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銳
【摘? 要】國家在小學階段設(shè)置科學課的目的,就是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觀察、動手操作、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合作、親歷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目前科學課教學卻出現(xiàn)教師不知如何教,學生不會學的現(xiàn)象。如何把科學課上出“科學味”、更具實效性,是目前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就此進行深入研究,采取了很多“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教學。
【關(guān)鍵詞】科學的方法;教;科學;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183-02
【Abstract】The purpose of setting up science cours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countr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awareness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from an early age,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to observe, operate, think, observe, cooperate, experience experiments, collect data, and analyze data to draw conclusions. At present, teachers do not know how to teach and students cannot learn in science teaching. How to make science classes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effective is a problem that schools urgently need to solve. The author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issue and adopted many "scientific methods" for "scientific" teaching.
【Keywords】Scientific way; Teaching; Science; Effective method
2018年9月起,一年級學生開始學習科學課,這也是國家對科學這門學科的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素養(yǎng)、探究能力,學會觀察自然萬物,學會動手操作,用眼觀察,歸類分析,制訂實驗計劃,依據(jù)計劃在教師指導下和小組同學共同經(jīng)歷實驗過程,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觀察現(xiàn)象,分析得出實驗結(jié)論。但是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教科學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從事小學科學教學教研多年,今天我把科學教學方面取得的點滴經(jīng)驗展示出來,以便讓教師借鑒。
一、讓學生愛上科學課堂
“親其師,信其道。”讓孩子愛上你的課堂,你就成功了一大步。我認為學生心目中的教師應該是“他們喜歡你也敬畏你”。當你達到這種境界,離成功就不遠了。你可以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如果出現(xiàn)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你要毫不客氣地拉下臉來,不能妥協(xié),要嚴肅處理,要讓他們知道你是有底線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課堂上更多的要關(guān)愛學困生,詢問他身邊的同學,多和家長溝通,了解到他們成為學困生的原因,和他們私下溝通,深入他的內(nèi)心,然后對癥下藥,找到提升成績的突破口,平時對他們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堅持下去,學生就會接納你,你就和學生成為朋友了,學生自然會愛上你的課堂。但是想讓學生喜歡上你,并不是簡單的事情。作為教師的你必須具備擁有淵博的知識,不斷“充電”,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yǎng),更要有一份愛心,能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上課時語言幽默風趣,把課本知識轉(zhuǎn)化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理解記憶知識,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肢體動作運用得當,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
二、讓學習充滿“趣味性”
科學課堂應該屬于學生,學生要在課堂上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課前教師要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設(shè)置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做成導學單,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同學一道自主解決,或者和同學相互討論,或者回家詢問自己的父母、長輩,或者上網(wǎng)查詢,也可以咨詢別的教師,擴大知識的獲取范圍,這樣得到的知識記憶更深刻。當他們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而別的同學不知所以時,也會油然而生自豪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學習,拓寬知識面,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孩子的成功也只是時間問題。
三、列舉有趣的例子作旁證
科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第一課《種子發(fā)芽實驗(一)》上有這么一道選擇題:種子發(fā)芽的自身條件是(? )A、適宜的溫度? B、完整的胚? C、充足的空氣。很多學生對這道題不知道怎么做,更多不懂自身條件是什么意思。我是這解釋的:什么是自身條件,舉例說明,一個男孩子要報名參加籃球比賽,買了運動衣和運動鞋,也做好了賽前的一切準備。其實這些都是男孩參加比賽的外部條件,而不是自身條件。自身條件就是他必須有過硬的打籃球技巧和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同學們你說種子發(fā)芽的自身條件是什么。經(jīng)過這樣解釋,學生恍然大悟。課堂中教師如果能用學生耳熟能詳?shù)氖挛镒鳛槔?,學生就容易理解,并且難以遺忘。教學《簡單電路》一課時學生對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有時分辨不清,我讓學生看“串”字,是一根導線連接兩個燈座或電池,燈座或電磁在一條導線上,“并”兩根導線并排連接兩個燈座或電池。這樣介紹學生就更能理解并聯(lián)和串聯(lián)的含義。
四、積極參與小組合作
“學講計劃”要求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兵教兵”,前提是首先讓學生分組合作,我所說的分組合作并不是簡單地把學生組合在一起,分組要有一定的要求。小組人數(shù)不宜太多,4~6人一組最合適,人員組成也要慎重考慮,要做到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建立組間展開競爭,組內(nèi)互助,小組成員依據(jù)學生的學識水平,組內(nèi)實施結(jié)對,一對六,二對五,三對四,平時互幫,學習困難時可以展開集體討論。
五、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
小學科學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看到、聽到、感受到,實驗過程尤為重要,教師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分組實驗,小組成員合理分工,有實驗員、記錄員、安全員、匯報員等。每個人在組內(nèi)擔任不同的職務(wù),這樣責任明確,學生就能恪盡職守,協(xié)作完成,這樣人人參與,對學生知識掌握、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推動作用。教師更要把學生帶出課堂,科學課有很多內(nèi)容是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求教師帶著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比如觀察校園內(nèi)的動物、植物,一年級觀察樹,都需要把學生帶出課堂,到校園里近距離觀察,這樣獲得知識更加真實,學生記憶更加深刻。還要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創(chuàng)作一些實用工具,如生態(tài)瓶、自制太陽能熱水器、氣球助力小車等,讓學生學以致用。
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科學課堂上需要學生回答的問題比較多,比如復述實驗過程、闡述問題,對于這類題目,很多教師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甚至為了不讓學生出錯,采取讓學生默寫的方式,更要求學生全部默寫,一字不漏。我認為這種要求太機械,為了記憶而記憶。我采取的方式是,只要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大概意思敘述出來,力求語言精練,不要拖泥帶水。因為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自己要根據(jù)問題編輯,必須用腦思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記憶。教師對那些表達準確、用詞匯量少的學生及時表揚,久而久之學生會爭相模仿,長此以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學習《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中,要做一個重要實驗,如何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做實驗,更要讓學生口述實驗過程。這個實驗過程很煩瑣,學生難以敘述清晰,費時、費事。我班有名學生只是用簡單的幾句話就敘述得非常清楚,“用激光燈照射直管,屏上有光斑。用激光燈照射彎管,屏上沒有光斑。實驗結(jié)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边@樣回答既簡潔又不會出錯,學生考試時遇到這種類型的題目錯誤率很低。闡述問題時,要教會學生答知識點。比如做一個生態(tài)瓶,只要讓學生讓簡單記住步驟:1.放沙;2.放水;3.種植物;4.放生物??荚嚂r遇到該題,學生只要詳細敘述一下就會是完美答案。
通過以上方法的實施,我們的科學課堂不僅會成為我們播種希望和理想的土壤,更要讓種子破土而出,激情迸發(fā)出新的生命,讓靈魂在科學課堂上翩翩起舞,讓我們的課堂充滿魅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收獲知識。這才是教“科學”的“科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宋金榜.論小學科學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J].湖北教育,2019(11).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