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略讀的廣泛應用,教育者開始重視略讀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略讀教學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要求教師要正確對待略讀教學,力求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精中有略,略而不簡,精略皆獲”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略讀教學;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一、前言
我們翻開小學語文教材會發(fā)現(xiàn),三—六年級略讀課文所占比例和精讀課文不相上下。這足以說明略讀課文是小學語文閱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略讀課文對一線教師們來說有一定的教學難度,主要是因為教學方法難以把握,講得太精細或太粗略都不得當。略讀教學需要一定的方法策略[1]。
二、略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一)定位模糊,略讀課演繹成精讀課
略讀課文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語言,篇篇都文質(zhì)兼美,深受學生喜歡。但是,許多教師對略讀教學的定位模糊不清,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理解不夠透徹,甚至有些老師認為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一樣重要,把略讀課文當作精讀課文進行教學,于是課堂上不分主次,每篇必講,教學方式“一刀切”。
(二)誤讀《課程標準》,略讀課文不受教師重視
很多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認為略讀課文并不納入考試范圍,所以對《課程標準》中對略讀課文的要求不重視。有的教師認為略讀只是讓學生大概了解文章的大致枝干,而不需要咬文嚼字、仔細探討[2]。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略讀課文,教師只是輕微帶過。這會導致學生對略讀課文沒有任何印象,使得略讀成為泛讀。
(三)經(jīng)驗欠缺,略讀教學方法單調(diào)
從人教版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者之間設置了一段導讀文字。這段文字流暢通順,能夠?qū)⒙宰x課文與精讀課文自然連接起來,同時為課文閱讀學習提供了要求和方法,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學生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更好地發(fā)揮閱讀功能。然而,很多教師并不了解教學導讀的作用,甚至對閱讀教學方法模糊不清,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提示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帶領(lǐng)學生朗讀,一起回答問題,便完成了整個略讀的教學過程[3]。實質(zhì)上,這樣的教學是白白浪費時間。教師引導學生發(fā)問,學生按步思考,并逐步作答,并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使其獲得情緒陶冶。
三、小學語文略讀教學方法探究
在略讀教學方面,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與朱自清先生共同寫作了《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他們認為,在教學方面,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輔助,略讀指導也需要提綱挈領(lǐng),認真對待。他們提出將閱讀課分為兩部分的概念,將精讀與略讀結(jié)合起來。略讀的作用是為了拓展知識面,所以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chǔ),拓展教學寬度。如果想要略讀在課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教師應正確對待略讀教學,并對略讀教學有正確的認識[4]。
(一)強化目標,表現(xiàn)略讀教學特征
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的方向,目標必須非常準確和明確,才能避免課堂教學偏離主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教學目標,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也沒有清晰的推進計劃,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明確了教學目標,閱讀課才能真正發(fā)揮其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多數(shù)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有一定的聯(lián)系,其是以精讀課文為基礎(chǔ)進行拓展的。略讀課文教學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能夠讓學生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培養(yǎng)學生概括閱讀材料大意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閱讀技巧,把握讀書方法,提升學生閱讀和陶冶情操的能力[5]。略讀課文前的導讀提示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師應帶領(lǐng)學生一起學習導讀提示,根據(jù)導讀提示進行文章閱讀,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文章的良好習慣。雖然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不同,不要求仔細分析深究文章內(nèi)容,但是學生應做到了解文章大意,提高概括文段的能力。從以上對略讀作用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略讀是為精讀做準備的,精讀是略讀的基礎(chǔ),為學好精讀課文,教師可以將略讀作為練習。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一樣,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方法和人文知識,為學生在日后的讀書實踐中提供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6]。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略讀課文叫作《與象共舞》。在學習這篇略讀課文前,教師應確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題和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帶領(lǐng)學生一起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掌握課文的表達方法,了解課文表達的獨特文化和美好理念。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yè)教學能力和明確教學目標,以保證略讀課文雖被略讀,但不被忽略。
(二)堅持方法,略讀課堂同樣精彩
略讀教學與精讀教學不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明確區(qū)分二者,不能將略讀過分精雕細琢、深入研究,也不能隨意教學、盲目教學,要明確略讀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位置,發(fā)揮略讀的重要作用。略讀與精讀都有共同的閱讀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略讀還要進一步發(fā)揮拓展知識面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略讀材料中知識面的拓展,也可以通過略讀材料將整個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整個單元的文章內(nèi)容和文章精神,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閱讀能力。雖然略讀是讓學生獨立閱讀,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不能放任不管,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教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7]。
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篇略讀課文叫作《彩色的非洲》,這是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最后一篇課文。在學習這篇課文前,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多的閱讀方法。所以在最后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將學生已學的閱讀方法,結(jié)合本次閱讀進行總結(jié)、提煉,引導學生將所積累的學習方法應用到日后的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轉(zhuǎn)變。六年級語文教材上冊中的略讀課文《故宮博物院》是一組非連續(xù)性文本,共有四份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既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提示,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特別適合達成“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這個目標。但由于文本內(nèi)容多、材料雜,學生在學習時難以下手。在教學時,筆者以單元教學目標為抓手,先讓學生對前面兩課的精讀課文進行回顧,確定本節(jié)課的閱讀任務,然后讓學生帶著閱讀目標展開自主學習,之后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最后安排全班展示,讓學生扮演小導游帶領(lǐng)大家游故宮。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既深入學習了文本,也掌握了單元學習目標,還將所學閱讀方法通過展示的形式進行了加深和鞏固。
