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情懷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緊密相連,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已經是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在語文課堂上,特級教師李仁甫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細致的協(xié)調者、深刻的研究者。他所倡導的生成課堂,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他的人文情懷。對自己的人文要求,對學生的人文關注,對文本的人文挖掘,讓他的生成課堂充滿魅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人文情懷;魔術師;協(xié)調者;研究者
人文情懷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緊密相連,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
何為“人文”?高煥祥認為,“人文”指的是“追求健康與進步,堅守道義與責任,向往真善美的文化,是尊重人權與個性,維護自由和平等,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以及關心人類的文化”。高煥祥.人文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7。而情懷則是一種情感、一種態(tài)度、一種價值觀。如何在語文課中體現(xiàn)人文情懷?特級教師李仁甫的課堂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神奇的魔術師:自身豐富的人文魅力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就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其課堂就像變魔術,不停地給學生新鮮感和神秘感。語文教師深厚的人文底蘊是他們的魔術袋,是能夠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同時,學生如果對教師感興趣,更會喜歡上他所教授的課程;教師便能在潛移默化中把他的人文素養(yǎng)傳達給學生。李老師的課堂就是這樣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人文魅力。
滿腹經綸、胸有丘壑是李老師人文魅力的表現(xiàn)之一。在《青玉案·元夕》一課教學中,李老師在學生回答“雨巷寂寥處”時有感而發(fā),他說:“是的,對于戴望舒來說,眾人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雨巷寂寥處。千百年來,多少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直在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那人’。比如,杜甫有一首詩叫《佳人》,開頭四句是‘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你們能否根據(jù)《佳人》的內容,改寫《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②③④ 李仁甫.你的語文課也可以這樣靈動[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136,173,174,41。對于學生課堂生成的答案,李老師巧妙地進行了重新闡釋,然后又如魔術師般地引用了杜甫的《佳人》,拓展了《青玉案·元夕》的意境。課堂上,李老師隨口吟出諸多詩句,讓人不禁感嘆其深厚的文學功底;用一首新的詩來解讀詩詞,使課堂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既保留了詩歌的蘊藉,又讓學生感悟到原詩獨特的美。學生在佩服教師深厚的人文底蘊的同時,愛上了古詩,愛上了語文課。
李老師人文魅力表現(xiàn)之二是他的課堂語言既文采斐然又幽默有趣。在他的課堂上,他時時能夠從他的“人文魔術袋”里拿出各種美好的東西,將任何細節(jié)都轉化成美與善的存在。這種信手拈來的教學智慧,使得他的每一堂課都有不可預約的精彩。在《沁園春·長沙》的教學中,李老師最后說:“其實,能夠體現(xiàn)當代青年人朝氣和活力的典型鏡頭還有很多,比如‘曾記否,高歌一曲,放聲在層樓?’‘曾記否,到操場賽跑,拔得頭籌?’‘曾記否,詩歌朗誦賽,獨占鰲頭?’”②學生一片鼓掌叫好。在課堂上遇到學生回答錯誤時,李老師說:“你剛剛答對了四題,也就是80分,不過不要緊,你離我最近,還有機會,多多努力!”學生大笑。③面對陌生的學生,他說:“我不緊張,現(xiàn)在大家也都不緊張。我們一起‘莞爾一笑’,好不好?”學生微笑,齊聲說好。④在他的鼓勵下,學生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像這樣的魔術般的神奇現(xiàn)象,李老師的課堂上比比皆是。李老師字字珠璣,妙語連珠,這樣的人文魅力使得語文課堂充滿了誘惑,充滿了美妙,學生對教師從敬重到佩服再到崇拜,徹底愛上語文課。所以在李老師《生命中的15.75小時——來自“語文生成課堂”的真實報告》一文中,我們能看到學生對李老師的眷戀和不舍。細致的協(xié)調者:課堂和諧的人文氛圍教師扮演著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人文課堂的打造正成為語文教師的追求。新課程理念下的人文課堂應組織師生智慧交融、情感共鳴的活動,而不是散亂的、無秩序的活動。這樣的課堂更需要教師細致負責地協(xié)調,使語文課堂充滿和諧的人文氛圍。
