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吉林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體能,顧名思義即是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而田徑運動也屬于體育運動中一大類型,因此在進行田徑教學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能水平是順利提升體育能力的首要前提。然而,調查我國高校田徑訓練現(xiàn)狀不難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不但體能訓練不過關,就連所開展的體能訓練活動也沒有得到重視和關注,普遍依然使用傳統(tǒng)單一教條的訓練方式,結果導致學生認知程度和體能水平都較為低下?;诖?,還需要學校與教師高度關注學生體能訓練的新穎教學措施,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訓練環(huán)境,以此保證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所有體育項目的發(fā)展,都要以強大的體育運動能力作為前提,而田徑運動作為體育運動中的重要組成,自然也不例外。田徑項目作為體育載體,可以通過田徑運動計時結果直觀了解學生體能訓練效果,這兩者相互體現(xiàn),互相成就。因為中國體育運動起步較晚于其他國家,從學生的體育教育和體育素養(yǎng)可以看出,也是稍遜色于其他發(fā)達國家,基于這種現(xiàn)狀,當今社會對于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在訓練效果上填補之前不重視體育訓練的空白時期,因此,加強學生體能訓練刻不容緩。
體育運動包含田徑項目,而田徑項目也可細化分為多個子項目,每個項目的特點和基于體能的要求也都不盡相同。例如,長跑1000m,除卻體能要求,還要求學生有耐力和意志能力以及長跑力量建設。而其他項目對學生的瞬間爆發(fā)能力、絕對速度和心理素質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對每個學生進行小項目逐級訓練和分析,才能得知優(yōu)勢地方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因人而異的教育指導,充分挖掘學生潛在能力,高效提升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近幾年,我國田徑體育運動蓬勃發(fā)展,并在國際上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向國際社會也交出滿分答卷。國內各大體育院校和專業(yè),作為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主要陣地,也是為國家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重要搖籃。因此高校要將體育田徑項目的創(chuàng)新教學和提升體能訓練方面作為重中之重,其中體能訓練并非單一方向,其所涵蓋的內容尚多,這其中,速度、耐力、爆發(fā)力等都是體能訓練的重點科目。從當前具體表現(xiàn)可分析:第一,學生對此項目的關注度不高,是直接導致學生對體育項目參與度不高的直接原因;第二,教師授課形式單一乏味,依舊采用陳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套路,導致田徑體能訓練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第三,考核制度和學生評價不合理,對高校學生體能情況的測試,評價結果只憑借單一的幾項考核內容數(shù)據(jù)來評定,很難全面評價學生體能綜合情況。以此,就上述問題分析,高校亟需以創(chuàng)新為主的新型策略來改革現(xiàn)有情況和訓練方式。
雖然現(xiàn)在高校田徑體能訓練現(xiàn)狀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其所表現(xiàn)的價值卻不能忽視。第一,可以有效增強高校學生肌肉力量,因為高校學習情況相對自由輕松,學生很難在舒適愜意的氛圍下對自身有強大的自控和執(zhí)行能力進行體育訓練,所以田徑體能訓練課程就顯得更為重要,使學生肌肉和體質都能通過此類課程得到改善;第二,提高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田徑運動直接目的就是使長時間不運動的學生動起來,以不斷變化的運動形式促進學生對訓練以及技術要領的掌握,在最大程度上開發(fā)學生的身體機能和運動潛力。同時良好適時的運動可以排解壓力和消極情緒,進而調節(jié)學生心理狀態(tài),使得身心皆能健康發(fā)展;第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體育鍛煉有著神奇的魅力,合理的時間和項目安排,對于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恒心毅力等良好品質有顯著效果。
在田徑運動中,對于速度的要求是要高于其他方面的,如,短跑、長跑、接力等都對速度的要求非常高。在這些項目中,如果學生沒有掌握自身基本速度能力,則會在競賽中出現(xiàn)失誤,容易出現(xiàn)眩暈、跌倒等不同程度的機體損傷。所以在對學生進行速度訓練時首先要掌握學生速度的基本情況,進而循序漸進的練習速度提升。學生也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向教師報告,可以根據(jù)自身素質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身的速度訓練,體育教師也應對其訓練模式和方法進行科學把控。學生加強速度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首先練習反應能力加強學生在速度方面如何搶占先機,進而增加學生在起跑時的初速度。
力量訓練是學生體能訓練的核心之一,學生田徑運動體能訓練的要素如下:第一,要有針對性,從各大高校體育學生出發(fā),在基于負荷量、強度以及次數(shù)等方面完成,對力量訓練的合理選擇,更有助于學生對力量能力的運用,結合學生自身喜歡項目,使學生自主選擇之后,本文以杠鈴來說,要經過學生反復試驗,從少到多,從自身情況找到峰值,進而選擇合適的訓練組數(shù)和次數(shù),以此達到力量素質的提升;第二,田徑運動的力量訓練,要和技巧相結合,例如,可以通過負重沙袋跑來增加腿部力量的提升,為避免造成肌肉損傷,學生在增加負重重量時要根據(jù)自身條件來選擇,以此循序漸進。以蛙跳來說,在力量訓練的初級階段,組數(shù)可以在15次左右,每組間隔時間在70s左右,可進行6組左右。在中后期可以根據(jù)自身進步空間適量增加。但是注意要素為力量訓練切勿操之過急;第三,要制定系統(tǒng)的訓練計劃,不可以隨意間斷,可以和體育教師商討制定科學合理適合自身的訓練周期和計劃,以保證訓練質量。
