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摘 要:在初三這一階段化學教學中,要求教師應該轉變以往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特征,結合教學實際采取多樣化教學模式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教學引導,促使學生能夠根據(jù)所學化學知識開展自主學習?;谝陨?,將引導教學法應用于初三化學教學中,能夠起到一定的教學幫扶作用,有利于提升化學教學成效,就此文章首先概述什么是引導教學法,然后分析“引導自學法”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最后提出“引導自學法”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以此能夠為相關初中化學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引導自學法;初三;化學;應用策略
一、 前言
將引導自學法應用于初三化學教學中,是基于教師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方案,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使其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性的學習,而教師在其中起到引導性的教學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來不斷提升學生對化學的理解能力。就此文章對“引導自學法”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詳細探討。
二、 概述引導自學法
所謂引導自學法,是當前中學教育中比較新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轉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以“教學生理論知識”為主要的教學模式,通過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學習指路等方式,以此促使學生能夠在半獨立,甚至能夠完全獨立完成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從整體上來看“引導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內容,一種是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所謂引導就是引入所學課程,指明可能的學習方向等;另一種則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其中主要有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對所學理論知識點的進一步鞏固等。
三、 “引導自學法”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
在初三化學這門學科的教學中,通過運用引導自學法開展相應的教學,促使學生能夠自主根據(jù)教師所提出的要求進行理論學習,一方面能夠起到對學生化學這門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用,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化學的學習積極性,對提升學生的化學成績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為學生未來進行化學知識學習時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與此同時,教師在采用引導自學法開展化學教學時,應特別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做到張弛有度,科學對學生化學學習進行引導,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化學全面發(fā)展。
(一)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
因初三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升學方面的學習壓力,因此在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時,總會遇到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的各種問題,基于此,化學教師在教學引導時,應結合當前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情況,以此為基礎來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提問和幫扶性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的引導來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擴展,同時激發(fā)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致,對學生思維邏輯的擴展有積極性教育意義,以便于學生能夠對化學學科的自主學習和探索知識。除以上之外,教師采用引導自學法開展教學,能夠結合當前我國教育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進行教學引導,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上的動力。
(二)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引導現(xiàn)狀
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引導時,因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觀念造成的影響,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來對學生化學這門學科的引導,這種學習模式下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式的學習狀態(tài)下,不能真正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擴展性教學作用,同時教師教學效率也沒有因此得到相應的提升,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厭煩學習心理。基于此,這就要求初三化學教師能夠從根本上意識到采用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存在的教學弊端問題,積極應用引導自學法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初中化學的積極性學習態(tài)度以及自主學習意思,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化學的學習習慣。
(三)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
在初三化學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明確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不同的學生之間,在學習方面以及對新知識的接收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因此在整個班級集體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化學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特征?;谝陨?,在實際化學教學中,若教師還是采用原本傳統(tǒng)的模式下的教學方式,班級中所有學生接受的學習方法都是相同,這種情況下不僅僅是班級中化學基礎相對比較差的學生無法取得進步;同時也會使得班級中對所學知識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無法學到其想要學到的化學知識,無法切實保證教學質量。
四、 “引導自學法”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致和動力
初三化學教師在采用引導教學法開展化學教學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該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不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應該學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交流和溝通的方式來對當前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然后以此為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提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來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主動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另外,因初三學生面臨升學有非常大的學習壓力,同時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初三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引導時應該借助學生這種好奇心,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思考和分析,與此同時,還可融合與教學所學知識相應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對之后所學內容的熱情。
例如在進行初三化學《溶解與乳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與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關的化學實驗,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本節(jié)課所學化學知識中,首先教師準備高錳酸鉀、食用鹽、蔗糖、粉筆灰(或者泥土)以及食用油,并準備幾杯水,引導學生分別將上述材料加入水中,促使學生對這些材料加入水中后的實驗變化進行觀察和記錄,以此來進行相應的化學探討和分析,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引導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驗進程向學生提出具有一定教學質量的化學問題,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能夠主動根據(jù)所學進行思考和回答,這樣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化學問題時能夠深化所學知識記憶力,同時也能夠起到對學生思維探究能力的提升作用。與此同時,化學教師也應該學會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探索實驗的同時來強化學生認知能力,以此為未來化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