李老師作為一位細致的協(xié)調者,首先能觀察學生的一切,給予學生個性的尊重,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使得課堂其樂融融。李老師曾經在梅村中學教學《春江花月夜》。面對陌生的學校和學生,他始終稱對方學校為“貴校”。一個學生現(xiàn)場背誦流利,他說:“我來到貴校,看了你們的校訓‘至德至賢’,你們很好地踐行了這四個字。‘至德’,一開始答應幫我忙,到現(xiàn)在一直幫我忙,助人為樂;‘至賢’,主動發(fā)言,很精彩,現(xiàn)場還能背出來?!恋轮临t’,梅村中學的學生真的很棒!”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一舉一動,李老師都觀察到位,了然于心。他不錯過能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任何一處——在整節(jié)課中,“你們愿不愿意?”“你們如何幫助我?”“你可以加以補充”“你們心目中的好句”“你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樣的教學語言有十多處,他放低自己的身段與學生真誠地溝通,尊重學生的個性,做到人人平等,這樣的對話才生動有效,師生之間的交流才平等和諧。一個自身有著深厚人文底蘊的語文教師,又是一個細致的課堂協(xié)調者,那么他的課堂肯定充滿了和諧的人文氛圍,師生其樂融融,美妙無比。
其次,他在課堂中注重融入活動調節(jié)課堂人文氣氛。在《青玉案·元夕》的教學中,李老師讓學生玩一個文字游戲:仿照戴望舒《雨巷》末段,把詩詞改寫成一段現(xiàn)代詩歌。這樣的活動一下子讓課堂活躍起來。學生改寫的詩歌加上李老師的點評,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詩情畫意,師生共同沉浸在濃濃的文學味中。在《沁園春·長沙》的課堂中,李老師一改以往教學中教師講授的方法,采用了讓學生吟誦的方法。作為一個細致的協(xié)調者,他先在吟誦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眼神和動作,并讓其他學生評價;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和表演;最后,通過表演激發(fā)學生思考進而集聚到知識重點和難點。整個課堂如流水般靈動,師生之間不管是活動表演還是對話都呈現(xiàn)出和諧融洽的氛圍。這些活動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有所為”,而不是簡單地放任學生。所謂“有所為”便是協(xié)調,包括教師的指導、評價,還有師生之間深度的對話。這樣的“有所為”,能在協(xié)調中促進學生思維,增進師生情感,增強人文氛圍。深刻的研究者:文本充分的人文挖掘王榮生曾說過:“教師作為讀者,其解讀的結果與普通讀者一致。語文老師的第二個身份是研究者?!蓖鯓s生.閱讀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43。所謂研究者,需要借助理性反思來把握文本的關鍵處,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經典作品、偉大作品的敬畏精神。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也告訴我們,在教學內容上最優(yōu)化,要做到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教學內容。文學本身不是簡單教教材,而是“人學”。文本蘊含豐富的人文資源,需要教師合理、充分、深入地挖掘。語文教師不能簡單地把教參當作圣旨,照本宣科。李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深挖文本,尋求與學生經驗相契合的點進行分析闡釋,這不僅是教給學生閱讀文本的方法,更促進了他們思想的成長。
在教學《呼蘭河傳(節(jié)選)》一課時,李老師通過讓學生尋找感嘆號和問號來賞析語言,讓學生感悟“園子的自由”,進而有創(chuàng)造性地體會蕭紅對“自由”的熱愛,由此理解在園子自由的后面是人的自由。李老師不簡單重復學生已會的內容,而是從作家生活經歷出發(fā),追問其文本的人文內涵,最后聚焦到文本深藏的意蘊——自由。在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課時,李老師帶著學生對“明天”進行解讀,進入海子的內心世界,感受到海子“逍遙游”背后對現(xiàn)實的無奈,理解海子既有理想又很孤獨、憂郁:“他最終決絕而去,善良地祝福世人,幸福給你們,我尋找另外一種生活。”李仁甫.你的語文課也可以這樣靈動[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291。對詩人精神世界的探求使得現(xiàn)代詩的教學進入了一種境界,讓學生明白在閱讀詩歌時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更要深入探究文字背后詩人的內心。在教學《漁父》時,李老師把大陸版教材和臺灣版教材進行比較,通過作者署名的不同(大陸版是“《楚辭》”,臺灣版是“屈原”),來分析句子“遂去,不復與言”的真正主語,讓學生理解屈原靈魂深處不同思想的交鋒及最后的堅定,理解屈原的人格情操。李老師的古文教學不僅僅落實字詞解釋,還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更通過深挖文本的人文性,擴展學生視野,喚醒學生的生命活動。李老師的課堂實踐充分證明了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這是教育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之一”。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86。
李老師在他的語文課上常常扮演神奇的魔術師、細致的協(xié)調者、深刻的研究者等多重角色。他所倡導的生成課堂,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他的人文情懷。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往往如沐春風。他的學識、他的能力、他的風度讓學生嘆服,正如他的學生所說:“活潑生動的課堂,循循不倦的善誘,我們一天天越來越期待語文課,期待那每天只有一節(jié)卻能無拘無束、充滿青春活力的語文課?!崩钊矢?你的語文課也可以這樣靈動[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334。(楊虹,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常州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