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波 李曉剛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既要對學生的美術技能進行鍛煉,也需要對學生的色彩意識進行培養(yǎng)。而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不僅能夠對美術內涵進行傳達,還能夠對學生的美術情操進行陶冶,更是能夠對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藝術情感進行豐富。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在深入研究民族色彩后,利用各種方式發(fā)揮其美學作用和文化價值,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美術;設計教學;民族色彩;應用價值
以色彩教育為基礎融入的民族特色就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民族色彩教育內容。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民族色彩,更能突出美術作品的色彩藝術性和民族色彩的獨特文化性。我國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具中華民族特點的文化和藝術,其中美術作品更是其中之最。中華民族所展現(xiàn)的藝術形式非常豐富,其中包括了雕塑、剪紙和水墨畫等等。而在大力倡導繼承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小學美術教師也應該對民族色彩進行深入研究;應該美術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提煉民族色彩;應當在對民族色彩的內容、特點、搭配和應用等基礎知識進行分析了解后,在教學中,對民族文化和情感進行充分融入。以此在利用民族色彩沖擊學生的視野,感染學生的情緒下,煥發(fā)小學美術教育課堂的生機[1]。
一、主題情感設計
民族色彩有著不同的色系,這些色系的情感表現(xiàn)特點也不同。民族色彩存在著古人的情感寄托,其中也蘊含了相應的民族傳統(tǒng)習俗和文化內容。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展開主題情感設計,應該在結合了美術作品、內容教學和民族色彩后,對其中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習俗和文化內容進行體現(xiàn),以此來靈活化色彩和情感的結合,主題化美術課程設計教學。
如,教師在教湘版四年級上冊《這個地方有點怪》一課內容時,就可以以“熱愛自然”為主題,對教學活動進行開展。自然界景色物種的統(tǒng)稱為大自然,大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多樣,其中的色彩豐富絢麗。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走進大自然后所產生的情感進行回憶,讓學生在引出自己對大自然五彩斑斕的印象后,通過對大自然延伸的觀察,來優(yōu)化對美術作品的構思。在此當中,有些學生會因為深刻的大自然茵茵綠意的印象,而以綠色為基調,以帶有綠色特征的物品為基礎,構思出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有些學生會因為眷戀著大自然中的河流山川、湖泊天空、藍天白云等,而會在結合了這些色彩和情感后,創(chuàng)作出能夠表現(xiàn)出自己內心的美術作品。不同的學生,對大自然中的感受不同,所眷戀的、體會的色彩自然也會存在不同。此時教師就要在主題情感設計教學中,對不同色彩的含義和特點進行傳達,深化學生的美術色彩表現(xiàn)意識。如此方能在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受下,發(fā)揮學生的美術想象力,提高學生美術作品的表現(xiàn)效果。
二、重彩表現(xiàn)設計
其實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利用濃墨重彩的方式,來沖擊學生的美術視覺[2]。部分人認為,西方油畫的色彩濃重,而中國畫則缺乏此種濃重的色彩。但其實,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是有著極強的民族色彩講究的。民族色彩是中華文明重要的藝術載體,相比起西方色彩,民族色彩更具濃重性、通透性和覆蓋性。因此,在實際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傳授學生重彩表現(xiàn)方式。
例如,教師在對湘版五年級上冊《水墨畫風景》知識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利用水墨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濃墨、留白和漸變等繪畫方式的理解,以此在學生的畫本上躍然出富有民族色彩的美術作品。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宣紙自然紋理的結合,對繪畫設計的效果進行強化,可以在水墨畫中對毛筆和墨水的應用方式進行傳授,對通過墨水和毛筆的應用實現(xiàn)層次感的方式進行演示。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讓學生自己對水墨畫的顏色變化進行探索,讓學生們在學習了墨水顏色的改變技巧后,嘗試著繪畫出水墨畫的結構。如此不僅可以利用鮮艷、豐富的顏色刺激學生的視覺,還可以在趣味化美術課堂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實際實驗增強色彩認知能力;更是能夠讓學生通過描繪水墨畫中的遠景,對學生水墨畫遠景結構的設計表現(xiàn)能力進行提升。
三、傳統(tǒng)文化設計
民族色彩,往往是以傳統(tǒng)文化為依托的,其可以展現(xiàn)在多方面,如剪紙、泥塑、雕刻等,而美術教學形式也不限于繪畫,其中也包含了眾多內容。作為小學美術教師,完全需要在正確的認知到美術教學后,利用對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展現(xiàn),來對美術教學的效果進行提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加強對自己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3]。
譬如,教師在對湘版五年級上冊《青花瓷》展開教學時,就可以鼓勵學生以自查的形式,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紋樣形式及其表達意義進行收集整理;可以讓學生們以紋樣的內涵意義為基礎,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可以在美術設計中融入進傳統(tǒng)紋樣,豐富美術內容,形成自己的表現(xiàn)風格。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傳統(tǒng)文化中不同朝代青花瓷的圖案設計內容,設計風格,圖案表現(xiàn)形式,以此特色化自己的作品。利用這樣的方式,學生們就能夠在傳統(tǒng)紋樣的融入中,強化作品的藝術魅力;可以在民族色彩和文化內容的結合中,增強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使得在提升美術色彩教學下,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結語
民族色彩是藝術,也是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發(fā)揚方面,其有著非常獨特的優(yōu)勢。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教育教學,可以利用繪畫等多種形式,對民族色彩進行表現(xiàn);可以利用多變的民族文化,通過對民族文化特性的發(fā)揮,增強對學生的美術教學,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美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俊.民族色彩在小學美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3):132-133.
[2]陳美榮.民間美術對現(xiàn)代美術色彩設計影響的思考[J].芒種,2017,(6):121-122.
[3]張麗麗.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色彩教學[J].讀與寫,2020,17(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