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玲
【摘? 要】角色游戲是幼兒運用想象,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表現(xiàn)出自己對生活中角色的認識和體驗,是創(chuàng)造性想象活動過程。幼兒在中班年齡段,其游戲水平明顯進步,對游戲主題確定、角色分配、游戲計劃的制訂等都有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階段,教師與幼兒的互動處在一個比較微妙的狀態(tài),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利于教師、幼兒進行良好互動的因素,教師如何找出這些因素以及解決的措施,成為提高中班幼兒角色游戲水平的關鍵。
【關鍵詞】角色游戲;師幼互動;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187-02
【Abstract】Role games are children's use of imagination to show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roles in life through language, facial expressions, movements, etc. It is a process of creative imagination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age group, childrens play level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y have their own ideas abou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game theme, the assignment of rol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game plans. At this stag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is in a relatively delicate state, and there are often some factors that are not conducive to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How teachers can find out these factors an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m has become a way to improve middle-class children. The key to the level of the role game.
【Keywords】Role games;Teacher-child interaction;Effectiveness
在本學期我們中班《輪子滾滾》的主題中,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制作了不同的車輛,開始玩“我是小司機”游戲。但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在游戲中漫無目的地亂跑,不能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職責行動,甚至常常中止游戲,去干擾其他幼兒游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幼兒游戲的興趣。我開始思考與嘗試,如何在激發(fā)幼兒游戲興趣的基礎上推動游戲的深度發(fā)展。
場景一:區(qū)域游戲開始了,聰聰和雪兒像往常一樣,開著小汽車在馬路上行駛,聰聰不小心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干脆就把車扔下后走了。看到這種情形我上前問他們:“司機在馬路上可以隨便撞人嗎?如果真的撞了人,司機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做法呢?”雪兒搶著回答:“應該先下車看看人有沒有受傷?受傷了應該叫救護車。”聰聰說:“還應該報警,如果車壞了,還要修車呢?!蹦莻€被碰到的幼兒對我說:“警察來了要檢查他是否喝酒了。”我驚嘆幼兒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肯定了他們的說法,同時給聰聰和雪兒建議,邀請剛才被撞倒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重新開始小司機游戲。于是,出現(xiàn)了新的游戲場景:司機不小心撞倒人了,急忙下車檢查傷勢,小警察來了,救護車來了,醫(yī)生來了……游戲中角色越來越多,場景越來越豐富,幼兒游戲興趣也越來越強烈。
場景二: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小司機們整體忙于玩撞倒人、搶救傷員、警察處理現(xiàn)場的游戲,我暗暗觀察著幼兒的表現(xiàn)。在一次游戲分享時組織幼兒討論: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才能獲得“優(yōu)秀小司機”稱號?一個經(jīng)常撞倒人的司機算不算?幼兒一致認為,經(jīng)常撞人的司機不是好司機,因為有時候會把人撞死或撞傷,在討論中,幼兒不僅認知了優(yōu)秀司機的正確做法,還知曉了行人在馬路上也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正確做法。我又追問幼兒:“優(yōu)秀的司機除了在馬路上會開車,他還能做哪些事情?”雪兒連忙說:“我知道!司機還會修車,我爸爸就又會開車又會修車?!甭斅斠膊桓适救?,大聲說:“那我爸爸還會洗車呢!”我建議他們嘗試新的任務。于是,他們找來了剪刀、硬紙片、固體膠、刷子、瓶蓋等材料,開始玩修車游戲,他們還主動問娃娃家里的“爸爸、媽媽”有沒有要修理或清洗的車。
有一天,聰聰對我說:“老師,壞的車都修好了。你能不能告訴小朋友們,要注意保護車不要隨意把車弄壞了。”于是我引導他們觀察小朋友的車子都放得怎么樣了。雪兒說:“我覺得比較亂。”聰聰想了想說:“大家的車子停的太亂了,要是能有個停車場就好了。”雪兒說:“那我們也來幫大家建一個停車場吧!”說完,他們把廢舊紙盒拆成大小不等的長方形紙板,用白色不干膠貼了停車線,用數(shù)字表示幾號停車位。完成以后,向大家喊道:“有停車場了,大家快把車停過來吧!要記住自己的位置哦!”
場景三:自從有了停車場,去玩當小司機的幼兒逐漸多起來了。我說:“雖然有停車場了,可是還有小朋友不遵守規(guī)則,怎么辦呢?”小米想了想說:“老師,要不我們來做一個停車公約吧!”隨著時間的推移,來當小司機的幼兒不僅僅限于司機角色,醫(yī)生、警察、交警、修車師傅等角色越來越多,場景也越來越豐富,道具也越來越多,如救護車、拖車、修車工具、交通信號燈、斑馬線等,幼兒持續(xù)游戲時間越來越長,對“優(yōu)秀小司機”角色體驗越來越深刻。同樣一個主題游戲,教師在觀察、關注的基礎上給予適時提問、合理建議將會逐漸發(fā)展游戲情節(jié)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因此,我提煉出角色游戲中師幼有效互動的三點策略:
一、落實兒童本位兒童觀,尊重幼兒在游戲中主體地位
陳鶴琴曾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幼兒不同的個性差異,給予幼兒在游戲中的最大支持,推動游戲縱深發(fā)展。幼兒的個性差異不同,游戲時也千變?nèi)f化,出現(xiàn)不可預測的場景,就需要我們教師了解幼兒所需,給其所要,促進其在角色游戲中的自主成長。另外,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愿望,減少對幼兒游戲活動的控制以及不必要的干預,為幼兒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快樂成長。
二、根據(jù)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適時提出疑問促幼兒思考
一個小小的提問看似很簡單,其背后是教師對整個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思考,在滿足幼兒游戲需求的同時,為幼兒提供合理的建議推進游戲的發(fā)展。
1.引導幼兒回憶生活經(jīng)驗,梳理已有經(jīng)驗,推進游戲發(fā)展。如司機除了開車還可以做些什么?修車需要哪些材料?
2.引導幼兒對游戲行為的關注,并讓幼兒嘗試用語言表達,來保持對游戲的興趣。如:兩位小司機你們還有什么事情要做呢?
三、根據(jù)幼兒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適時提出有價值建議推進游戲
教師有價值的建議不僅順應幼兒游戲的需求,同時要促進游戲向深度推進和發(fā)展。小司機游戲主題的討論中,我了解到本班幼兒對各種車的興趣,以及對“司機、交警”職業(yè)已有了初步認知。因此,在師幼互動過程中引發(fā)幼兒在游戲中嘗試扮演其他角色并探索其職責。如,我在熟悉雪兒、聰聰動手能力的前提下,引發(fā)幼兒使用、清洗以及制作工具,激發(fā)、引領、鼓勵幼兒尋找游戲中的替代物。這些技能和經(jīng)驗的提升,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交流能力,而且使游戲向更深層次和不同的領域發(fā)展,從而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獲得深度發(fā)展。
注: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葉圣陶教育思想研究” 專項“體驗與創(chuàng)編——回歸‘兒童本位的幼兒園表演游戲實踐研究”(項目編號:YZ-c/2018/24)的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淑惠.淺談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教師指導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07).
[2]金夢.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