四、自由自主,讓略讀成為精讀的練兵場
略讀課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是大板塊的,這樣能夠防止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形成干擾。略讀課的教學過程應留給學生自主權(quán),不宜過于精細,以鞏固閱讀技能為主。教師在略讀開始前引導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在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反思閱讀目標是否達成。整個略讀課的課堂設計應避免與精讀課重復,精讀課注重講解,而略讀課注重練習,使學生有自由自主的空間,能在實踐中提升閱讀能力[8]。與以往的略讀課文不同,現(xiàn)在的略讀課文沒有課后思考題與練習題。將課后思考題與練習題刪除,是為了留給學生提問及思考探索的空間。教師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應結(jié)合整個單元的閱讀內(nèi)容,把握好整個單元的閱讀重點,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以教學目標為基礎(chǔ),在略讀課文中篩選出需要著重講解的內(nèi)容。此外,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有整體性觀念,將一個學習訓練作為一個整體,注意連接好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之間的知識體系,把握好略讀課文在整個單元文章中的位置,從略讀課文中提煉訓練內(nèi)容,設計好完整的讀寫訓練體系,為整個單元的精讀學習做好準備[9]。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十冊略讀課《刷子李》一課時,通過研讀教材,教師可以看出文章編排的意圖很明顯:讓學生在本組精讀課文的學習后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應用。在教學時,首先,教師讓學生體會刷子李的高超技藝,圍繞高超技藝找出文中的精彩描寫并進行交流討論。作者通過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情,突出這個“奇人”刷墻技藝的高超,氛圍渲染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帶領(lǐng)學生拓展閱讀《泥人張》《快手劉》等,讓學生進一步領(lǐng)悟作者刻畫人物的不同手法。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隨閱練筆:你們生活中有像刷子李這樣身懷絕技的人嗎?你能通過生動的描寫向我們介紹他嗎?學生暢所欲言,樂于表達,產(chǎn)生了寫作意愿。教師當堂展示、評價、修改學生習作,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又如,在教學六年級課文《花之歌》時,在了解課文中花的形象后,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經(jīng)驗進行寫作練習:如果你也來想象花的形象,你會想到“我”是什么?或者“我”還會做些什么?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進行對比,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閱讀的其他關(guān)于花的文章、詩歌,對聯(lián)想這一學習方法進行鞏固訓練。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為一篇課文服務,也為本單元的寫作做了準備,使閱讀課真正成為學生施展語文技能的練兵場。
五、拓展知識面,略讀格外精彩
略讀課文的設置目的是實現(xiàn)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連接,是為了實現(xiàn)課堂內(nèi)與課堂外知識點的連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在略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面的拓展,獲得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教師在略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和認知層面。在學生閱讀文章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文章內(nèi)涵,賞析名言名句,閱讀相關(guān)文章,搜集相關(guān)資料,為學生拓展更寬的知識面。教師也可以在課文中抽取某部分內(nèi)容,帶領(lǐng)學生共同研究該部分內(nèi)容的主要價值,并借鑒文章的寫作方法,為學生的日后寫作積累經(jīng)驗。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課堂與課外緊密結(jié)合起來,將學習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從課本走向社會。
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文章的關(guān)鍵字,并對關(guān)鍵字進行斟酌,引發(fā)學生對關(guān)鍵字的個性化解讀,使學生受到語言熏陶,獲得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進行延伸訓練,引發(fā)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將會怎么做?以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站到作者的角度續(xù)寫課文,從而為日后寫作積累經(jīng)驗。教師可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著作,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豐富知識積累,充實個人生活。
又如,在教學《湯姆索亞歷險記》一課時,教師可先從課文題目入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瀏覽精彩片段后,引導學生圍繞“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人?”“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問題交流讀書感受,對文章產(chǎn)生深刻認知。課后,教師可給學生布置《湯姆索亞歷險記》整本書的閱讀任務,并組織班級讀書會,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從一篇課文引向整本書、其他書,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增加閱讀量。事實證明,這種以文帶文、當堂推薦著作產(chǎn)生的閱讀效果顯著,這本書很快就成了班里的熱門讀物,很多學生對書中的故事如數(shù)家珍。
六、結(jié)語
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延伸,是整個單元精彩內(nèi)容的延續(xù),不可忽視。教師只有實事求是地鉆研教材,根據(jù)自身和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方法,深度運用教材,才能使略讀教學達到“精中有略,略而不簡,精略皆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裴秋根.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有效提問策略:以《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為例[J].江西教育,2021(24):38.
[2]譚奕旭.試論提問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博覽,2021(06):48-49.
[3]劉尚.基于策略學習,破解“提問之難”[J].福建教育,2021(36):28.
[4]汪潮.有問題的閱讀:兼談統(tǒng)編本教材四上“提問策略”的教學[J].小學語文教學,2020(28):4-8.
[5]王亞玲.提問策略培養(yǎng)學生高層次閱讀理解能力:以《窮人》的教學為例[J].新閱讀,2018(08):51-53.
[6]黃永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52):118,120.
[7]賴中羚.巧借提問策略 助推語文深度閱讀[J].名師在線,2021(05):35-36.
[8]孫婧雅.學生課堂閱讀提問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09):46-47.
[9]吳欣.提問策略的學與教:以統(tǒng)編本四上《蝙蝠和雷達》為例[J].小學語文教學,2019(23):5-7.
作者簡介:李賀玲(1978.08—),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西夏區(qū)回民小學,一級教師。獲2021年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大賽市級一等獎,獲自治區(qū)2021年論文教學成果評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