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潔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中華民族凝聚精神力量的提升產(chǎn)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肩負著國家的希望,也是民族發(fā)展的未來。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夠成熟,需要相應的引導。下面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情況,在文中對學科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策略
引言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可以帶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認真學習、提高自我能力。學校教師需要找尋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手段和載體,在有效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擁有正確的價值理念。
一、教師應緊扣教學大綱,對授課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
如果說每一學年的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整體方向為一個“大任務”,那么精確到每一節(jié)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方向,則是一個個細碎的“小任務”。不難看出,每堂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都是可以在不偏離總體方向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diào)整的,這一點對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要求較高。值得一提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單純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有一定區(qū)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涉及內(nèi)容更廣、更深,一層一層要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nèi)無法切實為小學生樹立遵紀守法的道德觀、明辨是非的榮辱觀,以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應當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為切入點,為每節(jié)課的每一個部分制訂出詳細的規(guī)劃方案,對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
二、教師應將課堂歸還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
教師如果希望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滲透給每一個學生,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便是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以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為基本原則,讓學生自己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zhì)上的東西,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基于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踏出教學改革的第一步。以小組為課堂的基本單位,可以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探討的機會。近些年,小組討論越來越成為中小學提倡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無論是在語文、數(shù)學等主課課程中,還是在音樂、美術等副課中,既能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占主體地位,又不完全破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占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向?qū)W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如此。
三、教師應該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中,跟隨時代的步伐
21世紀是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的時代,教師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現(xiàn)多媒體課堂與傳統(tǒng)應試課堂的有機融合。首先,教師應當對當堂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nèi)容做一個整體把握,想出一個合適的學習主題,這個學習主題一定要在某幾個環(huán)節(jié)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一定要與年級組的其他教師進行商榷,對命題的廣度和深度做出初步把握,不要超出小學生年齡段的法律認知范圍,但又不能太過膚淺、沒有內(nèi)涵,結合自己在網(wǎng)上查閱到的資料和個人已掌握的相關法律知識,制備相應的教學課件。教學課件的制備一定要仔細、認真,采用學生喜歡的動漫人物作為背景板,在文字里面多加入一些特效,或者將一些好笑滑稽的表情包加入其中,進而實現(xiàn)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同分異構”。在課件的制備環(huán)節(jié)上,一些年齡較大、對電子設備不熟悉的教師也應當放低姿態(tài),虛心請教對電子設備掌握情況更好、更多的年輕教師。最后,教師應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尤其是即將面臨小升初考試的六年級學生,他們可能連語文、英語等主課都學不過來,更別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識了。
四、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無論是道德與法治,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知識都不是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而是對一個人今后的生活方式、思想態(tài)度、行為品性等有指導意義的,因此教師只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來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遠遠不夠。教師應當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布置各種各樣的實踐作業(yè),在平時的雙休日或者寒暑假完成,比如社會實踐、訪問訪談、欣賞表演、參觀景點等,讓學生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知識,獲得更加豐富的生活閱歷。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向?qū)W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知識,教師必須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上述提到的各種實踐活動中聯(lián)系自己所學的知識。實際上,不單單是學校,家長也可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條件,只有實現(xiàn)學校與家庭兩個方面的配合,才能對小學生性格的塑造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讓小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熏陶下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五、教師應當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教學內(nèi)容做出適當調(diào)整
法律與道德層面的問題對年齡尚小的小學生來說確實有一定難度,即使教師在備課時精心雕琢自己的課件,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了解到相關知識點,仍難免有對法律知識不理解的學生。我國是人口大國,學生數(shù)量十分龐大,大部分小學的班級容量為五十至六十人。基于此,教學過程中縱使教師評價的客觀性和權威性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思想政治知識的了解,但大多數(shù)時候教師在學習評價上往往會顧此失彼,不能將精力平均給每一個學生。為了解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情況,教師應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了解,學生通過調(diào)查問卷、課后作業(yè)、感想等形式將問題反饋給教師,必要時教師也可與學生父母進行溝通,這種做法方便教師及時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從整體上提升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結語
良好的行為品性不是通過短短的一兩節(jié)課就可以養(yǎng)成,優(yōu)秀品質(zhì)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基于此,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引路人的作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收獲知識,在真正意義上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家長與學校應當共同努力,積極配合、溝通,讓學生擁有高水平的法律意識和思想道德,進而成為國家需要的品學兼優(yōu)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韓琴.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9(09):43-45.
[2]李勝利.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新智慧,2019(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