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摘要:閱讀獲取信息的方式,通過閱讀人們可以更全面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小學中段是小學學習的過渡階段,學生在經歷低段的學習之后,有了一定的拼音和生字基礎,同時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再經過中段閱讀學習,學生進一步鞏固語文閱讀能力,為后期高段更深層次閱讀能力學習打下基礎。本文從結合當前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提升中段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中段;情景教學;閱讀教學
引言:
小學中段是小學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在閱讀教學上承擔著從低段閱讀向高段閱讀過渡的重要任務,要求小學生實現(xiàn)從對零散詞句的理解轉變到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與低段閱讀教學不同,中段閱讀教學側重于對學生語句理解能力的訓練。高段閱讀教學則是更多的偏向于訓練學生文章的整體理解能力。此三段的教學任務各有側重,其中中段的閱讀教學承載著承上啟下的任務,對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而當前的教育模式還存在諸多弊端,通過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率,改善當前閱讀難的現(xiàn)狀。
一、小學中段的界定,語文閱讀教學的任務
小學分三個學段:1-2年級為第一學段;3-4年級是第二學段;5-6年級為第三學段。本文所提到的小學中段則是屬于3-4年級的第二學段。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透過文字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的能力。而閱讀則是讀者通過語言文字獲取感知、理解,并找出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重中之重,占據(jù)了絕對重要的地位。而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在進行生字把握、寫作訓練、口語交流訓練之上,還要啟發(fā)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主動積極地去感受文本中的情感活動,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感悟。
二、閱讀情境教學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學校方面
1、教研活動缺乏實效性
教研活動是以提升教學活動質量,進而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對提升教師能力有極大的幫助,但在部分學校,教研活動流于形式,組織形式單一,無法調動教師積極性,教師參與度低,教師在活動中缺乏思考,缺乏主動探求的精神和主動創(chuàng)新的思維。教研活動缺乏實效性,教師得不到發(fā)展提高,進而無法有效改善當前情境教學的困境。
2、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不足
情境教學相較于一般的教學方法,對學校的教學資源的利用要求更高。但教學實踐中,學校在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重視不夠,沒有很好地將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結合。鮮有學校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社會中的教育資源被學校忽視,教學手段單一,無法充分整合資源,利用現(xiàn)有資源展開情境教學。
(二)教師方面
1、對情境教學認知不足
許多教師目前對情境教學的認知仍然較膚淺,片面,無法掌握其核心理念及本質要求,導致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情境教學的應用過于形式,流于表面。教師只將情境教學作為手段,并沒有深層理解其基礎理論,對于情境教學認知,多來自某些書籍的解釋,或者模仿教學視頻進行學習,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因此在教學實踐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2、備課不充分
對于備課,許多教師并沒有引起重視,不了解備課對于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前,并不能做到充分備課。部分教師還存在安于現(xiàn)狀,沉浸在傳統(tǒng)教學的形式中,機械地模仿教學視頻上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課后也沒有及時反思課堂效率。有的教師甚至區(qū)別對待常態(tài)課和公開課。導致常態(tài)課質量被輕視,用應付的心態(tài)來對待常態(tài)課,長此以往,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被破壞。
3、教學能力薄弱
同樣的教學方法,能力不同的教師使用起來效果相差甚大。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情境教學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教師能夠對多種語文能力綜合運用,這對于閱讀情境教學的效率有極大的影響。如何靈活地選擇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如何優(yōu)化情境、如何拔高情境深度,這些都取決于授課教師的能力。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的各方面能都會得到充分體現(xiàn),時刻考驗教師的教學功底。
(三)學生方面
1、知識儲備量不足
學習效果的好壞,與學生知識儲備量大小有較大的關系。一個人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往往依賴于其過往的知識經驗及認知能力。自身的知識越豐富,經驗越深刻,新知識的理解程度越深;反之,知識儲備越少,在對新知識的理解上就越膚淺。經常有教師反應,現(xiàn)在的學生知識面過窄、知識儲備不夠,授課時,學生常常無法理解教學內容,阻礙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差。
2、缺乏生活體驗
在當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中,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對孩子過分包辦,認為學習才是孩子該做的事情,使孩子喪失了體驗生活,發(fā)展獨立人格的機會。而且少有家長能認識到知識不僅來自于學校和書本,更多的是蘊含在生活當中。由于教育體系的不完善,現(xiàn)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大,父母陪伴少,少有機會去見識外面的世界,人生閱歷匱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xiàn)教師試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文章中,但由于生活體驗的匱乏,學生無動于衷,像一個旁觀者,根本無法理解文章內容,更做不到深入體會文章想要抒發(fā)的情感。
三、閱讀情境教學應用建議
1.將閱讀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在閱讀教學中,將文章與實際生活中的經歷聯(lián)系起來,可極大的提高學生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以《學會看病》為例,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學生自己生病了。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生病了,一般會是什么情況?是否是父母陪伴走進醫(yī)院?有沒有可能自己去醫(yī)院?如果自己去醫(yī)院,需要大人提供什么樣的幫助?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去獨立思考,并可以引導學生去體會,自己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并不一定要依賴父母。同時也能更好體會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
2.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要有足夠強烈的興趣,學習就能事半功倍。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媒體教學早已進入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多媒體可以幫助教師直觀地展現(xiàn)文章中的內容,讓學生在視聽結合的情境下去感受文章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狼牙山五壯士》為例,教師可為學生播放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片段,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將自身進入到那個千鈞一發(fā)的危急時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運用情境再現(xiàn)的形式,幫助學生閱讀
小學生正處在大腦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模仿能力強,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故事內容中去。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戰(zhàn)國時期,安排學生分別扮演晏子和楚王,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動作和反應來重現(xiàn)這段歷史。通過情境再現(xiàn),學生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入揣摩故事人物的思想活動,加強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情境教學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已有想當廣泛的應用,但在具體實踐上還存在不足,沒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優(yōu)越性,應用方式上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沒有充分的發(fā)揮出情境教學真正的優(yōu)越性,只有不斷發(fā)現(xiàn)不足,改進不足,才能為情境教學在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提供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甘祖娟.情境教學在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家庭·育兒,2020(1):1.
[2]李曉燕.探討情境教學在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0(12).
[3]鄭曉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實踐研究[J].小學閱讀指南:教研版,2021(2):2.
[4]孔菊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東西南北:教育,20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