也是作者對過去的追憶。一個業(yè)已成年的男人對20多年前剛剛7歲的自己的回憶,一個早就應該被遺忘的往事的追憶。但這個追憶卻是精確、精準乃至篤定的。往事對于卡波特來說就像是喝過的一壇老酒,或許記憶深遠,但一聞到總能準確地記起。這一顯而易見的矛盾表明,追憶不只是在一一鉤沉往事,而是在確認、重構往事,在這樣的追憶里,卡波特將自己和自己朋友的生活創(chuàng)造成每一個生命都“應該”成為的樣子——善良、熱情,對萬類懷有愛意。
在一定程度上,用反烏托邦的筆法,構建一個精神上的烏托邦[9],縱然現(xiàn)實是無情和難以掙扎的,但在作者的筆下,“我們”還是有可以掙扎的能力的,還是可以在黑色的濃墨里面找到純白的詩意和透亮的初心的?!拔覀儭痹谶@樣困苦的生活當中依舊懷有對生活的熱情。
3 文中唯一一次哭泣
作家麥加曾經(jīng)說過:“生命是一個圓,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命運畫出的圓,他只是不知道,圓上的每一個點都有一個起飛的切線?!彼坪跎拿恳粋€點都可以重新開始,擺脫麻煩,騰飛而起[10]。而事實上,因為有失望,所以生活必定就有所期望,一個個愿望就是困住我們的城堡,沒實現(xiàn)的人渴望實現(xiàn),實現(xiàn)了的人發(fā)現(xiàn)所得非所愿,總有不完滿。于是渴望下一個愿望的實現(xiàn),進而又掙扎進不完滿的境地?!兑粋€圣誕節(jié)的回憶》之中的悲傷,過于真實,也過于細微[11],在看似樂觀的文字中暗含了作者的悲傷情感,透露出對未知命運的恐懼[12]。
海明威曾寫道:“這世界是個好地方,值得為它奮斗?!盵13]全文里,“我的朋友”總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許多挫折。在送完最后一個蛋糕,掏空了錢包,重新回到破產(chǎn)的日子的時候,“我的朋友”第一次提出喝酒,喝哈哈老板送的威士忌酒。在酒精抑或是快樂氛圍的影響下,“我們”咯咯傻笑,那一瞬間,“我”感受到的是溫暖、活潑、自由。但這一切被突然闖入的兩個親戚打斷了。他們用苛責的眼神、灼人的話語、憤怒的腔調批評這個給7歲孩子喝酒的“發(fā)瘋”的老婦人。那是全文她唯一一次哭泣,筆者認為她的哭泣不僅僅是文中所說的“我太老了,又老又滑稽”,也是她面對苦難長期支撐后的一種發(fā)泄,她竭力不將痛苦的情緒傳達給孩子,但在醉酒后,她為自己的無力、為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為快樂時光過去痛苦又將來臨感到無助與失望,渴望在平凡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14]。
相反,“我”在這件事情中扮演的是一個理智且溫柔的角色。“聽著,如果你不停止哭泣,明天會很累,我們就不能出去砍樹了。”于是,她重新鎮(zhèn)靜,開始描繪和想象起未來,回憶起過去。第二天,她重新變回那個充滿熱情的老婦人,忘卻了昨天的無奈與沉淪,重新鼓起勇氣繼續(xù)自己的人生。她從未對生活產(chǎn)生過放棄的念頭,在抱怨之下,她也從未放棄對人生價值和生命存在的意義的精神追求[15]。無論處于怎樣的逆境之中,仍然懷有強烈的希望,繼續(xù)堅韌的追求[16]。
4 朋友們,不一定是鄰近的朋友
“我們”做了那么多蛋糕到底為誰?“我的朋友們,那些討我們喜愛的人”,這句話在文中別有深意。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過著邋遢的生活,每天入不敷出,但在做蛋糕時,“我們”卻那么認真細致,從不少放任何一味材料,更不曾私自偷嘗過。正是為了那些討人喜歡的人,才讓“我們”做蛋糕如此有動力。比如不收“我們”的錢,只希望“我們”也做一份蛋糕給可愛的酒館老板。再比如文中一筆帶過的某個冬天來這里演講過的傳教士夫婦,或是每年來“我們”鎮(zhèn)上兩次的磨刀匠,或是每天經(jīng)過時在一團煙塵中揮手示意的司機,或是和“我們”在前廊上愉快地聊了一小時的陌生年輕夫婦。
文中寫道:“是因為我的朋友在所有人面前害羞,除了陌生人,所以只有這些陌生人,我們遇到的人似乎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嗎?我想是的?!毕啾妊哉Z苛責的親戚,這些陌生而友好的人更像是“我們”的朋友,而“我們”也十分重視這段感情?!拔覀儭北4媪艘槐景讓m推薦信的剪貼簿,來自加州和婆羅洲的信件,還有來自磨刀機的明信片?!八屛覀兏杏X與廚房外那個時候的我們只能自己看到一個一角停滯的天空,但卻風云變幻著的世界緊緊相連”,使對比更加赤裸而鮮明[17]。
仔細分析文中的哈哈先生——一個給人初印象很兇的家伙。去拜訪他的路上,“我們”擔心害怕,甚至連小狗奎尼都不再歡蹦跳躍。但當哈哈先生了解到“我們”的來意之后,雖然言語上表達了對好酒做蛋糕的不值得,卻還是轉身進入他的小酒吧拿來了需要的酒。一個人冷心善的壯漢形象躍然紙上。后來,看到“我們”費力地拿出一分一分硬幣的時候,他似乎被觸動了,臉色有所緩和,將錢倒回“我們”的錢包,提議讓“我們”送一個蛋糕就行了。這樣一個可愛的男人,似乎也讓“我們”心里倍感溫暖,而后才有了朋友之后的評價——“要在他的蛋糕里多加一杯提子”,這或許是處于困境中的“我們”最大的善意,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加入蛋糕中,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用苛責的親戚和溫暖的陌生人相比較,更表達了在這樣一個人情冷暖的社會中,真善美人性的可貴。
5 小說的結尾
