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逐漸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在不同的學科中,核心素養(yǎng)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在語文課程中,語言建構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影響。為此,文章搜集整理了對于語言建構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文獻資料,并立足于語文教學實踐進行了研究。文章將結合研究中產(chǎn)生的認識,具體闡述小學語文語言建構能力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建構能力;教學策略
一、前言
語文作為我國的母語課程,是引導學生掌握交流與交際工具的重要學科,同時也是學生有效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課程。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在綜合性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建構能力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同時也是其他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前提[1]。簡單來說,語言建構能力是指以豐富的語言實踐為基礎,通過主動積累、整合與梳理,逐步了解語言文字的特點及其運用的規(guī)律,從而逐步形成規(guī)范且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經(jīng)驗,并在不同的語言情境當中合理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能力。從個體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關鍵時期。同時,由于語言建構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系統(tǒng)而漫長的過程,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學習過程[2]。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語言建構的內涵與要求,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
二、小學語文語言建構能力的基本特征
通過對語文課程性質以及語言建構能力在語文課程中的作用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不同階段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語言建構能力具有一些鮮明的特征。具體來講,這些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基礎性。小學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小學階段的語言建構能力具有基礎性的特征。一方面,語言建構能力的發(fā)展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審美、思維、文化等其他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均建立在語言建構能力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面,語言建構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并促進其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基礎。從長遠角度來看,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還和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息息相關,其對于學生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等方面均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語言建構能力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性保障。
第二,情境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知識、信息迅速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下,使學生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提高學生在不可預測的情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建構能力是應對復雜環(huán)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能力之一,因此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作為依托,一旦脫離了真實的情境,語言建構知識必然會喪失現(xiàn)實意義。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設計多樣化和具象化的情境,比如美麗的場景、直觀的實物演示等。這樣一來,學生就可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理解語言知識,進而獲得滿足自身學習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語言建構能力。
第三,終身性。語言建構能力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具有終身性的特征。一方面,語言建構能力可以影響學生當下的學習效率。在學科知識建構與能力提升中,均需要學生具有穩(wěn)定的語言建構能力。另一方面,語言建構能力會對學生的未來生活產(chǎn)生持續(xù)的影響。良好的語言建構能力能使學生在未來社會發(fā)展當中終身受益,不僅影響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還更直接地表現(xiàn)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組織和語言表達水平上,敏捷的思維和侃侃而談的口才都需要通過語言建構能力的提升來逐步培養(yǎng),這些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非常受用的。
三、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注重字詞解讀,加強語言理解
1.理解詞語內在結構
語言建構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過程,而小學作為語文學習的起點,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必然是從字詞教學開始的。因此,字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應用語言,并將字詞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但是,小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比較薄弱,且字詞等語言知識又比較零散,不利于學生認知理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的內在結構,明確字詞的含義,以此來為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
以《樹和喜鵲》為例,在這篇課文中,出現(xiàn)了“孤單”一詞,其由兩個含義相近的字組成。同時,在這個詞語的前面,還有一句話:“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里只有一只喜鵲?!睘榱耸箤W生更好地理解“孤單”的含義,筆者將這句話改寫成“從前,這里只有單棵樹,樹上只有單個鳥窩,鳥窩里只有單只喜鵲”。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朗讀這個句子,使學生明白了“單”的意思就是“一個”。根據(jù)同樣的思路,筆者又把句子改寫成“從前,這里有一棵孤樹,樹上有個孤窩,鳥窩里有只孤鵲”。通過這個句子,學生明白了“孤”與“單”的意思是相近的。接著,筆者對學生進行追問,讓學生思考這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疊加在一起之后形成的詞語,在這個句子的語境中表達的含義是什么。利用這種方式使學生理解了這個詞語的結構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想一想自己在生活當中是否有過“孤單”的感覺。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對這個詞語的含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豐富詞語理解
漢語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詞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容易使學生混淆詞語的含義。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的多種含義,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語言建構,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漢語詞語的儲備量,使學生在日常的表達和寫作時,能夠豐富而又準確地運用詞語,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以提升[3]。
