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的成長是曲折的,從幼稚走向成熟需要積累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育教學專著中汲取營養(yǎng),是班主任走向成功捷徑。
【關鍵詞】閱讀;人;和諧
在我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時候,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不知所措,他們的行為擊碎了我對好孩子的所有幻想,我對他們的教育屢屢受挫,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以至于我開始對自己的能力和選擇產生了懷疑。那時候的我就像一個孤立無援的小丑,在心目中把學生美化了。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把學生抽象了,忽略了學生作為人的個體差異,評價標準統(tǒng)一成分數(shù)的高低,沒有想方設法去點亮學生心中“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1]也沒有好好愛護著這點火花。如果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就算我加倍辛苦,學生的學習不會真實的發(fā)生,這對我和我的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教書不可避免的成為職業(yè)的時候,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為了讓工作迅速走上正規(guī),我開始向同事們學習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甚至他們的行為和語氣我都能學的惟妙惟肖,這種東施效顰模仿中,我迷失了自己,變得呆板而可笑。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教育教學經(jīng)驗可不是一種簡單的模仿,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要移植的是他們的思想,把他們的信念播種到自己的領域中,使它們生根發(fā)芽。在學校里的教育活動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教育首先是生動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最好最精密的教法,只有教師融入了自己的個性、加入了屬于自己的、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東西以后,才是有效的。教育家亞努什-科爾恰克說:指望別人給你拿出現(xiàn)成的思想,無異于讓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思想才寶貴。痛定思痛,我意識到我的那些目光短淺的教育行為,缺少教育實踐作為沉淀。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成果,要經(jīng)過若干年才能作出評價,這就要求我們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看待學生,看待教育。
步入中年的老師們,不時發(fā)出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例舉了一個數(shù)據(jù):對500名有子女上大學的教師調查結果是,只有14人的孩子錄取到師范院校,其他486人的回答是:教師工作太辛苦,沒有自己的時間。事實的確如此,教師每天上課三四個小時,備課改作業(yè)三四個小時,至少還有兩小時被課外工作所占用。教師也有自己的社會角色,也要做家務,教育自己的孩子,盡管每年有相當長的假期,可我們總覺得沒有空閑時間。我們總看到別人似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2006年,我下鄉(xiāng)支教,由于教學任務較少,肩上的擔子突然減輕,一時間竟有點不知所措。我有相當充沛的時間去自由支配,終于有時間去干自己喜歡的事,可這樣的日子我只堅持了兩個月,我才發(fā)現(xiàn)勞動是人的本能,跟孩子們相處就是我喜歡干的事。人固然不能承受太重,也不能承受如此之輕,當你真的無所事事的時候,你也不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各位老師,如果不讓我們教育孩子,我們還能干什么,我們的人生價值如何實現(xiàn)?
在講臺上的前五年,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很痛苦,學生很痛苦,師生雙方都盼望下課;十年的時候,我在講臺上很陶醉,到了下課仍然能滔滔不絕,并自認為這是一種敬業(yè),但學生依然很痛苦,他們更期待著下課的鈴聲而不是我在講臺上的表演;到了近幾年,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有了變化,他們在課堂上不那么痛苦了,甚至有了一些愉悅的表情,看到這種變化,我沒理由不愉悅,很多時候,上完課師生都覺得意猶未盡。我驚奇于這些變化,并找到了變化的原因: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2]他語重心長的指出:教材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只能算滄海之一粟!那些優(yōu)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他們持之以恒的閱讀,學科教學的這一滴水,在教師知識海洋中的比重越來越小,從量變到質變,教師在課堂上就會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他就有了觀察每個學生在感知、思維、識記方面的困難的時間,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游刃有余的給予學生以智力上的訓練,課堂更加如行云流水。[2]教師知識的大河需要許多小溪來滋養(yǎng),持之以恒的閱讀像潺潺流水,使教育的大河充滿活力,滔滔不絕!
真正的教育是和諧的教育。去年我的一個學生來看我,他已經(jīng)是一個公司的老板了,想起的他的中學時代,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他每天就像一滴水銀一樣在教室里四處流動,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到學校來搗亂,故作天真的笑臉和惡作劇經(jīng)常惹得任課老師怒不可遏,當他輟學時,同事們紛紛向我表示祝賀。請原諒我當時不懷好意的笑了。現(xiàn)在他對我有這樣的評價:雖然我的成績不好,但我喜歡老師您,您上課的場面一直在我心里,我感謝您陪伴了我兩年,我現(xiàn)在不用您在擔心了。看完他的評價,我滿臉羞愧,有一個問題一直折磨著我,我作為他的老師,怎么會沒有發(fā)覺在我認為無可救藥的差生身上,蘊藏著一個我沒要發(fā)現(xiàn)的大寫的“人”字?!我意識到,我對孩子的認識是多么的狹隘與偏激,我多慶幸早早走上社會的他沒有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成為和諧社會的一份子。我想,我現(xiàn)在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我要做些什么,還有我的學生現(xiàn)在想要做什么,將來能做什么。他們首先要成長為和諧社會的一份子,可能是優(yōu)秀的公民,誠實的勞動者,勤奮好學的科學家。我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這些和諧因素細心的準備土壤,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讓這些天使在這個階段端正航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3.
[2]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7.
作者簡介:李永偉,男,陜西,西安市創(chuàng)新港中學(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理學學士,中學物理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