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娟
關鍵詞:課堂效率;小組合作
學生運用小組集體合作的方式是我們充分發(fā)揮中小學生在參加課堂實踐教育的活動中成為社會主體的一種有效途徑。這也是支持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否有效,關鍵在于我們每位任課教師的基本工作方式和行為方式。
一、以“小組學習”為教學導向,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教學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小組內(nèi)各個學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參與學習的“問題”,這些教學中的問題可以只是一個任課教師在準確把握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或者是破解學習中的難點上所精心設計的一些具有探索性、發(fā)散性和實際性等矛盾性強的教學問題,又或者只是一個學生自己可以主動地來回答的這些教學問題。
小組合作的課堂學習開展離不開小組教師的整體組織和角色定位。小組合作中的學習小組作為一種教學組織結構形式,只有與實際課堂教學效果直接掛鉤,教師才能及時進行績效評估,因為合作小組的這種組織結構形式只能是反映了一個教師、學生和其他學生在教育課堂上之間互動。為了真正讓學習小組中的學習功能能夠發(fā)揮真正重要的領導作用,我們必須做到充分發(fā)揮小組教師的教學領導作用。
我們應該在上課前做一些認真的準備。我們應該確定自己能否正確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為什么我們要在這個學習班(或這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之間進行這種小組性和合作性的學習?(2)如何將所有學生教師自主參與教學、小組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和個別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三種具體教學活動形式有機結合起并運用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這種形式優(yōu)勢互補?(3)目前這種適合每個學生班級全體學生通過集體活動自主參與學習的活動具體內(nèi)容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小組學習還是個人自學?
我們教師應該根據(jù)小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等來進行教學選擇,以便能避免一些錯誤的教學做法,提高小組學習的工作效率。小組教師不要去等待、觀望或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而是應該選擇融入一個小組中去了解一下學生們的合作學習過程、討論教學重點等,為他們進行下一個小組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做好充分準備,承擔更大的小組管理和教學監(jiān)管上的責任。
二、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
教師在規(guī)劃構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時候還應特別注意成員結構的數(shù)量合理性。首先,小組的成員數(shù)量結構要合理,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數(shù)量結構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效率。一般來說,四個人可以一起學習,八個人就可以分組了。合作小組中的組長一般不僅要贊成其他學生參與組合,并且要參考其他學生的合作意愿和發(fā)揮個人合作功能。學生分組合作應嚴格遵循“組合群體間與內(nèi)同質(zhì)、群體內(nèi)與外異質(zhì)、利益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根據(jù)男女學生在學科知識、學習思維能力和群體個性特征等各方面的不同差異對男女學生群體進行組合分組,不斷優(yōu)化不同個體特點、不同知識層次的男女學生的組合,使每個學生群體都可以有高、中、低層次的男女學生,這個新的群體不僅可以促進男女學生自身利益的充分互補和相互促進,而且團隊中的成員組合應該是非常動態(tài)的,一些男女學生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學生交換。它還甚至可以說是讓男女學生根據(jù)個體活動性和主題的不同需要進行自由組合。
三、小組成員協(xié)商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應給小組學生提供足夠的活動時間可以進行小組操作、探究、討論等操作,使每個小組學生都可以有更多機會自由發(fā)言,有更多時間可以進行相互間的補充、糾正和相互辯論,以充分發(fā)揮不同年齡層次小組學生的集體智慧。同時教師還應當參與組織小組學生合作共同學習,及時給予鼓勵、引導和監(jiān)督,協(xié)助觀察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開展情況,讓小組學生充分學會體驗小組合作,共同學習的樂趣。
鑒于學生間的不同意見,群體差異的存在情況非常多,合作參與互動學習一般被認為可以大致分為群體內(nèi)各校學生異質(zhì)性和全體學生班內(nèi)群體間異質(zhì)性,這樣的話在學生群體內(nèi)就等于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團結友愛、互助促進教學,平等互助的和諧集體,以及合作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氛圍,這樣,每個班級的全體學生都會更有可能在合作學習指導小組中積極提問,敢于大膽發(fā)問,提出不同的合作學習指導意見。同時,它還可以使學生們可以虛心聽取他人的不同學習意見,實現(xiàn)合作學習活動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充分發(fā)揮各校學生群體合作參與互動學習的社會整體性和有效性。
四、每組展示學習成果并開展評估活動
在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時,應特別注意:一是個人綜合評價與學生集體綜合評價并重相結合;二是學生學習活動過程整體評價與學生學習結果整體評價并重相結合。
無論是學生個人自我建議、同行自我評議還是學校集體自我評價,對不同合作伙伴學習中個別優(yōu)秀學生學習行為的自我評價都應該特別突出“合作”一個單詞。本次評估的工作目的主要是進一步增強在校學生的社會合作行為意識和談判能力,促進學生合作行為習慣的有效形成。
五、結語
總之,在學生的學校課堂教育活動的集體教學中,我們教師一定要更加注意根據(jù)不同的學校的課堂教育的集體活動教學內(nèi)容等因素,來采取不同集體活動教學形式,讓我們?nèi)Hw師生相互合作、友愛學習,促進廣大中小學生自身基礎知識的豐富和綜合運用能力的不斷進步提高,從而充分發(fā)揮廣大中小學生的集體合作,友愛學習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校課堂活動教學的整體活動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秀珍.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8(15):5-6.
[2]周忠美,李明貴.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小學教學參考,2012(23):79.