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玲
(無錫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 江蘇 無錫 214023)
肺栓塞即栓子阻塞各級肺動脈而出現(xiàn)的綜合征,常以突發(fā)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為主要表現(xiàn)[1],發(fā)病時間控制在10h以內(nèi)的為急性肺栓塞,發(fā)病時間超過了10h或是曾有肺栓塞病史的為慢性肺栓塞[2]。目前,臨床常用肺動脈CT血管造影(CTPA)最為肺動脈栓塞臨床診斷的首選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本次研究將探討此種檢查方式在急、慢性肺栓塞中的診斷價值。
分析我院2019年間懷疑急性肺栓塞患者病例,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選取4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59.32歲,男/女為17/26。納入標準[3]:(1)患者有突然呼吸困難、胸痛、暈厥等相關癥狀,且有心率、呼吸加快的體征,胸片上可見肺部的楔形、斑片狀陰影、肺動脈增粗等;(2)D-二聚體升高或不變;(3)CTPA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肺動脈內(nèi)有充盈缺損;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惡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其他心臟疾??;(2)患者合并有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3)患者曾有碘過敏史。
檢查采用西門子128層螺旋CT掃描儀、雙筒高壓注射器,檢查前指導患者平靜呼吸,囑患者仰臥、雙手置于頭上,自上而下掃描從肺尖掃至肺底部。用Flash模式掃描,設置螺距3.0、電壓100KV、電流150mA;以肺動脈主干層面為監(jiān)測層面,用18G留置針經(jīng)上肢靜脈推注對比劑,采用test bolus小劑量測試方法以4.0ml/s注射15ml碘佛醇(安射力,350mg/ml)和按相同速率推注20ml生理鹽水,進行對監(jiān)測層面動態(tài)掃描,每間隔1s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至造影劑顏色由深變淡后停止掃描,繪制時間-密度曲線,測定肺動脈峰值時間;再以4.0ml/s速度推注造影劑30ml、生理鹽水40ml,峰值時間為掃描延遲時間。
邀請我院長期從事心血管閱片的放射科副高職稱及以上的醫(yī)生兩名,閱讀經(jīng)處理后的肺動脈圖像;綜合分析6級及以上的肺動脈圖像,主要記錄因肺栓塞累及的動脈支數(shù)充盈缺損的形態(tài)以及管腔的變化,同時也要觀察患者伴隨的間接征象,如右心室肥大/增厚、胸腔積液、肺動脈高壓等等。
軟件SPSS23.0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認為P<0.05為差異有意義標準。
在回顧患者的資料中共選擇4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治療后的復查中發(fā)現(xiàn)痊愈者為25例,存在慢性肺栓塞的患者人數(shù)為18例;在入組時的D-二聚體檢查中,僅有2例未升高,但是在復查發(fā)現(xiàn)的18例患者中,有13例未升高。
CTPA檢出部分充盈缺損、中心充盈缺損、完全充盈缺損、附壁充盈缺損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比例分別為26.90%、30.99%、31.58%、10.53%,慢性肺栓塞患者比例為23.08%、19.23%、3.84%、53.85%;這提示我們CTPA能夠分辨急、慢性肺栓塞患者中的中心、完全、附壁的充盈缺損(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以中心、完全充盈缺損最常見,附壁充盈缺損是慢性肺栓塞患者最常見的。見表1。
表1 充盈缺損分類[n(%)]
CAPA檢出急性肺栓塞1、2、3、4、5級受累支數(shù)分別 為6.43%、20.47%、40.94%、15.20%、16.96%,CAPA檢出慢性肺栓塞1、2、3、4、5級受累支數(shù)分別為0、38.89%、44.44%、16.67%;證明CTPA在檢測急、慢性肺栓塞患者1、2、4級動脈累及方面有差異(P<0.05),但是在3級以及5級動脈分支方面無差異(P>0.05)。
表2 充盈缺損累及的肺動脈分支[n(%)]
CTPA檢出急性肺栓塞患者動脈管腔無變化、閉塞、狹窄、增寬的比例分別為83.63%、0、0、16.37%,慢性肺栓塞患者動脈管腔無變化、閉塞、狹窄、增寬的比例分別為22.22%、30.56%、47.22%、0。急、慢性肺栓塞后,CTPA檢查的肺動脈管腔變化存在差異(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后大多數(shù)肺動脈管腔無變化,而約有一半的慢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動脈呈現(xiàn)狹窄。
表3 肺動脈管腔的變化 [n(%)]
CTPA不能分辨急、慢性肺栓塞患者中的間接征象。
表4 肺動脈的CTPA間接征象分析
當患者出現(xiàn)肺部的急性栓塞時,若是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患者的癥狀可在短期內(nèi)得到緩解[4];但是栓塞部位未得到及時的疏通而出現(xiàn)滯留,再發(fā)生纖維化、機化等將會導致慢性肺栓塞的形成[5]。在慢性肺栓塞患者中,肺血管會代償性的擴大,最終出現(xiàn)肺動脈高壓[6],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心臟功能的衰竭。但是慢性肺栓塞的臨床檢查并無特征性表現(xiàn),故在很多時候出現(xiàn)誤診情況,影響患者的臨床診療[7]。此外,還有研究[8-9]提出D-二聚體的水平并不能支持慢性肺栓塞的診斷,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18名慢性肺栓塞患者中僅有5人出現(xiàn)了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驗證了以上觀點。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是用CTPA對急、慢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動脈分支進行了檢查,發(fā)現(xiàn)急、慢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充盈缺損、管腔變化以及不同動脈分級均有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CTPA在檢測急、慢性肺栓塞患者1、2、4級動脈累及方面有差異,且急性肺栓塞患者以中心、完全充盈缺損最常見,但管腔大多無變化;而慢性肺栓塞患者以附壁充盈缺損最為常見,管腔大多呈狹窄態(tài)。但是急、慢性肺栓塞患者在間接征象方面無差異,分析原因可能為急性肺栓塞時由于內(nèi)皮受損釋放了血漿素,同時血栓也釋放了內(nèi)部的脫顆粒,引起了血管的收縮,影響了栓子向下一級血管的運動;也可能為急性肺栓塞治療時的措施不規(guī)范,形成了微小栓子阻塞了血管腔。綜上所述,CTPA能夠提供急、慢性肺栓塞的影像學差異,在肺栓塞的臨床診斷中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