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成
生活中,許多人以為熬湯時間越久越有營養(yǎng),其實不然。熬湯時間太長不僅會使湯汁過于油膩,影響口感,降低營養(yǎng),還會對健康不利。
骨頭湯熬骨頭湯一般1小時左右為宜,這個時候的濃度和口感都是最適合的,因為此時骨頭中的蛋白質(zhì)已經(jīng)差不多都溶解到湯里了,味道會比較鮮美。如果熬制時間再稍長,就會使過多的油脂溶解到湯中,大大增加骨頭湯中脂肪的含量,容易引發(fā)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如果湯里面還有海鮮、菇類、動物內(nèi)臟等,還會增加嘌呤的含量,引發(fā)痛風;湯中如果有綠色蔬菜,熬太久則會使蔬菜中的營養(yǎng)素大量流失,湯中鉀和草酸鹽的含量升高,增加患腎結(jié)石的風險。
雞湯雞湯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較多,即使是去皮燉雞湯,若熬制太久,雞湯中也會融入很多的脂肪,極大地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導(dǎo)致血脂含量升高,促進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fā)生。
因此,熬湯時間最好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在熬湯前,建議先將洗干凈的骨頭砸開,再放入足夠多的冷水中,等水燒開后加適量醋,因為醋可以使骨頭里的磷、鈣等更好地溶解到湯內(nèi),增加營養(yǎng)。注意不要太早放鹽,因為鹽會使肉中的水分過早地跑出來,加快蛋白質(zhì)的凝固,從而影響湯的口感,建議在即將出鍋時放鹽,不僅能使味道更加鮮美,還保留了營養(yǎng)。
另外,熬湯時最好使用壓力鍋,不但能很好地控制時間,還能減少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的損失,骨髓中的微量元素也會被充分溶解到湯中,更利于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