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增城區(qū)永寧街天譽小學 羅秀云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神奇的魔方。縱然魔方變化多端,其終究有規(guī)律可循。探究漢字的奧秘,還原漢字的面目,不是要走入蕪雜的“叢林深處”,而是知其來處,察其去處,引領學生踏上漢字學習的正道。此路乍看迢遙,實際上一路風光旖旎,常常引得師生沉迷不知歸路。本文,筆者試梳理在小學低年段教學漢字的做法,以期感受方塊文字的力量,推動漢字教學的發(fā)展。
有選擇地講故事給學生聽,能夠讓其從內(nèi)心生出對漢字的敬畏和親近。
例如,講倉頡造字的故事。古書上記載,圣人倉頡,長相與凡人迥異。他生有四只眼睛,是他創(chuàng)造了文字?!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眰}頡作書,便是指倉頡造字。這一事件,是人類誕生以來的重大事件,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天上落下谷子,鬼神在夜晚哭泣。為什么天上要降落谷子呢?原來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后,人們可以自由地記載事物,表達心意。上天降落谷子,給人食用,以示慶賀。鬼神之所以哭泣,則是因為人類從此不再蒙昧,識字意味著智慧,鬼神無法再欺騙、愚弄人類,因此抱頭痛哭。這是一個關于漢字起源的故事,宣告人類從“身體站起來”到“思想站起來”。
對漢字故事的講述,拉近了低年段學生和漢字的距離。
教師要扮演好“向?qū)А边@個角色。我在黑板右邊一角,開辟了一個“漢字角”,我跟學生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這一個“漢字角”,我們每天種一個漢字,將收獲不少知識。
畫畫是一種涂鴉,而涂鴉創(chuàng)作,契合一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許多漢字,尤其是大量的象形字,本身就是一幅充滿藝術美感的圖畫。與其讓學生機械地識記漢字,不如交給小手一只畫筆,讓他們在線條的勾勒中,感受到原始的創(chuàng)造之美。
例如,畫一根長長的線,我向?qū)W生描述,這是地平線。上面一個圓圓的圈,是太陽。合起來就是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學生依葫蘆畫瓢,于是就畫出了“旦”字,“旦”不光是一個漢字的形體呈現(xiàn),連同其意義,都植根于學生的幼小心靈。自此,太陽東升,一日之始,“旦”的意思也隨之明亮起來。
自“漢字角”開辟以來,每天一個漢字,從不間斷。教學“父”字時,我在黑板上分別寫上“父”字的甲骨文、小篆和楷書三種不同字體,以此清晰反映漢字的演變過程。再在漢字下面,加上一段闡釋性的文字:
“父”是“斧”的本字。父,甲骨文在“又”字上加一豎指示符號,代表手上持握的石斧或石鑿之類的工具。造字本義:動詞,手持石斧,獵捕或勞動。金文畫出尖銳的石斧形狀。篆文承續(xù)金文字形。而隸書字形變化較大。當“父”的“持斧”本義消失后,再加“斤”,另造“斧”字代替。遠古時代利用工具進行體力勞動,對開創(chuàng)生活具有重大意義,受到特別尊重,因此“父”是古人對從事勞動的男子的尊稱。
一天一字,可畫可寫,再加上我的講解,學生們對漢字的認知和理解,也在與日俱增。在我的教室,每個學生都有一本自己專屬的“漢字本”,在這個本子上,記錄著他們心靈發(fā)育的密碼。
近年來,我在班級研發(fā)推出了一系列課程活動。例如,2019 年9月,學生們初入三年級,我們舉行了“詩心擁抱童心”的主題詩歌會。同年10 月,我們推出了“神奇的漢字”主題活動。一月一主題,漸漸常態(tài)化。
“神奇的漢字”主題月的操作思路是這樣的:首先,共讀一本書。根據(jù)當月主題和學生當下學習狀態(tài),選出共讀書目。每天中午的二十分鐘閱讀實踐,我為學生們朗讀并解疑。然后,書寫一個字。在主題活動月中段舉行了一次漢字書寫大賽,要求每個學生寫一個不同字體的文字。最后,開好總結(jié)會,我綜合學生們的表現(xiàn),進行頒獎。幾乎每個學生都獲得了獎勵,獎勵變成了一次內(nèi)在于生命、助力于成長的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