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讀
摘要:高中階段,在學生普遍認為具有較高學習難度的學科當中,高中物理占據一席之地。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難以有效地邁入物理知識的殿堂,也因此,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往往很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將簡要分析新階段高中物理中常見的疑難問題的類型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借此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成效。
關鍵詞:高中物理;疑難問題;分析;解決;策略
高中物理因其教學內容抽象、知識點復雜且覆蓋范圍廣等特點成為了學生公認的難度較高的學科之一。在進行這門學科的學習時,學生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且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去解決這些困難,這就導致他們對于高中物理學科會產生畏懼心理,物理成績也普遍不夠理想。而為了提升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成效,教師就需要正確認知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時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并以此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將其妥善解決。而本文也將以此為主題展開相關內容的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建議。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
(一)物理定義中的疑難問題
高中物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物理定義,這些定義往往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此外,對于某些定義的闡述過于簡潔或是過于復雜,所以學生在理解以及運用這些定義時會存在記憶模糊、運用錯誤現象。
(二)物理實驗中的疑難問題
高中階段的眾多科目中,物理與化學這兩門學科的教學都會涉及到大量的相關實驗。這些實驗是對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與擴展,而學生往往會將大量的時間應用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習當中,這就導致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較為狹窄,且缺乏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從而導致學生即使擁有豐富的書本知識,卻無法將其合理且嫻熟地應用于實踐操作當中,進而導致物理實驗教學收效甚微。
(三)物理習題中的疑難問題
前文提及,物理定義之間彼此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作用于物理習題中時會大幅增加學生理解以及解題的難度。例如在電學相關的題目中會有部分知識點或是某一個小問涉及磁學方面的內容。而在解決電磁學相關題目時又會應用到力學方面的公式。如果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不能熟練地發(fā)現與運用各個物理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就容易出現解題思維受到局限,從而無法有效地完成習題解答現象。
二、高中物理教學疑難問題解決對策
(一)借助微課開展高中物理定義教學
前文提及,學生在進行物理定義教學時,往往由于定義闡述過于簡單或復雜以及不同定義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以及關聯(lián)性導致學生在進行定義學習與記憶時容易出現混淆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微課來為學生進行定義教學。微課教學之所以能夠成為素質教育背景之下一種得到教師廣泛青睞的教學手段,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精悍簡潔、主體明確、教學素材豐富等特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在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完成物理知識的學習,這樣學生可以有效且準確地完成對物理定義的學習與記憶。同時借助微課,教師可以在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和理解物理定義的同時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的概念以及實際數據之間進行有效聯(lián)系,以此來實現對物理定義的定量化理解與運用,從而有效規(guī)避學生混淆運用的情況。以“電容器的電容”這一節(jié)為例,以往教師在進行電容相關概念教學時,往往都是將電容器比作水池,將電容比作其中的水,并將蓄水、放水類比為電容器的充放電,以此來完成電容相關知識的教學。而通過微課,教師可以將恒流供電電路、微安表、數字電壓表等儀器組成電容器定量演示儀,然后將該演示儀的運行過程制作成微課視頻,并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向學生進行展示,通過具象化物理定義幫助學生定量理解電容這一物理定義。
(二)實驗教學時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
針對學生在進行高中物理實驗學習時所存在的疑難問題,教師應當主動地讓學生自主進行實踐操作,讓其可以完整地體會物理實驗的全過程,這樣通過實踐操作,學生才可以更加準確地認知實驗過程中的重要操作步驟以及容易出現誤差的內容,以此來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相互印證。例如在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個實驗的教學時,雖然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學習,知曉三者之間的關系為“F=ma”,但是在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他們所得出的數據并不能準確地驗證這個物理公式,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眾多,如實驗時未能平衡摩擦力、實驗時小車的重量未能遠遠大于砝碼重量等等都容易導致實驗出現誤差。雖然這些錯誤原因在教材中已經明確提出,但是只有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才能在一次次錯誤中加深對這些重點的理解與記憶,這樣方可解決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
(三)運用分步講解策略完成物理習題教學
針對學生在進行物理習題解答時存在的疑難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分步講解的方法來將其妥善解決。分步講解策略主要分為“問題轉化——建立關系——計算求解——檢驗結論”四個步驟?!皢栴}轉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將題干信息轉化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此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其明確解題思路;“建立關系”則是要求學生在完成問題轉化之后,結合相關物理知識點,運用對應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建立方程;之后則是“計算求解”,即在解決前期建立的方程時,需要確保計算的速度以及準確率,避免因為計算錯誤而憑白失分。最后則是“檢驗結論”,即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檢驗計算結果中是否存在極其不合理的地方。通過分步講解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降低解題難度,從而幫助其克服所面對的各種疑惑問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這門學科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較高的學習難度,學習時會產生各種疑難問題。而高中物理教師所需要做的便是正確認識這些疑難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將其有效地解決,以此來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從而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完成物理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羅蘭. 高中物理疑難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9.
[2]朱金星. 巧借微課解決高中物理疑難問題的方法探究[J]. 考試周刊,2021(36):123-124.
[3]任燕敏.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分析[J]. 學周刊,2017(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