耐力訓練主要增強的是學生在田徑賽事上的持久力。許多田徑運動中都需要學生具備耐力能力。為了保證各項技術的正常發(fā)揮,學生就需要具備良好的耐力素質能力。提高學生的耐力能力需要尋找合適的訓練模式,可根據(jù)自身特點來選擇。例如,在中長跑田徑項目中,耐力的因素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成績。因為這種田徑運動的特點持續(xù)時間相對較長,學生在跑步過程中其呼吸、心率等系統(tǒng)都會有明顯反應,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訓練作為基礎,學生很大程度上會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心理加速等問題,嚴重者會在中途休克等,所以在日常的田徑運動中加強耐力訓練非常有必要。
柔韌性即關節(jié)打開活動幅度的大小,柔韌素質時可以決定學生體育成績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柔韌性的好壞可以直接關系運動損傷發(fā)生的概率,在進行柔韌度練習時,前期要做好拉伸和熱身的準備工作,這是柔韌性練習的基礎操作。但是此類熱身工作在高校體育訓練中,常常被忽視,這也就是學生經常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這種條件下,高校田徑體能訓練中的柔韌度訓練,教師要吸取這方面的教訓,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加強熱身運動的重視程度,也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吸引學生樹立運動前熱身的習慣,降低運動損傷出現(xiàn)的概率,保護自身關節(jié)的使用年限,以此在有充分準備熱身的前提下來達到柔韌性的練習,并可以最大程度上挖掘自身潛力。
高校體能訓練,訓練的實施要素已經明晰,為了改善我國高校體育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徹底改革體能訓練機制和措施,為學生在同等的時間條件下收獲更多運動技能。本文以下列舉多元的訓練模式和訓練內容,希望可以給各大高校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現(xiàn)在國內眾多體能訓練的實施,都是基于體育課堂為主。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大多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雖然沒有明顯教學錯誤,但是過于乏味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學生明顯沒有興趣,課堂氣氛壓抑無味,長此以往,體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上課為了完成課時任務,使得開設的體育課堂早已經失去了原有價值,課堂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因此,改變此種現(xiàn)狀要從教師入手,改變教學態(tài)度,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體育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首先以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目光,引導學生思維,使學生一直跟隨教師思路,主動參與體育課堂,感受田徑課堂的真實魅力。教師也可以此為契機,融入學生集體,做到寓教于樂,達到預想教學效果。
導致當前高校出現(xiàn)眾多體育課堂問題的原因之一還是田徑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學生在此項運動中沒有學習樂趣,在繁瑣的訓練方式和枯燥的內容下,學生漸漸失去田徑訓練的信心和熱愛。為了有效解決這類問題,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整合田徑體能訓練的眾多方式,融入一些現(xiàn)代的特征和思想內容,從而使田徑體能訓練在課堂上充分趣味性,使教學質量更高效。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競賽方式,利用學生的勝負心理,調動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積極性,也能在每次不同的競賽中,和同學產生默契合作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有效避免了學習的疲勞感。這樣的訓練方式,很容易打破傳統(tǒng)體能訓練的壁壘,使體能訓練內容得到豐富,訓練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之前各大高校對于學生體能訓練的評價方式,主要以體能訓練考核數(shù)據(jù)為準,以此造成評價體系制度的不健全。學生在上述缺乏體育教學內容的課堂中無法挖掘自身體育潛力,造成的體能訓練不達標,如若以此就判定學生體能訓練不合格是不合理的。因此,明確體能訓練關鍵點是一個方面,科學評價體系是另一個方面。評價體系可以加入課堂表現(xiàn),例如,積極參加體能訓練,優(yōu)質完成體能訓練任務等,這種人性化的科學評價體系,對學生激發(fā)課堂表現(xiàn)力也有積極意義,使學生感受到學校在尊重每個學生的感受,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和互動性,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體能訓練形式,對身體素質的提升帶來一定保障。
體能訓練對于學生提升體育田徑訓練成績有著重大作用,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特點為學生制定不同的體能訓練方案,以提升學生綜合體育素養(yǎng),幫助高校學生都能有一個健康體魄而貢獻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