小說的結尾與開頭遙相呼應,使小說的結構更加完整。通過對冬日清晨的環(huán)境描寫,給朋友的離世籠罩了一層悲傷的色彩。用冷清的氣氛與朋友歡快的語調構成對比,從而使小說更加具有張力。小說結尾用短線的風箏比喻兩人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用煽情的語言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悲哀,相反,“我不停地在天空中搜尋。就好像我想看到一對迷失的風箏,像依偎在一起的心一樣,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含蓄的語言借風箏斷線以及遠去,表達了自己對童年生活的追憶,也表達了對淳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民風的珍惜,側面表達了對社會人情冷漠的悲嘆。文末,“我的朋友”曾眼含微笑地發(fā)過一長段的感慨,她推翻了原來對真主降臨的那種圣光降臨美麗場景的期盼,而是發(fā)現(xiàn)在自己身邊的一切遠遠勝過那些彩色、帶走黑暗的光芒,身邊的一切或許是最能帶來溫暖、最讓人滿足的了。
總而言之,文末的文字表達了對“我的朋友”離去的不舍和依戀,以及對當下美好生活的滿足和懷念。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被帶入其中[18]?!拔摇币恢焙退≡谝黄穑瑢ψ约涸僖矝]回去感到愧疚。“我”從未回去,雖然“我”從未放棄“我”的愛。這是對童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與遺憾,也展現(xiàn)了不懈追求人性之善的心境[19]。
6 結語
卡波特的文字讓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困境中的頑強精神及其對童年生活的追憶,表達了在這樣一個人情冷暖的社會中真善美人性的可貴。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純真世界,也從各個方面激勵我們,讓我們對生活更加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 卜嘉敏.從人物價值研究西方悲劇的人物特征[J].漢字文化,2020(03):76-77.
[2] 賀閏宇.最終陷入的黑暗——淺析老舍《月牙兒》[J].漢字文化,2019(15):56-57.
[3] 袁銘.柳永和他的詞情[J].漢字文化,2019(08):22-23.
[4] 王藝霏.山水之間 意蘊無窮——淺析王維寫景詩三首[J].漢字文化,2019(10):22-23.
[5] 李聞展,繆軍榮.淺析法國治愈系文學——以馬克·李維為例[J].戲劇之家,2019(31):238.
[6] 雍文靜.沈從文湘西文學世界中的人性與命運——讀《一個多情水手和一個多情婦人》(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03):26-27.
[7] 朱冠臻.淺談朱自清的《背影》[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04):22-23.
[8] 卜嘉敏.從美學的角度論述西方悲劇的審美藝術特征[J].漢字文化,2020(15):121-122.
[9] 王菲.《黃金時代》中自由主義如何體現(xiàn)[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03):10-11.
[10] 王欣欣.從《圍城》中的知識分子形象看“圍城式”人生困境[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03):29-30.
[11] 劉弋舸.悲哀與幸福,死亡與活著——我讀余華《活著》[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03):13-14.
[12] 王紫璇.清醒的迷失,不失自我的墮落——探析《月牙兒》中主人公的心理歷程[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03):23.
[13] 袁銘.在艱難中活著——讀余華《活著》有感[J].漢字文化,2019(10):34+88.
[14] 裴蕾.淺析路遙的勞動觀——以《平凡的世界》為例[J].戲劇之家,2019(33):212-213.
[15] 崔昊宇.《莎菲女士的日記》中莎菲形象及反映的個人主義[J].漢字文化,2019(07):48+94.
[16] 陳一楊.《離騷》抒情主人公的內(nèi)在修養(yǎng)[J].漢字文化,2019(15):35-36.
[17] 閆舒琪.探究沈從文《醫(yī)生》的主旨——人性的善惡、尋常與荒謬的交織[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03):34-35.
[18] 張馳.創(chuàng)傷理論下《月牙兒》中“我”悲劇命運的原因[J].漢字文化,2020(20):74-75.
[19] 楊玥.豐子愷文學作品中的音樂與繪畫元素[J].戲劇之家,2019(28):217-218.
作者簡介:葛欣怡(2002—),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指導老師:繆軍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