以《小壁虎借尾巴》為例,在這篇課文中,筆者講解完“一條尾巴”中的“條”的意思之后,鼓勵學生用這個字組詞。經(jīng)過思考,很多學生都想到了“一條河”“一條路”等詞語。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把這個字視為量詞。為了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字的不同含義,筆者引導學生結合一些熟悉的事物進行拓展性思考。例如,柳條、枝條是學生熟悉的詞語,這里的“條”表示植物的細長枝。再如,很多學生都知道要形容一個人的身材好,可以用“苗條”這個詞語,而“條”在這里表示一種細長的形狀。最終,利用這種方式,學生更好地建構了詞語知識,可以準確地區(qū)分和運用易混淆的詞語。
(二)借助閱讀教學,提供典范語言
正如前文所述,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和學習典范性的語言知識,以此來使學生了解語言表達的一般規(guī)律。學生將學到的語言表達技巧經(jīng)過自己的總結歸納、學習記憶后,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從而應用在閱讀、表達和寫作等方面。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學習語言建構的方法。例如,語言表達風格。以《火燒云》為例,從整體的語言風格來看,這篇文章的語言十分樸實,文中沒有使用生僻字,并且以口語的形式進行了敘述,如“您老是金胡子了”“火燒云上來了”等句子。這種語言特點十分契合小學生的語言水平,適合學生進行學習。再例如,規(guī)范性的語言表達句式。以《四季》為例,盡管這篇課文的內容十分簡短,但是其語言表達十分規(guī)范。完成課文教學之后,筆者引導學生以填空的方式模仿課文內容—“他對___說:‘我是___。”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個性化的表達。這一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
(三)運用現(xiàn)代科技,開展直觀教學
從實際情況來看,對小學生來說,僅僅通過聽教師講授的方法去理解語言知識是比較枯燥的。為了避免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教師可以將融合了聲音、圖片、影像、動畫等多媒體要素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建構。
在語言建構教學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優(yōu)化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相對于單一的語言講授,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從而增強語言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第二,開展直觀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與課內語言知識有關的人物對話視頻。與書面語言知識相比,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語氣、表情、輕重音、語速等角度判斷語言表達的方法。第三,拓展學習資料。隨著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挖掘更加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料,以學生更易產(chǎn)生興趣、更加直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并且把學生語言建構的需求有意識地融入教學內容中去。
(四)引導讀寫練習,培養(yǎng)語言思維
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書面表達無疑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為此,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練習。在語言建構教學中,閱讀是為了吸收語言知識,而寫作則是為了進行表達,將兩者有機結合,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
在讀寫練習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隨文練習。結合課內閱讀中所學的語言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以下幾種書面表達練習。第一,擴寫,即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進行文本內容的擴充。第二,縮寫??s寫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精簡表達的能力。第三,改寫。改寫需要對原文進行較大的改動,其對于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第四,續(xù)寫。續(xù)寫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讀寫方面有針對性、系統(tǒng)化的學習和練習對于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更加直觀,也會使學生的練習過程更有章法,更具科學性。讀寫方面的強化練習和運用,是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必要手段。
(五)組織語言實踐,強化語言建構
口語表達同樣是語言建構與運用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相對于其他形式的語言知識建構活動,口語交際最大的特點是實踐性[4]。也就是說,利用口語交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時,教師應避免進行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是應提供充足的語言實踐機會。為此,教師應根據(jù)口語交際的主題來模擬相應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角色扮演是小學語文課程中進行情景模擬的有效方式。以《打電話》為例,在這次口語交際活動中,基本內容就是引導學生熟悉和掌握打電話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先通過一個簡單的謎語引出“打電話”的主題。然后,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打電話的情境。同時,為了優(yōu)化情景模擬過程,筆者根據(jù)交際主題設計了具體的任務。例如:假設你要給同學打電話請教問題,但是接電話的人是同學的媽媽。根據(jù)這一情境,學生需要思考以下問題:第一,如何有禮貌地詢問對方的身份?第二,如何向對方介紹自己?第三,如何向對方說明自己打電話的原因?總之,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據(jù)主題進行表達與交流,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六)完善教學評價,提升教學實效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中,由于語言建構知識比較零散復雜,因此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和點撥。需要指出的是,語言建構教學中的評價不同于常規(guī)的評價方式,需要教師結合語言建構知識的特點設計相應的評價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切實發(fā)揮出評價環(huán)節(jié)的積極作用,從而提升語言建構教學活動的實效性[5]。
一般來說,語言建構教學中的評價需要更加重視多元化的原則,其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評價維度多元化。針對語言建構訓練過程,教師要重點評價學生語言知識應用的規(guī)范性、情感表達的準確性、交流過程中思維的敏捷性等多個方面。第二,評價主體多元化。語言建構訓練是多個主體合作參與的過程,而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所以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想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第三,評價方式多元化。根據(jù)語言建構內容與目標的變化,教師要注重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延遲性評價與即時性評價的結合。總之,在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合理進行教學評價是極為必要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能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語言建構教學的要求設計和調整教學策略,并使教學內容更加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馮霞.基于“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探析與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8):55.
[2]馮霞.語言建構與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視角[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4):23-24.
[3]張喜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華志愿者,2020(09):118.
[4]楊小梅,葉春艷,張譯尹,等.教育戲劇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實踐研究[J]. 教育科學論壇,2020(32):7-10.
[5]鐘開球.立足于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文淵(高中版),2020(08):261.
作者簡介:張童(1990.01—),女,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北區(qū)校,二級教師,本科學歷,區(qū)教學能手,獲得區(qū)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