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艷
我們都知道,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主宰課堂的“主角”,而學習好的學生則是“配角”。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多數(shù)情況下是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強制性的灌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應當逐步減少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開放性和選擇性。為學生的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提供最大空間。在這種固有的教學模式中,2018年在我們的主管教學副校長馬希芳同志的引領下說學教育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悄然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教育理念。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說學教育”?
說學教育實則為一個教育主張,建構了說學課堂、說學課程、說學評價,融匯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本質(zhì)教育思想,把“說”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走出一條獨特之路。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說中學”,把“說學”與家長、老師、同學、小對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
說學教育的原則
第一原則:多說少寫,以說代寫(轉變方式,說學為主)
第二原則:說中有思,以說啟思(說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第三原則:多種說學,說學結合(靈活多樣,因需而定)
說學教育課堂下的“五環(huán)節(jié)、四動作”
五環(huán)節(jié)顧名思義,是指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檢查、導學、拓展、小結”,而“四動作”則是指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自學對學、展示匯報、補充質(zhì)疑,教師指導”。
今天我在此著重談談“說學教育+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識字教學: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zhì)量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
一、以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低年級孩子因為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很短,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顯得更為重要。
1.直觀的教具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單憑教師的講述很難對某個字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shù)剡\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具體。如在教學時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錯的地方用紅色粉筆標出,再配上多媒體的演示,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圖象、動聽的聲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2.多樣的游戲激發(fā)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能否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這是識字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令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因為低年級識字量大,課時緊,教師要想在一堂課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會,的確很難完成。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頑皮、活潑、好動的特點,又喜歡游戲。把游戲引進課堂,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于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猜字謎。這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游戲形式,可以出現(xiàn)在初識生字時,如要學“雨”字,教師可以讓學生猜一猜“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中看不見。”指的是什么?字謎還可以讓學生動腦筋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會學生方法,讓孩子會學
常言道: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孩子識記的方法。所以,在“說學教育”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的引領下我主要借助學講稿,做好課前預習,促使學生學習。
學講稿,就是“說學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簡單來說就是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南,即學生如何通過自學解決讀音、字詞、讀文以及對課文簡單了解的問題,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呈現(xiàn)高效、大容量的課堂。
1.老師耐心示范
剛開始,老師要跟學生聊著說,耐心示范,慢慢的,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說了。久而久之,學生形成這一模式后就有話可說,以說助學。
2.小對子合作學習
要認識的字,寫的生字這塊,一二年級是出示生字,讓小對子選擇其中的一個字進行交流,一個人說字的音節(jié),結構,偏旁,另一個說字的組詞造句和書寫注意事項,然后老師黑板范寫,學生再寫,寫完展示。我們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生在課前先根據(jù)說學稿進行預習,自己預習結束后,在小組群里發(fā)語音信息,讀課文,說生字詞,第二天早讀的時候,和小對子進行交流,然后到課堂上后,導入結束后,就是課文朗讀檢查,小對子互相檢查課文朗讀,然后分享匯報,接著認讀生字詞,出示詞語,小對子互讀。最后說一說預習時的收獲,這個時候給三分鐘時間,放手全班同學匯報交流,先讓學生說收獲,可以說本課的多音字,可以強調(diào)字的音節(jié),如前后鼻音等;可以拓展詞語,如自言自語,我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我可以用自言自語造句,或者我還可以說出類似的詞語等等。
3.小組交流學習
針對三年級學生而言,要寫的生字太多,我就放手給小組(可以是四人小組,也可以是六人小組),每個小組選擇兩個生字進行匯報。進入三年級,課文里出現(xiàn)了難理解的詞語,當學生在匯報的時候,就把自己理解的詞語意思進行匯報分享,4人小組大膽從容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并闡述發(fā)現(xiàn),同學們用心傾聽,競相質(zhì)疑、再釋疑,最后老師巧妙點撥即可。遇到難寫、易錯的字,在教學中,想辦法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自己的小故事從而加深對課文出現(xiàn)的新字詞的掌握。
總之,只要我們多去探索,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去挖掘漢字中的奧秘,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yōu)橛腥ぁ?/p>
“無聲之音,無形之相”,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識漢字、寫漢字,不僅僅是每個學生的追求,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追求。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是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個性的導航者和引路人。希望教育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更美好,希望社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更美麗。曼德拉說過,“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你能用他來改變世界?!笔堑?,我們的三尺講臺連著世界,我們的小小教室關乎天下。我們的站位,我們的視野,我們的胸懷無不決定著教室的大小,我們怎樣,教室便怎樣,我們怎樣,學生便怎樣。改變教育,從改變我們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