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英
【摘要】幼年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時糾正和維護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使幼兒從小就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培養(yǎng)幼兒健康、有進取心的心理素質(zhì),為幼兒日后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為教學目標,讓幼兒在學習的同時,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guān)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心理發(fā)展;實施策略
前言
健康的意義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它還包括理智和道德完整性。幼兒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guān)鍵階段,而由于幼兒的想法極其不成熟,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情緒的水平較低,還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現(xiàn)階段幼兒教師需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健康領(lǐng)域的教育,維護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為了更好地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本文分析了幼兒園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1.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
教育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手段,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孩子的心理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必須能夠識別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和個性,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行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執(zhí)行交通主題任務(wù)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風格,讓孩子分別進行扮演不同的車、行人和交警,通過游戲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會學生在過馬路時,紅燈要停下,綠燈的時候走人行橫道闖過馬路等。再比如,在關(guān)于水的教育主題活動課中,教師可以使用視頻播放的方式,在課前準備課堂討論的內(nèi)容,并可以播放關(guān)于水的重要性的視頻,這些圖畫可以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問孩子幾個問題,例如:“誰知道水是用來做什么的?”,“如果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樣?”依此類推孩子就會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習活動生動有趣,還教會了孩子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保護水資源概念。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發(fā)揮自己的教學特色,使幼兒心理能夠以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發(fā)展。[1]
2.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
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成人的思維方式,所以教師不應(yīng)該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應(yīng)該從孩子的角度和偏好來制定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例如,游戲教學是最受幼兒歡迎的教學方法之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戲,讓幼兒不僅能享受游戲,還能通過游戲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通過游戲活動來增加孩子的心理健康效果。教師在策劃游戲時,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喜好,只有對游戲活動表現(xiàn)出足夠興趣的孩子才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游戲活動必須將教學內(nèi)容與兒童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2]例如,在講“四個好朋友”的故事時,讓孩子們分別扮演小白兔、小公雞、小黃狗和小虎斑的角色,并讓他們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進行表演,如果那個小朋友沒有正確運用禮貌用語,就代表該幼兒的游戲結(jié)束,剩下的幼兒繼續(xù)玩。通過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孩子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對部分自閉癥兒童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師應(yīng)尊重幼兒的自尊心
所謂自尊心,是指一個人渴望得到他人或群體的尊重,是一個人在群體中維持名譽和地位所需要的內(nèi)在體驗。自尊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但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忽略了這個問題,他們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成績要求太嚴,指責太多,評價不公,甚至挖苦。有的家長經(jīng)常在幼兒的同伴或陌生人面前責罵和懲罰幼兒,這不僅無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而且顯著損害了幼兒的自尊心,促使幼兒養(yǎng)成報復、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因此,父母和老師應(yīng)該尊重幼兒的自尊心,并以表揚、認可和鼓勵的形式來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自尊心。
4.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
家庭是培養(yǎng)兒童心理健康的第一步。好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關(guān)懷與溫暖,使孩子的情緒變得穩(wěn)定,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情緒波動。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若能全面、理性地教育孩子,就會讓幼兒正確地認識到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反之,父母教育方式上要是有錯誤,就會導致幼兒的心理扭曲。家長要尊重孩子對日常生活的看法,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幫助他們找出錯誤的原因,不要盲目地責怪他們。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或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心理特征,讓家長有機會充分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行為習慣,積極配合老師完成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wù),讓幼兒的身心健康可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3]因此,幼兒的心理教育只依靠幼兒教師是不夠的,需要通過家長會、校園信息平臺和活動,讓教師和家長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5.結(jié)語
為有效提高幼兒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進一步發(fā)展,幼兒教師應(yīng)逐步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幫助幼兒形成積極情緒。另外,教師還要客觀地解決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蘇月貴.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68):154-156.
[2]伍灶卿.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心理發(fā)展——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J].教育界,2020(24):76-77.
[3]馬新琳.呵護心靈健康成長——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J].甘肅教育,201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